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人匿名作證制度
本文關鍵詞:論證人匿名作證制度
【摘要】:新《刑事訴訟法》第62條規(guī)定了證人匿名作證制度。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在國際法層面,多數(shù)國際刑事司法機構和國際人權司法機構都表達了對證人匿名作證的態(tài)度,其中,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和歐洲人權法院的證人匿名作證制度最為詳細;在國內法層面,英國和法國對證人匿名作證作了具體規(guī)定,而意大利則禁止證人匿名作證。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和歐洲人權法院、英國和法國對待匿名證人的態(tài)度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證人匿名作證雖然限制了被告人的對質權,但是從權利沖突的角度來看,這種限制是具有一定正當性的。我國當前關于證人匿名作證的規(guī)定較為粗疏,尚存在相關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證人 匿名 對質權
【基金】: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刑事訴訟特別程序實施問題研究》(12XFX015) 西南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創(chuàng)新團隊資助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證人匿名作證是指證人以隱瞞真實身份的方式作證!1〕采用匿名的方式作證的證人在理論上被稱為匿名證人。我國最早關于證人匿名作證的規(guī)定是2010年“兩高三部”頒布的《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該規(guī)定第16條規(guī)定:“證人出庭作證,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易延友;;“眼球對眼球的權利”——對質權制度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10年01期
2 趙海峰;;略論國際司法機構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J];人民司法;2005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海坤;曾祥華;;行政過程的社會正當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張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辯——以法律實證主義為中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3 劉少軍;葉雨晴;;關于相對不起訴中引進特別程序的法律思考——以被不起訴人的權利救濟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聶小明;;高職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培養(yǎng)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鐘祖鳳;;試論行政補償?shù)幕驹瓌t[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段海峰;周梁云;;試析我國農(nóng)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法律制度的構建——以云南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30期
7 侯健;;言論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8 程朝陽;;論法律的局限[J];北方法學;2008年04期
9 李文杰;;法律原則、自由裁量與良法價值理念的構建[J];北方法學;2010年06期
10 王妍;;商事登記在民商審判實踐中的證據(jù)效力問題研究[J];北方法學;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天林;;公開被質疑的背后——對“鄧玉嬌事件”的憲政思考[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郝建臻;;干部作風建設的法理學解讀[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孫春晨;;經(jīng)濟倫理學研究中的三個理論論爭[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4 王慶華;;公共預算與分配正義[A];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第一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曉;王s,
本文編號:6001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60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