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jù)、定案的根據(jù):論刑事證據(jù)的概念——對《刑事訴訟法》第48條的解釋
本文關鍵詞:證據(jù)、定案的根據(jù):論刑事證據(jù)的概念——對《刑事訴訟法》第48條的解釋
更多相關文章: 材料 證據(jù) 定案的根據(jù) 內容 形式
【摘要】: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48條有三處"證據(jù)"表述,但其含義不盡相同。48條第一款中的"證據(jù)"意在強調證據(jù)的功能,即"可以用于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這是對刑事證據(jù)內容的解釋,暗含證據(jù)的關聯(lián)性;第二款處的"證據(jù)"通過列舉八項證據(jù)種類,意在強調證據(jù)的法律形式,體現(xiàn)了證據(jù)的法規(guī)范屬性。第三款中出現(xiàn)的"證據(jù)"綜合了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證據(jù)內涵,是證據(jù)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只有在內容上能夠證明案件事實,且在形式上符合法定要求的才是證據(jù),但此時的證據(jù)還需經(jīng)過證據(jù)能力和證明力的審查,確證屬實后才能最終作為定案的根據(jù)。
【作者單位】: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材料 證據(jù) 定案的根據(jù) 內容 形式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檢察環(huán)節(jié)刑事錯案成因與對策的實證研究”(14CFX023) 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課題“訊問錄音錄像理論及實踐問題研究”(14SFB30022)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48條對于涉及證據(jù)的相關命題作了重新規(guī)范:首先,將證據(jù)概念從既往的“事實說”轉向“材料說”;其次,擴大了證據(jù)種類的范圍,指出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類證據(jù)也是法定的證據(jù)形式,間接承認了辨認等行為的偵查屬性;另外,增加了電子數(shù)據(jù)這類隨著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萬毅;;刑事訴訟法文本中“可以”一詞的解釋問題[J];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1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樊崇義;刑事訴訟法教學改革的一項新成果[J];河北法學;2001年04期
2 謝佑平,萬毅;刑事訴訟法原則的功能探究[J];河北法學;2002年01期
3 張韶云,段愛萍;淺議刑事訴訟法中律師提前介入的問題[J];山東電大學報;2002年01期
4 鄭穎;《刑事訴訟法教程》學習輔導[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2期
5 蘇丹,梁興強,黃光雄;建議修改和規(guī)范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6 崔敏;《刑事訴訟法》再次修改的三點建言[J];中國司法;2004年12期
7 陳衛(wèi)東;;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基本理念[J];人民司法;2005年05期
8 王建林;憲法的價值取向在刑事訴訟法再修改中的承載和體現(xiàn)[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林勁松,畢慧;從權力到權利:解讀憲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J];浙江學刊;2005年03期
10 謝佑平,張崇波;應以“公民參與”取代刑事訴訟法中的“依靠群眾”原則[J];法學;2005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衍路;;新《刑事訴訟法》對案件管理工作的影響[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其他[C];2012年
2 王淑娟;;淺析刑事訴訟法控辯平等對抗理念與原則[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3 鐘文華;王遠偉;;尊重和保障人權在新修訂刑事訴訟法中的落實[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實[C];2012年
4 程天民;;新刑事訴訟法視野下的人權保障[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實[C];2012年
5 侯倩倩;鄭嫻;;尊重和保障人權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實——以貫徹新刑事訴訟法為視角[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實[C];2012年
6 徐從衛(wèi);;反貪偵查如何應對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偵查程序的修改與檢察工作應對[C];2012年
7 孫銳;;中國社會的轉型與刑事訴訟法的修改[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實[C];2012年
8 孟群;王X;;人權保障的落實[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實[C];2012年
9 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檢察院課題組;;關于新刑事訴訟法“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思考[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強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執(zhí)行[C];2012年
10 李佩華;王贊;;論公訴環(huán)節(jié)聽取被害人意見的實現(xiàn)[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實[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蔣安杰;熱議刑事訴訟法再修改[N];法制日報;2005年
2 記者 王雷鳴;人大常委會刑事訴訟法執(zhí)法檢查組舉行二次全會[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3 首席記者 康君;確保修正后的《刑事訴訟法》在我市正確實施[N];雅安日報;2012年
4 記者 李樺;調研《刑事訴訟法》貫徹落實情況及綜治工作[N];咸陽日報;2014年
5 ;刑事訴訟法再修改時機已經(jīng)成熟[N];檢察日報;2003年
6 裴智勇;刑事訴訟法 再修改前瞻[N];人民日報;2004年
7 蔣安杰 程雷;熱議刑事訴訟法再修改[N];人民日報;2005年
8 柯良棟;修改刑事訴訟法必須重視的問題[N];法制日報;2007年
9 程雷;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由分歧走向共識[N];法制日報;2007年
10 郭華;修改刑事訴訟法應處理好三對關系[N];檢察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雷小政;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導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塔娜;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交互作用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王芳;美國刑事訴訟法對隱私權的保護[D];山東大學;2012年
4 潘利平;刑事搜查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李宜光;兩岸律師辯護制度之比較[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6 趙琳琳;刑事冤案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楊佩正;涉訟犯罪論[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毅;論刑事訴訟法原則[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2 龍歡歡;論刑訊逼供的產(chǎn)生原因和立法完善[D];復旦大學;2014年
3 馮蕭蕭;論新《刑事訴訟法》對刑事偵查的挑戰(zhàn)及應對[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4 姜濤;逮捕必要性審查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5 凌策進;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的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6 奚荷萍;論我國控辯關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完善[D];復旦大學;2013年
7 蔡秋明;刑事訴訟電子數(shù)據(jù)取證規(guī)范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6年
8 謝莉梅;修改后《刑事訴訟法》對看守所工作的影響及對策[D];復旦大學;2013年
9 王征杰;立線偵查的程序正當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10 薛逢君;我國看奪所制度的完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843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68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