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刑事訴訟中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并重
[Abstract]: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tantive justic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theories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substantive justice priority, procedural justice priority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We should not only oppose "emphasizing substance and light procedure", but also guard agains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rocedure and light substance", and insist on both substantive justic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which is not only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law of litigation,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we should pay equal attention to both substantive justic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ursue the ideal state of realizing both of them at the same time, and try our best to prevent the situation that causes the injustice between the two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vent of conflict, scientific trade-offs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aximization of benefits.
【作者單位】: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基金】:“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優(yōu)秀青年學者培育計劃項目”(2012YQ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彭海青;;我國刑事司法改革的推進之路——由兩個《證據(jù)規(guī)定》的出臺所引發(fā)的思考[J];法學評論;2011年03期
2 張永泉;;客觀真實價值觀是證據(jù)制度的靈魂——對法律真實觀的反思[J];法學評論;2012年01期
3 陳少林;;推定的運用與刑事證明方式[J];法學評論;2012年03期
4 李文健;轉(zhuǎn)型時期的刑訴法學及其價值論[J];法學研究;1997年04期
5 孟天;有關(guān)司法公正[J];人民司法;2000年07期
6 陳光中;王萬華;;論訴訟法與實體法的關(guān)系——兼論訴訟法的價值[J];訴訟法論叢;1998年01期
7 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理性思考[J];政法論壇;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明;黃健;;民事執(zhí)行裁決權(quán)配置略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2 張君平;;羅爾斯正義論體系的三元結(jié)構(gòu)[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3 翟中東;;法學層面上的刑罰裁量根據(jù)[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4 韓軼;;西方國家的刑罰目的觀及其對我國刑罰目的界定的啟示——兼論懲罰犯罪應(yīng)界定為我國刑罰目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5 胡小紅;;經(jīng)濟法學視野中的行政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6 張品澤;何雁;;法官獨立與我國審判獨立制度之完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7 王圣揚;夏珍珍;;論中國當代傳媒與司法的關(guān)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8 李學寬;郭志遠;;反傳聞規(guī)則對我國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9 張娟;;行政訴訟簡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10 徐衛(wèi);;羅馬遺產(chǎn)信托及其法學思考與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秉志;陰建峰;;新中國刑法立法60年——以影響刑法立法的客觀范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李澤明;;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維英;;檢察環(huán)節(jié)律師辯護問題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孔璋;;一體與獨立之爭論及檢察一體制論證[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郭云忠;;檢察權(quán)謙抑性的法理基礎(chǔ)[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馮仁強;;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司法適用解讀[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鞏富文;姚宏科;;刑事從寬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溫軍;;刑事訴訟檢察監(jiān)督制度的改造與合理構(gòu)建[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單民;上官春光;;和諧語境下的職務(wù)犯罪偵查公開問題[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黃維智;;合意在刑事訴訟中的應(yīng)用及其限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夏秀淵;拉丁美洲民法典的歷史與現(xiàn)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孔晶;希臘古典時期訴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解錕;英國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吳曉暉;論宏觀調(diào)控決策的法律調(diào)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quán)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屈怡;湖北省農(nóng)村勞動力轉(zhuǎn)移就業(yè)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卞曉偉;新時期我國農(nóng)村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陳姝媛;再犯罪人員特殊公共服務(wù)供給主體的責任分析[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李波;刑事人身檢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6 李研;論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quán)[D];河北大學;2009年
7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zhì)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劉超;論股東派生訴訟及其在我國的完善[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李昀;廢物污染環(huán)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10 徐曉影;論行政訴訟簡易程序[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家弘,姚永吉;兩大法系證據(jù)制度比較論[J];比較法研究;2003年04期
