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冤案的程序控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春茂;;對法院院長、庭長審批案件制度的探討[J];法學雜志;198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3 王洪波;李穎;;社群與個人孰先孰后?——對社群主義的反思[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5 陳海平;;困境與進路:司法改革語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quán)[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7 孫晉;;產(chǎn)融結(jié)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8 王浩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體性原則[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王浩斌;;中國社會結(jié)構(gòu)現(xiàn)代化的基本問題及其表現(xiàn)樣態(tài)[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李繼武;;高度反思的學說與實踐基礎上高度反思的科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鄭陳榮;;論公平正義在構(gòu)建高校和諧校園中的作用及其實踐原則[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杜勇敏;;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社會因素分析[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李明水;;關于建立權(quán)力制約機制、防止腐敗滋生的對策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熊光清;;自由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民主之比較分析[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下卷)[C];2009年
9 李猛;;胡塞爾的生活世界對兩種文化的融合[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10 張帆;張艾清;;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對個人權(quán)利保障的價值意蘊[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chǎn)的產(chǎn)權(quán)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nèi)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5 周鵬;臺灣財政收支與經(jīng)濟增長關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代俊蘭;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及當代價值[D];南開大學;2010年
7 余一凡;從馬克思到列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權(quán)政;當代中國農(nóng)民經(jīng)濟利益問題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9 高連福;孔子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及其會通[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尹峻;國家與革命:黑格爾與馬克思關系的歷史性解答[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閆雪梅;民族文化視閾下廣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張雷;抗戰(zhàn)時期《大公報》(桂林版)言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王熠;毛澤東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孫拉薩;網(wǎng)絡空間言論自由與隱私權(quán)的平衡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隗兵;市民社會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8 王冰;《紅樓夢》中茶”相關行為映射譯者風格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郭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迪;試論當代中國信仰問題及危機的消解[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畢良珍;;刑事訴訟法中偵查訊問與沉默權(quán)的再修改[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邵東華;論沉默權(quán)[J];南都學壇;2005年04期
3 李剛;反思與重構(gòu):從取保候?qū)彽奖a屩贫萚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4 沈柳蘭;司欽山;;刑訊逼供的法律分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李昂;;關于我國建立刑事司法沉默權(quán)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8期
6 古津賢;;談我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以人權(quán)保障為視角[J];法學雜志;2009年03期
7 劉春梅;;我國刑事被害人權(quán)利問題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4期
8 張菲菲;;我國設立沉默權(quán)制度的思考[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王洪偉;;非典型“送首”的司法認定[J];山東審判;2007年01期
10 唐福齊;;論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沉默權(quán)[J];山東社會科學;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兆峰;高潔;;刑事律師應注意的幾個民事問題[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2 李曉霞;王杰;;由一則案例引發(fā)的建立沉默權(quán)制度的思考[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3 楊威;;淺議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quán)利的保護[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曾志剛;;無罪推定原則在偵查階段的適用[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5 程殿河;;律師應為在我國設立“沉默權(quán)”制度而斗爭[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6 彭劍鳴;;略論自首后辯護權(quán)的行使[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7 彭劍鳴;;略論自首后辯護權(quán)的行使[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8 楊宇冠;;在刑事司法領域落實憲法保障人權(quán)的規(guī)定[A];“‘人權(quán)入憲’與人權(quán)法制保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康懷宇;;讓我看到法律——刑辯律師的真實處境及其他[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10 吳家清;周鳳婷;馬深;;學習董必武法治思想,科學防范刑訊逼供[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姜洪;司法體制改革應再“提速”[N];檢察日報;2004年
2 ;司法體制改革整體推進顯效[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3 記者 于吶洋;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取得人民滿意社會效果[N];法制日報;2009年
4 記者 李斌;深入扎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確保取得人民滿意的社會效果[N];人民日報;2010年
5 新華社記者 李斌 隋笑飛 陳菲 鄒偉;讓公平和正義的旗幟高高飄揚[N];人民日報;2010年
6 記者 徐日丹;抓緊啟動改革實施方案調(diào)研工作[N];檢察日報;2009年
7 記者 呂爽;中央政法委司法體制改革督導組來我市[N];德州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王黎明 通訊員 王吉政 革建軍;中央政法委司法體制改革督查組來淄檢查指導[N];淄博日報;2010年
9 記者楊新順;高檢院機關研討司法體制改革[N];法制日報;2003年
10 王連印;司法體制改革應強調(diào)“體制”[N];人民法院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伶;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馬鵬飛;刑事證據(jù)開示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3 李袁婕;取保候?qū)徶贫妊芯縖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王文生;寬嚴相濟視域下的刑事檢察工作[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5 于平;羈押審查程序要素論[D];吉林大學;2010年
6 袁勁秋;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7 劉宇平;品格證據(jù)規(guī)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8 王天林;偵查行為侵權(quán)司法救濟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肖波;刑事庭審調(diào)查制度的正當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10 王永明;論英國禁止雙重危險規(guī)則及其借鑒[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炳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quán)利保護的若干思考[D];安徽大學;2005年
2 程雪梅;論沉默權(quán)制度[D];四川大學;2005年
3 周志軍;論沉默權(quán)[D];黑龍江大學;2006年
4 武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律師幫助權(quán)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5 申玉軍;論我國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quán)[D];蘇州大學;2006年
6 張霽霖;犯罪嫌疑人訴訟權(quán)利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7 李文宏;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知情權(quán)[D];吉林大學;2009年
8 林遠明;犯罪嫌疑人知悉權(quán)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0年
9 趙芳;公安機關刑事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人權(quán)保障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趙勇;論審前羈押與人權(quán)保障[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616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56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