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構建
本文關鍵詞:論我國“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構建
更多相關文章: 抗辯式 職權式 訊問程序 犯罪嫌疑人 程序性辯護
【摘要】:偵查訊問作為偵查機關重要的偵查手段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偵查機關查獲線索、獲取口供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中西方法律文化理念的融合以及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人權理念的興起,傳統(tǒng)的偵查訊問程序模式呈現出的弊端越來越受詬病。就模式而言,當前我國的偵查訊問程序屬于職權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在該模式下,偵查機關與犯罪嫌疑人的訴訟地位是不平等的,偵查機關處于絕對強勢地位,且過分注重訊問的結果價值,忽視訊問的程序性價值;過分注重犯罪線索的收集,忽視犯罪嫌疑人人權的保障。雖然2012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對偵查訊問程序進行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并沒有改變當前訊問程序模式的格局。本文嘗試以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重構為中心論點、以現代偵查理念為支撐,在現有的法律制度基礎上構建一個全新的偵查訊問程序模式。文章的基本思路如下:第一部分是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概述。通過對訴訟模式脈絡的梳理,嘗試對偵查訊問程序模式進行學術定義;同時在前輩學者研究理論的成果下,探討了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分類。不同偵查訊問程序模式,其主體間呈現出的關系也不同,通過分析偵查機關、法檢機關、犯罪嫌疑人、辯護人之間的關系,可以從本質上判斷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不同主體之間的訴訟地位。第二部分是我國偵查訊問程序模式定位。該部分主要是通過對偵查機關、法檢機關、犯罪嫌疑人及辯護人的角色對我國偵查訊問程序模式進行“四維”角度定位;在定位的同時,可以總結出我國當前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特征及存在的缺陷。第三部分是域外國家偵查訊問程序模式之考察。該部分主要對大陸法系國家以及英美法系國家的偵查訊問程序模式進行考察;通過對域外國家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考察,可以學習國外偵查訊問程序構建中的優(yōu)點,同時認識到我國訊問程序構建的不足,為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構建提供借鑒之處。第四部分是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構建。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構建,需要偵查理念的支撐以及原則的指導,偵查理念是構建新型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思想基礎,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構建就是將權利平等、人權保障、正當程序等理念和依法訊問、禁止酷刑、適度公開等原則融入其中,本文立論的現實基礎是當前現有法律制度及規(guī)則,這些制度的存在使我們具備了轉變偵查訊問程序模式所必備的條件。第五部分是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構建之路徑。構建新型模式需要重塑偵查訊問程序架構,筆者認為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構建最主要的是將訊問程序訴訟化,構建“三角構造”訴訟程序模式架構。但犯罪嫌疑人在偵查訊問中訴訟地位的提高,需要更為具體的構建路徑,如建立沉默權制度、程序性辯護制度、程序性制裁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建立將使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得以真正確立,從而真正改變當前模式存在的弊端。
【關鍵詞】:抗辯式 職權式 訊問程序 犯罪嫌疑人 程序性辯護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5.2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序論10-18
- 一、問題緣起10-11
- 二、文獻綜述11-17
- 三、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17-18
- 第一章 偵查訊問程序模式概述18-26
- 第一節(jié) 偵查訊問程序模式之概念18-20
- 一、訴訟模式脈絡梳理18-19
- 二、偵查訊問程序模式19-20
- 第二節(jié) 偵查訊問程序模式之分類20-22
- 一、職權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20-21
- 二、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21-22
- 第三節(jié) 偵查訊問程序模式之主體關系22-26
- 一、偵查機關與犯罪嫌疑人的關系23
- 二、偵查機關與法檢機關的關系23-24
- 三、犯罪嫌疑人與法檢機關的關系24-26
- 第二章 我國偵查訊問程序模式定位及弊端26-36
- 第一節(jié) 我國偵查訊問程序模式之定位26-30
- 一、偵查機關之角色27-28
- 二、檢察機關之角色28-29
- 三、犯罪嫌疑人之角色29
- 四、辯護律師之角色29-30
- 第二節(jié) 我國偵查訊問程序模式之特征30-32
- 一、義務性30-31
- 二、封閉性31-32
- 三、不對等性32
- 第三節(jié) 我國偵查訊問程序模式之缺陷32-36
- 一、忽視訊問程序價值33-34
- 二、偵辯力量嚴重失衡34-35
- 三、缺乏有效救濟程序35-36
- 第三章 域外偵查訊問程序模式比較研究36-41
- 第一節(jié) 大陸法系國家偵查訊問程序模式36-38
