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國務(wù)會議與“五四憲法”的二元政體結(jié)構(gòu)
[Abstract]:The Supreme Council of State is a kind of meeting mechanism in the May 4th Constitution that belongs exclusively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State. On the surface, the Supreme Council of State discussed but did not make up its mind, but due to its special composition and Mao Zedong's great personality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at that time, On the contrary, the Supreme Council of State has become a super state power organ that transcends conventional state institutions, party organs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ve organizations. It is a de facto supreme state power organ that combines everything. It is the cardinal seat of the state presidency system in the May 4th Constitution. Mao Zedong, as president of the state, is in the "May 4th Constitution" system and forms a regular political system structure with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State Council,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Mao Zedong, as the leader of the revolution, that is, Khalisma, is beyond the Constitution and transcends the conventional organs of state power through the Supreme Council of State, thus forming the unique dualistic structure of the May 4th Constitution. " The May 4th Constitut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sense of Weber and the rule of Khalisma, which contains the factors of destroying itself, and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the constitutional crisis caused by the problem of successors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強世功;;中國憲法中的不成文憲法——理解中國憲法的新視角[J];開放時代;2009年12期
2 楊建黨;;最高國務(wù)會議制度探略[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李林;最高國務(wù)會議組織結(jié)構(gòu)及其功能探析[J];中共黨史研究;2005年01期
4 馬嶺;;國家安全委員會與50年代最高國務(wù)會議之比較[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4年01期
5 黃鐘;;憲法視角下的毛澤東與劉少奇[J];炎黃春秋;2013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雷安軍;;美國司法審查制度的合法性問題初探[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2 胡國樞;;影響現(xiàn)代中國教育改革走向的教育家陶行知[J];愛滿天下;2003年03期
3 劉忠;;“從華北走向全國”——當代司法制度傳承的重新書寫[J];北大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4 韓大元;;中國憲法文本上“農(nóng)民”條款的規(guī)范分析——以農(nóng)民報考國家公務(wù)員權(quán)利為例[J];北方法學;2007年01期
5 梁柱;;共產(chǎn)黨人要有自覺踐行黨的綱領(lǐng)觀念——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九十周年[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孟憲琴;;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民主監(jiān)督機制建設(shè)[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李桂華;;從四部憲法看新中國國家主席制度的變遷[J];北京黨史;2010年04期
8 祝天智;;“聯(lián)合政府”口號的博弈論分析[J];長白學刊;2009年02期
9 梁柱;;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特點[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2期
10 李勤;;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語言特征及對當代的啟示[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洪武;;陳毅與新四軍[A];鐵流21——紀念陳毅元帥誕辰110周年[C];2012年
2 溫輝;;我國檢察機關(guān)性質(zhì)分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韓大元;;中國憲法文本上“農(nóng)民”條款的規(guī)范分析——以農(nóng)民報考國家公務(wù)員權(quán)利為例[A];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田宏杰;;守望法治:法律監(jiān)督的價值分析與機制變革[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5 王汝秀;;文化全球化進程中如何加強先進文化建設(shè)[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1)[C];2008年
6 梁中堂;;毛澤東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7 唐培吉;;抗日戰(zhàn)爭和新四軍[A];新四軍研究(第一輯)[C];2008年
8 牛興華;王溪文;;中國共產(chǎn)黨奠基西北走向輝煌的歷史經(jīng)驗[A];中國共產(chǎn)黨與現(xiàn)代中國[C];2001年
9 周剛志;;中國財政立憲三十年回眸——基于中國財政憲法規(guī)范之變遷過程的考察[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經(jīng)濟改革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周錦濤;;毛澤東與抗戰(zhàn)時期的黨內(nèi)教育[A];毛澤東研究總第1輯2006年第1輯[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溫美平;中國共產(chǎn)黨金融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永昌;中美軍民關(guān)系比較研究:近30年視距的考察[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4 于文善;抗戰(zhàn)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懷強;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績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段煉;從革命型到建設(shè)型的民主模式轉(zhuǎn)換[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王明;延安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旭;一個文化資本的生成與運作[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周強;我國保護被追訴人人身自由憲法條款之實施[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10 賀永泰;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系統(tǒng)研究:1941-1954年[D];復(fù)旦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馨元;“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guī)的立法空間及趨勢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陳達;毛澤東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王俊博;青年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原因與特征[D];湘潭大學;2010年
4 夏雪梅;《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lǐng)》評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鄭向穎;毛澤東的民主行政思想與當代中國公共行政改革的價值取向[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徐曉旭;陶行知德育思想及其對當代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啟示[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麒宏;關(guān)于“群體性事件”的憲政思考[D];河南大學;2011年
8 吳園林;財權(quán)·政權(quán)·憲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石碩;國家主席制度變遷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范繼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權(quán)理論演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甘陽;;中國道路:三十年與六十年[J];讀書;2007年06期
2 張柏春,張久春,姚芳;中蘇科學技術(shù)合作中的技術(shù)轉(zhuǎn)移[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5年02期
3 楊鳳春;論我國國家元首制度的演變及其未來發(fā)展[J];當代中國史研究;1997年06期
4 姜弘;;姚雪垠與毛澤東[J];黃河;2000年04期
5 王紹光;潘毅;潘維;賀雪峰;強世功;張靜;單世聯(lián);劉昶;白鋼;盧暉臨;謝遐齡;舒煒;趙曉力;麻國慶;何明;;共和國六十年:回顧與展望[J];開放時代;2008年01期
6 黃宗智;;中國法律的實踐歷史研究[J];開放時代;2008年04期
7 郝鐵川;論良性違憲[J];法學研究;1996年04期
8 翟小波;憲法是關(guān)于主權(quán)的真實規(guī)則[J];法學研究;2004年06期
9 陳端洪;;論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與高級法[J];中外法學;2008年04期
10 薛攀皋;歷史教訓決策鏡鑒──為麻雀翻案的艱難歷程[J];炎黃春秋;1998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建黨;;最高國務(wù)會議制度探略[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毛澤東;在最高國務(wù)會議第十六次會議上的講話(節(jié)錄)(一九五九年四月十五日)[J];黨的文獻;1994年02期
3 ;毛主席召集最高國務(wù)會議 討論中共中央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綱要草案[J];湖南政報;1956年01期
4 毛主席;;毛主席在最高國務(wù)會議上的講話摘要[J];山西政報;1956年03期
5 李林;最高國務(wù)會議組織結(jié)構(gòu)及其功能探析[J];中共黨史研究;2005年01期
6 ;毛主席在最高國務(wù)會議上論目前形勢美國侵略者把絞索套在自己脖子上[J];中國農(nóng)墾;1958年12期
7 ;毛澤東主席召集最高國務(wù)會議 討論中共中央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綱要草案[J];新黃河;1956年02期
8 徐萌山;;相遇貴相知[J];黨建;1993年08期
9 李純青;;重要在聽取不同意見[J];群言;1986年10期
10 ;毛澤東主席召集最高國務(wù)會議,討論中共中央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綱要(草案)[J];江西政報;1956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喜發(fā);;淺論毛澤東關(guān)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學說的當代意義[A];紀念毛澤東《關(guān)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發(fā)表五十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7年
2 馬生懷;;艱辛探索——社會主義曲折發(fā)展時期的山西黨組織[A];勝利旗幟 光輝歷程——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龔育之;黨的最高領(lǐng)導層的新老交替[N];學習時報;2003年
2 陸谷孫;吃肉,,撂筷,罵娘[N];聯(lián)合時報;2011年
本文編號:22514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225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