從“半熟人社會”視角探析《村委會組組織法》的完善
發(fā)布時間:2017-08-04 08:36
本文關鍵詞:從“半熟人社會”視角探析《村委會組組織法》的完善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我國的鄉(xiāng)村社會在“熟人社會”的基礎上發(fā)生著劇烈的變革:一方面,幾千年來農業(yè)社會安土重遷的歷史沉淀,使得就近居住在同一個自然村內的村民之間完全熟識,讓我國鄉(xiāng)村社會仍舊有著“自然村--村民小組”“熟人社會”的特點;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后大量村民離開故土外出就業(yè)減少了村民之間的交流;國家通過強大行政權力整合而成管轄面積較大人口較多的行政村,使得鄉(xiāng)村社會不再是單純的熟人社會,而具有“半熟人社會”的特點。由于在“半熟人社會”中人們之間無法真正相互了解,較為龐大的行政村空間也不利于單個村民對選出的村委進行有效監(jiān)督,導致村民自治既取得巨大的成效但在一些方面卻也不盡如人意。為了使我國村民自治制度更好的煥發(fā)活力,以村民小組長為“熟人社會”(自然村)與“半熟人社會”(行政村)的橋梁,明確《村委會組織法》中村民小組長在行政村內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上的作用,加強村民小組的自治建設,可以運用村民小組這個“熟人社會”的自治天然優(yōu)勢結合“半熟人社會”自治的成本優(yōu)勢,推動中國農村社會自治向著更深度和更廣度發(fā)展。
【關鍵詞】:半熟人社會 村委會組織法 村民小組長
【學位授予單位】:聊城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1.8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9
- 第一節(jié) 選題目的與意義7
- 第二節(jié) 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及本文創(chuàng)新點7-9
- 第一章“半熟人社會”與《村委會組織法》9-16
- 第一節(jié)“半熟人社會”相關理論9-13
- 第二節(jié)《村委會組織法》的相關理論13-16
- 第二章“半熟人社會”環(huán)境下我國《村委會組織法》實施情況16-22
- 第一節(jié) 以前泊村為例,民主選舉的運行概況16-18
- 第二節(jié) 以前泊村為例,,民主決策的運行概況18
- 第三節(jié) 以前泊村為例,民主管理的運行概況18-21
- 第四節(jié) 以前泊村為例,民主監(jiān)督的運行概況21-22
- 第三章“半熟人社會”環(huán)境下《村委會組織法》實施的問題分析22-29
- 第一節(jié) 民主選舉情況問題分析22-26
- 第二節(jié) 民主決策情況問題分析26
- 第三節(jié) 民主管理情況問題分析26-28
- 第四節(jié) 民主監(jiān)督情況問題分析28-29
- 第四章“半熟人社會”環(huán)境下完善我國《村委會組織法》的建議29-33
- 第一節(jié)《村委會組織法》關于民主選舉部分的完善30-31
- 第二節(jié)《村委會組織法》關于民主決策部分的完善31
- 第三節(jié)《村委會組織法》關于民主管理部分的完善31-32
- 第四節(jié)《村委會組織法》關于民主監(jiān)督部分的完善32-33
- 結語33-34
- 參考文獻34-36
- 致謝36-3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37-38
- 附件3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儲伶麗;王征兵;郭江;;行政村合并與新農村建設[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4期
2 吳麗莉;;促進村民自覺形成生產經營規(guī)模的村民小組會計核算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5期
3 譚文邦;;村民自治組織的結構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年15期
4 矯旭日,劉愛武;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萊陽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秦海燕;;整村推進中村民小組長行動邏輯的三維分析——以皖中X村為例[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6 孫德厚;;公共政策制定和理論研究中的“村民”與“農民”概念辨析[J];行政與法(吉林省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12期
7 葉敬忠;汪淳玉;;村委會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角色[J];中國農村經濟;2008年12期
本文編號:6186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61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