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我國刑訊廢而不止的源頭審視——以清末廢除刑訊為視角
本文關鍵詞:百年來我國刑訊廢而不止的源頭審視——以清末廢除刑訊為視角
【摘要】:中國清末法律即廢除了刑訊,然而,百年來刑訊事實上從未停止。對此,有必要就廢除刑訊的背景、原因及不同文化引發(fā)的爭論予以考察。尤其應對廢除刑訊的直接目的在于收回治外法權,缺乏自身的理論支撐;只注意到刑訊現(xiàn)象的不科學,忽視了刑訊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只屈從列強模仿西方法制廢除刑訊,而對中國廢除刑訊制度的條件考慮不足;一味側重對刑訊的廢除,相應思想理念的更新不到位等問題予以反思,以期中國廢除刑訊的法律與實際的吻合。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
【關鍵詞】: 刑訊廢除 背景原因 法律文化 比較反思
【基金】:中國政法大學證據(jù)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2011KFKT07) 國家開發(fā)銀行資助的中央黨校2012年一般課題《社會轉型中司法公正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9;D925.2
【正文快照】: 中國的刑訊制度自清末廢除至今已逾百年。然而,百年來,刑訊“余毒”從未肅清,刑訊“余威”處處顯靈,司法也因此贏得了一次次的“輝煌”,倒是禁止刑訊的法律規(guī)定名存實亡,權威不顯。針對這種矛盾的狀況,有必要從清末廢除刑訊的背景和動機、中外廢除刑訊的文化與條件、中國古代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新海;全球化時代的中西法律文化沖突審視[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濟南市行政學院.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李福坤,夏永玉;全球化時代的法律文化沖突[J];河北法學;2001年06期
3 張寶成;影響當代中國法律文化建設的因素[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張波;論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律文化結構的分離與統(tǒng)一[J];學海;2002年04期
5 高文盛,陳娟;中國法律文化的歷史發(fā)展及其整合[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姚建宗;;法律傳統(tǒng)論綱[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05期
7 王利民;;論法律文化與民法文化[J];法治研究;2010年08期
8 楊文杰;;試論周代法律對我國法律文化的影響[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9 張學亮;中國法治現(xiàn)狀與公民法律文化構建[J];理論導刊;2003年06期
10 王平;論中國法治化進程中先進法律文化的建設[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玉玲;顏峰;;探析法律文化[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2 郭威;;法律文化變遷的內在邏輯[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劉效敬;;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和諧觀念及其現(xiàn)代化途徑[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8年
4 淡樂蓉;;“賠命價”習慣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識性規(guī)則[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5 李玉臻;;在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2004年年會上的致詞[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C];2005年
6 鄭雪瀅;;試論法治文化的社會意義[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7 熊先覺;;百年中國法治路[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8 李擁軍;劉雪斌;韋霏;;中國法理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尤俊意;;60年來上海法學專業(yè)教育和理論研究觀察[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10 胡勇;;古村土地資源糾紛的法社會學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磊;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初探[N];光明日報;2005年
2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董繁;漫談“黑旋風坐堂”[N];人民法院報;2010年
3 李釗;關注法律文化互動 推進基本理論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4 郝鐵川;猶太人的法律文化(中)[N];檢察日報;2003年
5 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列教研室劉冬;中國法治化與法律文化啟蒙[N];法制日報;2003年
6 賈國發(fā)邋閆弘宇;政府行為與法律文化社會化[N];吉林日報;2008年
7 郝鐵川;猶太人的法律文化(上)[N];檢察日報;2003年
8 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 夏新華;非洲法律文化的整體性與多樣性[N];人民法院報;2005年
9 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 夏新華;非洲法律文化研究動態(tài)[N];人民法院報;2005年
10 劉一純;中西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審視[N];光明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少偉;現(xiàn)代文化與中國私法文化價值的確立[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賈育林;中國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現(xiàn)代價值[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張清;解讀列寧:法律與經(jīng)濟的互動[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葉曉川;清代科舉法律文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王曉廣;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沖突論綱[D];吉林大學;2009年
6 李強;從“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審視馬克斯·韋伯的法律社會學[D];吉林大學;2006年
7 黃金蘭;法律移植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8 劉育梅;晚清對外貿易法律制度的演變與透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王宏選;法律文化視野下的宗教規(guī)范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張婧儀;論法律趨同[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娜;英租威海衛(wèi)法律文化解讀[D];山東大學;2010年
2 范文濤;論中國法律文化主體的主體性生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孫繼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漢代司法運行機制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小丹;韓非的重刑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5 徐馨;權利文化與清末修律[D];湘潭大學;2006年
6 江成斌;中國法律文化的原型與轉型[D];重慶大學;2009年
7 劉頂夫;從信訪看中國法律文化[D];湘潭大學;2005年
8 龐占宇;論日本近代法律文化的特質[D];黑龍江大學;2006年
9 曲景;民工問題與法律制度的轉型[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10 尹長松;弗里德曼的法律文化觀[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7045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70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