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吉林大學》 2014年
“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問題研究
楊陽
【摘要】:土地作為農民最重要的一項財產,幾經波折,通過政策和法律最終以土地集體所有制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形式確定下來。土地不僅是農民的主要生活來源,也承載著社會保障的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農村土地幾經調整,目前遵循著“大穩(wěn)定、小調整”的政策要求,無需必要一般不進行調整。但近些年,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商業(yè)文明的沖擊下,工業(yè)、建筑業(yè)急劇擴張,代價是農村土地的占用。土地以公共利益的名義被征收后,根據(jù)《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guī)定,需要分配給被征地農民相應的征地補償款安置費用,剩余部分則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間分配,而糾紛就伴隨著補償款的分配如期而至。 “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產生的!巴饧夼敝饕皋r村地區(qū)達到法定婚齡的出嫁到本村以外的(其他村集體組織或者城鎮(zhèn))的女性,婦女的出嫁伴隨著的是她的生活、生產活動乃至身份資格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她們合法權益的行使和實現(xiàn)。在大部分農村地區(qū),依照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農村婦女的地位本身就要低于男性,出嫁婦女更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人后不再享有原來家庭和集體的權利。面對著經濟利益被剝奪,身份資格被否認,“外嫁女”們選擇站出來為權利而斗爭,以“外嫁女”為主體的關于土地補償款的糾紛也日益成為農村土地糾紛中的常見糾紛形式。 “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的焦點通常集中在對“外嫁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上,目前我國各地司法機關通行做法是以“戶籍”認定為主,輔之以固定的生產生活等因素綜合認定,但此種認定方式存在弊端,不僅事實上操作不便、取證困難,法律上也沒有明確的條文給予支持,而且此類糾紛中村民大會決議的效力認定也存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難題,即便司法機關做出了最終裁判,在執(zhí)行上又是困難重重。更何況,“外嫁女”請求土地補償款的權利基礎目前也存在爭議,以農村集體成員資格作為認定土地補償款的享有的標準還是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作為認定標準還不明確,要解決“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需要明晰很多問題。 解決“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的一般做法集中在法律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法律保障如完善法制建設、明確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外嫁女”法律意識、保障法律救濟等;制度保障方面集中在完善政府、法院的各項監(jiān)督機制、建立土地保障金以及股權固化等方面,而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基礎建立解決路徑似乎沒有得到重視。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土地利益緊密聯(lián)系的物權,具有絕對性和排他性,如果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外嫁女”的身份認定聯(lián)系在一起,即便“外嫁女”的身份認定存在動態(tài)性,但權利的固化保障了利益的穩(wěn)定,一方面避免了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標準的繁瑣和困難,,另一方面將權利和人身掛鉤,減少了因人身變動而需要重新確認權利的過程。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獻調查法和案例分析法。通過在案例數(shù)據(jù)庫查找相關案件,對其進行整合分析,得出此類糾紛的主要現(xiàn)實問題,進而尋找解決途徑。另外,文章通過引入典型案例的方式展開,典型案例的引入會使讀者更加直觀的抓住此類糾紛的主要爭議點。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22.3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敏殊;韓志才;;安徽省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現(xiàn)狀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卜范達,韓喜平;“農戶經營”內涵的探析[J];當代經濟研究;2003年09期
3 張慶東;陳向波;;農村“外嫁女”權益糾紛若干法律問題研究[J];福建法學;2006年02期
4 孫海龍,龔德家,李斌;城市化背景下農村“外嫁女”權益糾紛及其解決機制的思考[J];法律適用;2004年03期
5 韓延斌;;對當前涉農糾紛疑難問題的司法解決 農村集體土地補償費收益分配糾紛案件的處理[J];法律適用;2008年Z1期
6 陳小君,麻昌華,徐滌宇;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的保護和完善——以具體案例的解析為分析工具[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7 吳興國;;集體組織成員資格及成員權研究[J];法學雜志;2006年02期
8 楊福忠;;法律在農村被邊緣化問題研究——以外嫁女權益糾紛為切入點的初步考察[J];法學雜志;2010年11期
9 何澤中;村民自治概念辨析[J];法學評論;2001年01期
10 姚秀蘭;論中國戶籍制度的演變與改革[J];法學;2004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侯德斌;農民集體成員權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友連;;論占有制度的法律價值——兼論《物權法》中占有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郭繼;;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設立模式的立法選擇——以法經濟學和法社會學交叉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張昕;;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繼承[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屈茂輝;張彪;章小兵;;產權概念的經濟學與法學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5 潘麗;;農村集體成員權性質比較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6 林群豐;;房地產業(yè)步入公正之途徑[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張曉東;;土地承包經營權若干問題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6年12期
8 胡鵬;李江風;李風琴;;農村集體土地權利的狀況分析及其建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2期
9 郭建華;;縮小城鄉(xiāng)差距應發(fā)揮再分配的功能[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9期
