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基于風險控制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04:32
經濟轉型以來,由于產業(yè)結構的變化、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及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非均衡等原因,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呈現(xiàn)出幅度或大或小的波動現(xiàn)象。為防止在新一輪的經濟周期中,宏觀經濟運行出現(xiàn)“大起大落”的波動現(xiàn)象,中國政府在2004年提出了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期望通過調控土地供給以穩(wěn)定宏觀經濟的增長。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以風險控制為視角,對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在非均衡理論體系中,需求與供給的非均衡是一種常態(tài)。一個市場的過度需求或過度供給必然會影響另一個市場中的需求和供給的均衡,從而引起整個市場體系的需求與供給的非均衡。生存理論認為,市場體系或經濟系統(tǒng)的非均衡狀態(tài)在一定的生存域內是可以生存且能維持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的。而市場體系或經濟系統(tǒng)的非均衡程度一旦超過生存域的范圍,若再任其演進則市場體系或經濟系統(tǒng)必將演化進入“死亡區(qū)域”;谶@一邏輯,要維持宏觀經濟的平穩(wěn)運行,市場體系中的各類市場,如資本、勞動力、土地以及消費等市場運行的非均衡程度必須保持在一定的生存域內。因此,政府宏觀調控或干預的實質是采用價格、數(shù)量或價格與數(shù)量相結合的方式降低各類市場的非均...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0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表索引
圖索引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依據(jù)
1.1.1 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是中國宏觀調控領域的創(chuàng)新
1.1.2 中國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尚處于探索階段
1.1.3 已有的研究成果為細化研究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奠定了基礎
1.1.4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是學術界亟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3.1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結構安排
1.3.2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術路線
1.5 論文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2 國內外研究進展
2.1 國外可借鑒的相關研究進展
2.1.1 國外對土地與經濟增長的可借鑒研究進展
2.1.2 國外對土地市場的可借鑒研究進展
2.1.3 國外對土地政策的可借鑒研究進展
2.1.4 國外研究述評
2.2 國內對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研究進展
2.2.1 2004年以前涉及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研究回顧
2.2.2 2004年以后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研究進展
2.2.3 國內研究述評
3 土地供給與宏觀經濟的相互影響及其參與調控的風險分析
3.1 基本問題 I:中國轉型期宏觀經濟運行的特點
3.1.1 中國轉型期的概念界定
3.1.2 中國轉型期宏觀經濟運行的特點
3.2 基本問題 II:土地供給與宏觀經濟的相互影響
3.2.1 土地供給與主要經濟變量的動態(tài)關系——以浙江省為例
3.2.2 土地供給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差異
3.3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風險分析
3.3.1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基礎
3.3.2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特殊性
3.3.3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風險及其控制
3.4 本章小結
4 風險控制視角下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理論分析
4.1 理論基礎:非均衡理論與生存理論
4.1.1 非均衡理論
4.1.2 生存理論
4.2 風險控制視角下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理論分析
4.2.1 土地市場狀態(tài)的表征:基于非均衡理論的框架
4.2.2 土地市場狀態(tài)的判斷標準構建:基于生存理論的框架
4.3 本章小結
5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實證研究I:風險控制視角下的總量政策分析
5.1 土地市場運行的描述性分析:1987—2005
5.1.1 土地供給總量
5.1.2 土地供給結構
5.1.3 土地供給價格
5.2 中國土地市場的現(xiàn)狀及其階段特征分析
5.2.1 中國土地市場發(fā)展回顧
5.2.2 中國土地市場的發(fā)育程度評價
5.2.3 中國土地市場的階段特征
5.3 土地市場非均衡分析模型的構建與參數(shù)估計:全國層面
5.3.1 土地市場非均衡分析模型的構建
5.3.2 土地市場非均衡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
5.4 歷年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全國層面
5.4.1 土地市場的非均衡度的估算
5.4.2 歷年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
5.5 本章小結
6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實證研究II: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區(qū)域政策分析
6.1 基于土地利用效率視角的區(qū)域劃分
6.1.1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法與模型
6.1.2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模型建立與求解
