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條件中的社會危險性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逮捕條件中的社會危險性問題研究
【摘要】:修改后刑訴法從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層面對檢察機關審查逮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了逮捕條件中的五種"社會危險性"情形。由于存在逮捕功能異化、審查標準不一、配套機制缺乏、非羈押性刑事強制措施存在弊端等諸多問題,所以,應立足于逮捕的目的與價值,從社會危險性解讀、證據(jù)審查、雙向說理等方面探索逮捕條件中社會危險性適用的完善途徑。從司法理念轉變、審查機制完善等多個層面重構社會危險性條件的適用。
【作者單位】: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人民檢察院;
【關鍵詞】: 逮捕條件 社會危險性 人權保障 完善對策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修改后刑訴法第七十九條規(guī)定適用一般逮捕必須具有“社會危險性”,并列舉了“社會危險性”的五種情形,但對于司法實務中如何認定犯罪嫌疑人具有“社會危險性”,目前尚無明確的可操作的審查判斷標準,易使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在把握逮捕標準上產(chǎn)生分歧。如何從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角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宏武;孟慶;;“徑行逮捕”之規(guī)范目的與適用[J];人民檢察;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銘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李娜;;論非法出售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fā)票罪[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吳亞娥;;對假想防衛(wèi)的再認識——兼評“假想防衛(wèi)過當”[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4 杜菊;劉紅;;人格導入刑法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楊國章;;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界分[J];北方法學;2011年05期
6 黃麗勤;;增設肇事后逃逸罪之立法思考[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于沖;;生產(chǎn)銷售假藥定罪量刑中的司法尷尬及完善[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于志剛;;共同犯罪視野中單位因素的介入及其思考[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呂曉偉;;論教唆犯未完成形態(tài)的認定[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呂曉偉;;不真正不作為犯的實行行為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任國華;;土地執(zhí)法管理中村民自治組織單位犯罪主體探討[A];科學合理用地 人地和諧相處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劉為勇;;論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性格與刑罰適用[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3 高德勝;;論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基本構成[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2輯)[C];2006年
4 張鵬程;;淺析不作為犯罪的義務[A];當代法學論壇(2009年第1輯)[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蔡軍;想象競合犯理論的批判與重構[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徐靜;合同詐騙罪司法認定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牛鋒;民刑法關聯(lián)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U,
本文編號:9010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90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