10 梁建人;;縮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徑探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圣平;;宅基地轉讓糾紛個案的法律經濟學[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郭云忠;;法學實證研究的種類及其地點選擇[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李光宇;王典;;論虛擬財產引發(fā)的法律問題[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4 彭濤;魏建;;村民自治中的委托代理關系:基于異質性共同代理模型的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許可;;從法律博弈論看土地所有權制度設計——以征地補償為中心[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彭濤;魏建;;村民自治中的委托代理關系:共同代理模型的分析[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石偉;;北京城市居民社區(qū)自治管理法律制度的重構——基于比較法的視角[A];世界城市北京發(fā)展新目標——2010首都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賈愛玲;馬嬋娟;周紅占;;水權之界定[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李鍵;黃佳;;海域灘涂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傳統(tǒng)捕撈權與現(xiàn)代養(yǎng)殖權之相鄰關系[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石欣;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葉芳;沖突與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權力與權利[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白云飛;規(guī)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馮翔;商事登記效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單平基;水權取得及轉讓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侯德斌;農民集體成員權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孫光;海運貨物留置權法律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9 滕海峰;欠發(fā)達地區(qū)土地要素對農戶生產行為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王麗媛;民族地區(qū)集體林權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柳;農戶耕地經營規(guī)模及其績效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周螢;家庭結構對農戶農地投入的影響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李莎;船舶融資租賃法律問題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齊艷;論房屋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劉曈;論合伙取得股東資格[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劉本曉;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路徑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董旻;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楊璐;讓與擔保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陳志湘;從兩岸物權法的制定與發(fā)展看德國法對中國民法的影響[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吳志強;論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的設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益龍;1949年后的中國戶籍制度:結構與變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厲以寧;;論城鄉(xiāng)二元體制改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傅廣宇;;利益法學[J];比較法研究;2006年06期
4 楊明;;請求權、私權救濟與民事權利體系[J];比較法研究;2007年04期
5 胡金龍;;村民自治司法裁判制度探微[J];長江論壇;2006年02期
6 王紅揚;我國戶籍制度改革與城市化進程[J];城市規(guī)劃;2000年11期
7 陳丹;唐茂華;;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60年回眸與前瞻[J];城市;2009年10期
8 張英紅;二元戶籍制:半個世紀的“城鄉(xiāng)冷戰(zhàn)”[J];城鄉(xiāng)建設;2001年07期
9 黃輝;;論美國鄉(xiāng)村自治法律制度——以《紐約鄉(xiāng)村法》為例[J];當代法學;2009年01期
10 蔡立東;侯德斌;;論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缺省主體[J];當代法學;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思達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吳勁松;[N];人民法院報;2005年
3 案例編寫人 江蘇省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 朱庚;[N];人民法院報;2010年
4 潘盛洲;[N];人民日報;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侯德斌;法人人格權及其民法保護方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張欽;農村集體土地成員權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3 張永清;村莊成員權的實踐邏輯[D];江西財經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勇;;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保護相關問題探析——以古村外嫁女的土地資源糾紛為例[J];農技服務;2009年09期
2 李桂鳳;劉淑華;;農村“外嫁女”土地承包權益的法律保護[J];唐山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張開澤;;農村外嫁女權益糾紛及其成因分析——以廣東部分地區(qū)為例[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9年05期
4 覃晚萍;;民間法與國家法規(guī)制下的外嫁女土地權益糾紛探析——以廣西南寧市為例[J];傳承;2010年33期
5 張開澤;;從制度視角看農村外嫁女權益糾紛[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12期
6 李棟棟;;“外嫁女”請求征地補償款糾紛的法律分析[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袁綱;;農村外嫁女權益保護的思考[J];法治論壇;2011年01期
8 常獻平;;外嫁女權益的法律保障與政策保護[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0年04期
9 楊福忠;;法律在農村被邊緣化問題研究——以外嫁女權益糾紛為切入點的初步考察[J];法學雜志;2010年11期
10 宋敏;王新萍;陳國飛;;村民自治與外嫁女權益——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民間習慣規(guī)范的價值研究[J];中外企業(yè)家;2011年0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楊陽;“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2 吳玲玲;論農村“外嫁女”集體成員福利權的法律保障[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戴秋生;農村外嫁女財產權利保護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4 李蔚;外嫁女權益糾紛訴訟模式探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劉鐘王;農村外嫁女土地權益保護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相關機構
>中南大學
>吉林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華南理工大學
相關作者
>吳玲玲 >戴秋生
>劉鐘王 >楊陽
>李蔚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wǎng)數(shù)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wǎng)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8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tudifa/23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