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立法、修正:刑事司法附條件不起訴的反思——基于新刑訴法的視角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浙江省東陽市人民檢察院課題組;;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研究——以刑事和解試點工作經驗為借鑒[J];法制與社會;2010年20期
2 李昌盛;;英國未成年人附條件警告制度及其啟示[J];人民檢察;2012年09期
3 郭斐飛;;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完善[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年02期
4 葛琳;;附條件不起訴之三種立法路徑評析——兼評刑訴法修正案草案中附條件不起訴之立法模式[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5 皮勇;王剛;;關于我國公訴裁量權的幾點建議[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鄧思清;;建立我國的附條件不起訴制度[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麗;;“以善代刑”尤可為——淺議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價值與完善[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年10期
2 葉小舟;;中西方比較視域下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之細探——以考驗期不計入審查起訴期限的理論支撐為重點[J];法制與社會;2012年30期
3 莊甜甜;;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具體適用[J];法制與社會;2012年31期
4 陳佳麗;;淺析我國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以新《刑事訴訟法》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2年31期
5 王劍飛;;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價值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2年33期
6 柯葛壯;;附條件不起訴中“異議”權之保障[J];法學;2013年01期
7 蘇蘇;;如何實踐和完善附條件不起訴制度[J];法制與社會;2013年04期
8 陳秋婷;;論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價值性與施行性[J];法制與社會;2013年14期
9 封紅梅;李孝天;;附條件不起訴與酌定不起訴關系探討——基于新《刑事訴訟法》相關規(guī)定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中旬);2013年04期
10 姚雪嬌;;對新《刑事訴訟法》中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實施性問題的探討[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楠;;理性運用檢察機關自由裁量權——論法治思維下的議附條件不起訴制度[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法治思維與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健;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哲;公訴裁量權制度改革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2 鄒紅;論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在我國的建立[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魏俊國;附條件不起訴適用對象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4 王向娟;論我國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完善[D];山東大學;2013年
5 婁瑩;探討我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D];廣東商學院;2013年
6 盧珊;我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完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7 葉雨晴;刑事訴權與裁判權關系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8 李冰;論附條件不起訴制度[D];河北大學;2013年
9 邵寶文;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10 張秋華;論附條件不起訴制度[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長軍;;檢察起訴裁量權的國際發(fā)展趨勢與中國改革[J];東方法學;2009年03期
2 蘭耀軍;;論附條件不起訴[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3 魏虹;;論我國檢察機關公訴裁量權的多元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4 彭海青;試析緩訴制度及其可借鑒性[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01年10期
5 鄧思清;完善我國檢察官自由裁量權制約機制之構想[J];法商研究;2003年05期
6 陳興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J];法學雜志;2006年02期
7 陽繼寧;;不起訴裁量權的擴張與制約[J];法學評論;2010年01期
8 浙江省東陽市人民檢察院課題組;;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研究——以刑事和解試點工作經驗為借鑒[J];法制與社會;2010年20期
9 吳宗憲;;解讀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黃世斌;洪星;;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下裁量不起訴制度的價值取向及其運行[J];河北法學;2007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茂華;曾璋勇;;律師的調查取證權研究[J];消費導刊;2008年22期
2 戴茂華;;新《律師法》施行后律師調查取證權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3 宋愛軍;;環(huán)境公益訴訟原告的立法缺陷與完善[J];內蒙古環(huán)境科學;2008年03期
4 韋學東;梁麗萍;;刑事審判監(jiān)督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年29期
5 王晶;;試談對最高院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程序的若干規(guī)定[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1年04期
6 謝相成;;論刑事辯護律師調查取證權之立法缺陷及完善[J];韶關學院學報;2010年08期
7 安群;梁麗萍;;對刑事審判監(jiān)督制度的再審視[J];理論建設;2009年06期
8 劉巖;;淺談侵占罪訴訟形式的完善[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9 郭宗才;張國忠;黃蓓;;民事檢察和解研究[J];政治與法律;2011年01期
10 杜承秀;;民事訴訟回避程序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萌;;環(huán)境侵權救濟方式的完善——民事公力救濟的完善[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楊勝;;論新型陪審團的構建[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3 費國平;周生軍;;試論中國陪審制度的特點及其完善[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4 董麗君;;我國行政訴訟法關于回避主體之規(guī)定及其完善[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盧文福;;淺析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的缺陷及完善[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6 許蘭亭;;建立證據展示制度 確保律師閱卷權[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7 高勇年;;在新歷史起點上對民事檢察權的思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8 王令;;關于設立“律師執(zhí)業(yè)案件”追訴立案“聽證審查程序”的立法建議[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9 李旭修;;個案凸現(xiàn)的再審啟動權設置缺陷[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李旭修;;民事調解書再審啟動權的設置缺陷及完善[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經綱 本報通訊員 孫永華;圍繞主題抓大事[N];人民法院報;2002年
2 記者 王松苗 通訊員 祝連勇 董長征;用“三個代表”指導檢察實踐[N];檢察日報;2000年
3 王少南;建設現(xiàn)代化法院之初步實踐[N];人民法院報;2002年
4 趙維清;刑事訴訟管轄上的立法缺陷淺議[N];人民公安報;2003年
5 早報評論員 沈彬;新刑訴法應更多體現(xiàn)當事人權利[N];東方早報;2011年
6 ;積極實踐 努力創(chuàng)新[N];人民法院報;2001年
7 本報評論員;實踐世紀主題的先鋒[N];人民法院報;2001年
8 丁志武(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以“三個代表”為指導 實踐司法“公正與效率”[N];人民法院報;2001年
9 李智;從意大利新刑訴法看對抗式模式之缺陷[N];檢察日報;2004年
10 肖國忠;陳光中:法學研究切忌坐而論道[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孫淼;刑事裁判中法律錯誤的救濟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馬貴翔;刑事簡易程序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鐘莉;價值·規(guī)則·實踐[D];中山大學;2008年
4 謝如程;清末檢察制度及其實踐[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5 肖晗;民事證據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6 謝登科;認罪案件訴訟程序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7 馬健;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8 許蘭亭;刑事一審程序實務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娟;我國代表人訴訟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高建明;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楊路;論民事訴訟中的鑒定人制度及完善[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4 許祥林;完善我國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法律思考[D];吉林大學;2006年
5 王亮;完善行政訴訟審前準備程序若干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黃紅梅;從檢察權的性質看檢察職權的完善[D];蘇州大學;2004年
7 袁莉;論刑事辯護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的改革與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董俊杰;論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D];鄭州大學;2006年
9 張賀京;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10 焦國強;論我國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進一步完善[D];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809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58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