6.1.3 基于土地利用效率的區(qū)域劃分
6.2 土地市場非均衡分析模型構建與參數(shù)估計:區(qū)域層面
6.2.1 不同區(qū)域土地供給的描述性分析
6.2.2 不同區(qū)域土地市場非均衡模型的構建與參數(shù)估計
6.3 歷年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區(qū)域層面
6.3.1 土地利用效率 I級區(qū)域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
6.3.2 土地利用效率 II級區(qū)域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
6.3.3 土地利用效率 III級區(qū)域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
6.4 本章小結
7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反思:基于風險控制視角的分析
7.1 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問題分析
7.1.1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歷程回顧
7.1.2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成效與問題
7.2 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改進
7.2.1 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操作層面目標
7.2.2 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手段
7.2.3 保障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關鍵制度改進
7.3 本章小結
8 研究總結與展望
8.1 研究總結
8.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兩種非均衡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J]. 袁志田,劉厚俊. 當代經濟研究. 2007(09)
[2]城市土地市場成熟度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 李娟,吳群,劉紅,丁松,張會. 資源科學. 2007(04)
[3]安徽省住房市場供求總量非均衡實證研究[J]. 朱德開,程永文,周浩. 科技和產業(yè). 2007(06)
[4]從市場均衡理論看宏觀調控[J]. 周彥. 上海房地. 2007(06)
[5]土地利用國家干預的若干理論問題[J]. 董祚繼. 中國土地科學. 2007(03)
[6]當前中國土地市場發(fā)展狀況及趨勢分析[J]. 鄭文博,尹永波.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7]土地供給與經濟周期: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理論詮證[J]. 郭其友,陳婧. 當代經濟研究. 2007(05)
[8]土地參與宏觀調控的失靈表現(xiàn)與矯正路徑[J]. 趙淑芹. 當代經濟管理. 2007(02)
[9]中國產業(yè)結構與用地結構相互關系的實證研究[J]. 張穎,王群,王萬茂. 中國土地科學. 2007(02)
[10]緊縮地根下政府的職能和行為規(guī)范——兼論土地政策在國民經濟宏觀調控中的運作[J]. 張安錄. 理論月刊. 2007(04)
博士論文
[1]土地利用規(guī)劃的經濟學分析[D]. 尹奇.浙江大學 2006
[2]非均衡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的有關模型及應用研究[D]. 黃立.中南大學 2005
[3]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 汪暉.浙江大學 2002
[4]轉型期中的中國宏觀調控體系研究——從韓國實踐中得到的啟示[D]. 姜賢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2
[5]中國資本市場的非均衡分析[D]. 管同偉.西南財經大學 2000
碩士論文
[1]非均衡市場條件下房地產業(yè)的宏觀調控研究[D]. 苗萬青.重慶大學 2006
[2]基于非均衡理論的長春市房地產市場研究[D]. 程星.吉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91080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0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表索引
圖索引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依據(jù)
1.1.1 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是中國宏觀調控領域的創(chuàng)新
1.1.2 中國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尚處于探索階段
1.1.3 已有的研究成果為細化研究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奠定了基礎
1.1.4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是學術界亟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3.1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結構安排
1.3.2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術路線
1.5 論文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2 國內外研究進展
2.1 國外可借鑒的相關研究進展
2.1.1 國外對土地與經濟增長的可借鑒研究進展
2.1.2 國外對土地市場的可借鑒研究進展
2.1.3 國外對土地政策的可借鑒研究進展
2.1.4 國外研究述評
2.2 國內對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研究進展
2.2.1 2004年以前涉及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研究回顧
2.2.2 2004年以后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研究進展
2.2.3 國內研究述評
3 土地供給與宏觀經濟的相互影響及其參與調控的風險分析
3.1 基本問題 I:中國轉型期宏觀經濟運行的特點
3.1.1 中國轉型期的概念界定
3.1.2 中國轉型期宏觀經濟運行的特點
3.2 基本問題 II:土地供給與宏觀經濟的相互影響
3.2.1 土地供給與主要經濟變量的動態(tài)關系——以浙江省為例
3.2.2 土地供給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差異
3.3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風險分析