2 樊崇義,張小玲;現(xiàn)代證據(jù)裁判原則若干問題探討[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牟軍;英國非法證據(jù)的處理規(guī)則與我國非法證據(jù)取舍的理性思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4 公丕祥;;當代中國的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基于中國司法國情的初步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5 田口守一,丁相順;日本的陪審制度——"裁判員"制度[J];法律適用;2005年04期
6 劉田玉;;論“法律真實”的合理性及其意義[J];法學家;2003年05期
7 陳瑞華;;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法學家;2009年05期
8 張子勝;略論立法規(guī)劃——從“成熟一個,制定一個”的立法狀態(tài)談起[J];法學;1995年07期
9 李玉萍;論心證的合理性及其保障[J];河北法學;2002年01期
10 史立梅;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據(jù)裁判原則[J];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國;;論和諧社會的司法公正[J];中州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2 李慧;;淺析證據(jù)法價值的評價、選擇與實現(xiàn)[J];科學之友(B版);2008年10期
3 李慧;;淺析證據(jù)法價值的評價、選擇與實現(xiàn)[J];科學之友(B版);2009年01期
4 秦穎慧;論司法公正的標準[J];唯實;2002年07期
5 景漢朝;程序與實體:孰重孰輕?[J];中國律師;2000年02期
6 蘇雪菁;;論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guān)系[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5期
7 封海鵬;;司法公正中程序公正優(yōu)先性芻議[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08年09期
8 趙靜;;構(gòu)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的司法公正問題研究[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0年04期
9 苑廣英;;論程序公正[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10 李靜;司法公正的目標辨析[J];天津市財貿(mào)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延溢;;司法公正的不平衡規(guī)律[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2 張燕;;和諧社會建設(shè)中的司法制度——如何實現(xiàn)公正與和諧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3 王一帆;;我國應(yīng)確立刑事訴訟精神損害賠償制度[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陳仕菊;;淺議刑事訴訟中的無罪推定制度[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5 孫穆X;;關(guān)于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的幾個問題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蕭伯符;劉蜜;;也論刑事訴訟中的法官中立性[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7 吳衛(wèi)軍;王婕;;刑事訴訟中法官的救助義務(wù)——以被害人為視角的分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8 郭勝華;裴法讓;;淺談刑事訴訟中人身傷害的醫(yī)學鑒定[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9 江洪;藍玉瓊;車延風;;刑事訴訟中證人及鑒定人出庭作證問題[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伍光紅;;刑事證明責任主體論綱[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尹春華;確保辦案程序合法應(yīng)注意的問題[N];江蘇經(jīng)濟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杜文娟 何民捷;尊重程序公正 合理配置司法資源[N];人民日報;2005年
3 韓冰;刑事司法改革中的一項制度設(shè)計[N];法制日報;2006年
4 ;以實體和程序公正的“雙贏”回應(yīng)百姓[N];檢察日報;2004年
5 晏向華;我更看重程序公正[N];檢察日報;2002年
6 郭春雨 李春秋;程序公正指標全面進入審判考評體系[N];北方法制報;2006年
7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李浩;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偏差與回歸[N];人民法院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倪曉;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證[N];法制日報;2005年
9 尹晉華;正義觀:從實體公正到程序公正[N];學習時報;2003年
10 通訊員 費依 郭勤;集中審理并出庭公訴簡易程序案[N];法制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寶慶;刑事審判價值論[D];重慶大學;2008年
2 謝佳宏;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張曙;刑事司法公正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蔡長林;民事訴訟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張中;刑事訴訟關(guān)系的社會學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魏健;刑事訴訟之憲政視角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楊立新;刑事訴訟平衡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王戩;規(guī)范與當為:憲法與刑事訴訟的良性互動[D];四川大學;2003年
9 毛建平;起訴裁量權(quán)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10 張春霞;限制與保護:刑事訴訟中的隱私權(quán)[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想;論我國刑事訴訟中程序公正的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07年
2 張強;刑事證據(jù)開示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王洪青;構(gòu)建中國刑事專家證人制度的設(shè)想[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4 劉炬;刑事訴訟證人出庭作證問題的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李莉;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訴訟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張啟南;論當代中國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D];黑龍江大學;2008年
7 寧紅玲;律師辯護權(quán)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李秀艷;當代中國刑事訴訟程序正義的實現(xiàn)[D];黑龍江大學;2007年
9 孫紅霞;量刑建議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10 柴婧峰;刑事訴訟中律師執(zhí)業(yè)豁免權(quán)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23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22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