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憲法論文 >

我國信訪制度的憲法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7-05-27 19:08

  本文關鍵詞:我國信訪制度的憲法思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信訪制度作為我國民愿表達、政治參與和解決糾紛的一種特殊手段,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社會根基和普遍的意識基礎。實踐證明,它在化解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信訪作為一種救濟制度在我國長期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因為它似乎與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背道而馳。因此,在我們大力建設法治國家的今天,信訪是取是舍,成為一個歷史性的課題擺在我們面前。本文作者基于對此問題的興趣和關注,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選取了信訪作為自己碩士畢業(yè)論文的主題,并且將其置于我國憲政和法治建設的大背景下進行思索,以期對我國信訪制度的改革和良性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關于信訪制度的本體論。作者開門見山介紹了什么是信訪,以及信訪制度的性質、任務、功能、作用、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等等,明確了基本概念和基本關系,,為文章后面的論述作好鋪墊。 第二章對古今中外的信訪制度作了介紹,力圖用歷史和比較的方法來闡明信訪的制度淵源和不同國家信訪制度的特點。第一節(jié)梳理了我國信訪制度的歷史演變過程,從遠古社會信訪的萌芽狀態(tài)寫起,以歷史為主線,一直談到清代的信訪制度,揭示了信訪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歷史繼承性。第二節(jié)介紹了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民愿表達機制,它們制度設計的目的與我國信訪有許多相似的特征,但做法卻迥然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的經驗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借鑒。 第三章分析了信訪制度的產生基礎,包括理論基礎、憲法基礎、傳統(tǒng)意識基礎和現(xiàn)實基礎。信訪的理論基礎是社會安全閥理論,因為它是一種民怨的發(fā)泄和釋放機制;信訪的憲法基礎是這種制度在憲法規(guī)范中能夠尋找到的直接依據,我國信訪制度的憲法基礎一般被認為是《憲法》第四十一條;信訪的傳統(tǒng)意識基礎是百姓從古至今揮之不去的“清官”意識和“京控”觀念;信訪的現(xiàn)實基礎是我國落后的司法現(xiàn)狀,司法不獨立且腐敗猖獗,其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認可和信任,這就導致了大量的涉法涉訟案件涌向信訪機關。 第四章論述了我國信訪制度和其他救濟制度之間的關系。指出了它們的相同或相似之處,但著重論述了它們的不同點。作者從司法性、成本、獨立性、受案范圍、救濟和執(zhí)行力度、調解的合法性、程序的繁簡程度七個方面指出了信訪與行政訴訟的區(qū)別,從性質、原則、適用范圍、程序要求、處理結果和法律責任五個方面分析了信訪與行政復議的差異。 第五章總結了我國當前的信訪現(xiàn)狀,概括出六大特點,并對影響我國信訪制度的體制內外因素進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國當前信訪困境的癥結所在。 WP=5 第六章,在前五章分析比較的基礎上,作者從加強我國法治建設的高度出發(fā),提出了突破我國信訪制度困境的建議。首先要制訂《信訪法》,實現(xiàn)信訪的法律化,明確信訪機關的法律地位、權限范圍、信訪程序以及信訪責任等等。其次,要整合信訪資源,實現(xiàn)信訪的統(tǒng)一受理,發(fā)揮人大及人大代表在信訪中的積極作用,包括設立人大行政監(jiān)察專員等等。同時建議國家大力推進司法獨立的進程,努力樹立司法權威,為信訪工作的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D921
【目錄】:
  • 引言8-10
  • 第一章 信訪制度本體論10-14
  • 一、 信訪的概念10
  • 二、 我國信訪制度的性質10
  • 三、 我國信訪制度的任務10-11
  • 四、 我國信訪制度的功能和作用11-12
  • 五、 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12-14
  • 第二章 信訪制度的縱向和橫向比較14-23
  • 第一節(jié) 我國信訪制度的歷史演進14-17
  • 一、 我國古代的信訪制度及其評析14-16
  • 二、 我國當代的信訪16-17
  • 第二節(jié) 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民愿表達機制(準信訪制度)17-23
  • 一、 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民愿表達機制18-22
  • 二、 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民愿表達機制的評析22-23
  • 第三章 信訪制度的產生基礎23-30
  • 一、 理論基礎--社會安全閥理論23-24
  • 二、 憲法基礎24-26
  • 三、 傳統(tǒng)意識基礎--“清官”意識與“京控”觀念26-27
  • 四、 現(xiàn)實基礎27-30
  • 第四章 我國信訪制度與其他救濟制度的關系30-38
  • 一、 信訪與行政訴訟30-36
  • 二、 信訪與行政復議36-38
  • 第五章 我國當前信訪現(xiàn)狀及其問題分析38-46
  • 第一節(jié) 我國當前信訪現(xiàn)狀38-41
  • 一、 信訪量大,大部分問題有道理應當得到解決38
  • 二、 非制度化的信訪(集體上訪、重復上訪、越級上訪)增多38-40
  • 三、 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比較集中40
  • 四、 農民有組織的進行抗爭,精英人物的出現(xiàn)40
  • 五、 信訪效率太低,信訪人權益遭漠視40-41
  • 六、 信訪受理機制處于兩難境地41
  • 第二節(jié) 我國信訪制度的問題分析41-46
  • 一、 信訪制度本身設計的缺陷41-43
  • 二、 影響我國信訪工作的體制外因素43-46
  • 第六章 解決我國信訪制度困境的出路46-52
  • 一、 信訪制度的法律化46-47
  • 二、 改革和完善人大信訪制度47-50
  • 三、 推進司法獨立,樹立司法權威50-51
  • 四、 改革目前的信訪工作考評機制51
  • 五、 實現(xiàn)信訪工作的信息化和網絡化51-52
  • 結語52-53
  • 參考文獻53-57
  • 后記57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任嘵春;基于信息管理視角的信訪工作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云雷;涉訴信訪制度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2 滑璇;信訪在法治中國的出路[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吳春用;轉型視角下基層政府信訪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韓夢園;信訪與司法權的沖突與協(xié)調[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鄭瑞濤;論信訪制度的監(jiān)督功能[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朱恒順;信訪法治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何杉;中國行政信訪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8 蔣愛紅;論我國信訪制度的完善[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陳建彬;信訪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10 種發(fā)泰;憲政視角下我國的信訪制度[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信訪制度的憲法思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08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4008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f79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