- 第二節(jié) 英美法系國家偵查訊問程序模式38-39
- 第三節(jié) 兩大法系偵查訊問程序模式借鑒39-41
- 第四章 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之基礎41-52
- 第一節(jié) 模式構建之理念42-44
- 一、權利平等理念42
- 二、人權保障理念42-43
- 三、正當程序理念43-44
- 第二節(jié) 模式構建之原則44-47
- 一、依法訊問原則45-46
- 二、適度公開原則46
- 三、司法審查原則46-47
- 第三節(jié) 模式構建之制度基礎47-52
- 一、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確立47-48
- 二、偵查階段律師辯護權的確立48-49
- 三、全程錄音錄像制度的確立49
- 四、警察出庭作證制度的確立49-52
- 第五章 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構建之路徑52-58
- 第一節(jié) 模式構建之架構52-54
- 一、構建三角訴訟模式52-53
- 二、三角訴訟之橫向架構53-54
- 三、三角訴訟之縱向架構54
- 第二節(jié) 模式構建之具體路徑54-58
- 一、規(guī)范偵查訊問時間54-55
- 二、賦予嫌犯有限沉默權55
- 三、健全權利告知規(guī)則55-56
- 四、完善程序性制裁措施56-58
- 結語58-59
- 參考文獻59-65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65-66
- 后記66-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云山城;論偵查訊問的原則[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2 云山城;偵查訊問主要理論研究述評[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3 易云飚;我國現行偵查訊問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革完善[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徐炳全;;淺談偵查訊問氣氛的營造[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5 楊宜民;;簡論偵查訊問教學內容的構建[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徐加慶;;偵查訊問主動權要素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田文濤;;淺析偵查訊問失敗原因[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8 黃文臻;李永清;;論偵查訊問人員的職業(yè)負向心理[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7年11期
9 陳剛;蘭海華;;論偵查訊問僵局[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10 楊艷;;論偵查訊問的策略[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吳克利;;偵查程序的修改與檢察工作應對——新規(guī)則下的偵查訊問理念[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偵查程序的修改與檢察工作應對[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高文邋姜南;社會互動論視野里的偵查訊問[N];內蒙古日報(漢);2007年
2 陶虹;偵查訊問中如何把握嫌疑人的心理狀態(tài)[N];江蘇法制報;2007年
3 黃萍 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話語考量觸及偵查訊問的語言本質[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檢察院 毛偉濤;社會交換理論可在偵查訊問中運用[N];檢察日報;2013年
5 全國檢察業(yè)務專家 安徽滁州市瑯琊區(qū)檢察院紀檢組長 吳克利;“不強迫自證其罪”的偵查訊問方略[N];檢察日報;2013年
6 云山城;偵查訊問中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障[N];人民公安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孫勝;徐州試水律師旁聽 偵查訊問過程[N];江蘇法制報;2010年
8 鄭卓佳;偵查訊問須注意“十忌”[N];檢察日報;2007年
9 記者 丁曉璐;探討偵查訊問與人權保障問題[N];人民公安報;2004年
10 胡蓉 彭鋒 ;三項偵查訊問措施的初期試驗[N];人民公安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艷平;偵查訊問語言運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2 汪浩;訊問功能視野下偵查訊問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3 鄭星星;偵查訊問實踐狀況及其改進措施[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5年
4 劉夢茹;我國偵查訊問實例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5 付茂秀;論我國偵查訊問制度的完善[D];遼寧大學;2015年
6 孫德強;偵查訊問規(guī)范性案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7 王志超;偵查訊問中的錯案防范[D];黑龍江大學;2015年
8 寧平;論我國“抗辯式”偵查訊問程序模式的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6年
9 劉凱;偵查訊問心理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王穗華;論我國偵查訊問制度的重構[D];河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660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56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