3.3.1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基礎
3.3.2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特殊性
3.3.3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風險及其控制
3.4 本章小結
4 風險控制視角下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理論分析
4.1 理論基礎:非均衡理論與生存理論
4.1.1 非均衡理論
4.1.2 生存理論
4.2 風險控制視角下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理論分析
4.2.1 土地市場狀態(tài)的表征:基于非均衡理論的框架
4.2.2 土地市場狀態(tài)的判斷標準構建:基于生存理論的框架
4.3 本章小結
5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實證研究I:風險控制視角下的總量政策分析
5.1 土地市場運行的描述性分析:1987—2005
5.1.1 土地供給總量
5.1.2 土地供給結構
5.1.3 土地供給價格
5.2 中國土地市場的現(xiàn)狀及其階段特征分析
5.2.1 中國土地市場發(fā)展回顧
5.2.2 中國土地市場的發(fā)育程度評價
5.2.3 中國土地市場的階段特征
5.3 土地市場非均衡分析模型的構建與參數(shù)估計:全國層面
5.3.1 土地市場非均衡分析模型的構建
5.3.2 土地市場非均衡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
5.4 歷年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全國層面
5.4.1 土地市場的非均衡度的估算
5.4.2 歷年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
5.5 本章小結
6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實證研究II: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區(qū)域政策分析
6.1 基于土地利用效率視角的區(qū)域劃分
6.1.1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法與模型
6.1.2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模型建立與求解
6.1.3 基于土地利用效率的區(qū)域劃分
6.2 土地市場非均衡分析模型構建與參數(shù)估計:區(qū)域層面
6.2.1 不同區(qū)域土地供給的描述性分析
6.2.2 不同區(qū)域土地市場非均衡模型的構建與參數(shù)估計
6.3 歷年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區(qū)域層面
6.3.1 土地利用效率 I級區(qū)域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
6.3.2 土地利用效率 II級區(qū)域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
6.3.3 土地利用效率 III級區(qū)域的土地市場狀態(tài)及其供給政策分析
6.4 本章小結
7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反思:基于風險控制視角的分析
7.1 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問題分析
7.1.1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歷程回顧
7.1.2 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成效與問題
7.2 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改進
7.2.1 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操作層面目標
7.2.2 風險控制視角下的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手段
7.2.3 保障土地供給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關鍵制度改進
7.3 本章小結
8 研究總結與展望
8.1 研究總結
8.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兩種非均衡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J]. 袁志田,劉厚俊. 當代經濟研究. 2007(09)
[2]城市土地市場成熟度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 李娟,吳群,劉紅,丁松,張會. 資源科學. 2007(04)
[3]安徽省住房市場供求總量非均衡實證研究[J]. 朱德開,程永文,周浩. 科技和產業(yè). 2007(06)
[4]從市場均衡理論看宏觀調控[J]. 周彥. 上海房地. 2007(06)
[5]土地利用國家干預的若干理論問題[J]. 董祚繼. 中國土地科學. 2007(03)
[6]當前中國土地市場發(fā)展狀況及趨勢分析[J]. 鄭文博,尹永波.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7]土地供給與經濟周期: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理論詮證[J]. 郭其友,陳婧. 當代經濟研究. 2007(05)
[8]土地參與宏觀調控的失靈表現(xiàn)與矯正路徑[J]. 趙淑芹. 當代經濟管理. 2007(02)
[9]中國產業(yè)結構與用地結構相互關系的實證研究[J]. 張穎,王群,王萬茂. 中國土地科學. 2007(02)
[10]緊縮地根下政府的職能和行為規(guī)范——兼論土地政策在國民經濟宏觀調控中的運作[J]. 張安錄. 理論月刊. 2007(04)
博士論文
[1]土地利用規(guī)劃的經濟學分析[D]. 尹奇.浙江大學 2006
[2]非均衡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的有關模型及應用研究[D]. 黃立.中南大學 2005
[3]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 汪暉.浙江大學 2002
[4]轉型期中的中國宏觀調控體系研究——從韓國實踐中得到的啟示[D]. 姜賢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2
[5]中國資本市場的非均衡分析[D]. 管同偉.西南財經大學 2000
碩士論文
[1]非均衡市場條件下房地產業(yè)的宏觀調控研究[D]. 苗萬青.重慶大學 2006
[2]基于非均衡理論的長春市房地產市場研究[D]. 程星.吉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910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tudifa/319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