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證據(jù)法解析及量刑運用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in 2012, defines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minors as a reference for court education and sentencing. The practice of denying the evidence attribute of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minors is contrary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evidence law, which leads to the arbitrariness of reporting and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and the inconsistent phenomenon of applicable rules continues to exis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evidentiary attributes of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report, and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report in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we can see that the report belongs to the criminal case outside the conviction. However, the report should be a new type of evidence in addition to the eight kinds of legal evidence. In the criminal trial, the report should be produced in the sentencing procedure and clearly stipulated the reported rules of sentencing proof, to ensure that the report is an adequate and effective defense of sentencing, in order to play a special role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report in juvenile criminal trial.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法學院;大慶師范學院法學院;
【基金】: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量刑程序改革問題研究——以《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為背景的探討”(2012BS2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瑞華;;證據(jù)的概念與法定種類[J];法律適用;2012年01期
2 陳瑞華;;論量刑信息的調查[J];法學家;2010年02期
3 王紅;社會調查材料不具有刑事訴訟證據(jù)功能[J];青少年犯罪問題;1997年01期
4 閔春雷;;論量刑證明[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1期
5 閔春雷;;證據(jù)裁判原則的新展開[J];法學論壇;2010年04期
6 高維儉;;少年司法之社會人格調查報告制度論要[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0年03期
7 裴蒼齡;;再論證據(jù)的種類[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小玲;李家宏;;論刑事訴訟中訴判同一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施鵬鵬;;論無罪推定的本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3 鄭好;;比較法視野下的監(jiān)聽立法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4 林喜芬;;論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宏觀位階——兼評中國證據(jù)規(guī)則的憲法化取向[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5 倪春樂;張娟;;附條件逮捕的實踐難題與制度完善[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馬春曉;;刑事訴訟效率不應過度追求[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吳專生;邵建育;;刑事拘留監(jiān)督制度的完善[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8 曲濤;;大陸法系律師權利保障制度初探——以法國和德國為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蔣秀蘭;;憲政視野下的刑事訴訟[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陳瑞華;;無偏私的裁判者——回避與變更管轄制度的反思性考察[J];北大法律評論;2004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孔璋;;一體與獨立之爭論及檢察一體制論證[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單民;上官春光;;和諧語境下的職務犯罪偵查公開問題[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張倩;;辯護人量刑建議問題研究——內外結合充分發(fā)揮辯護人的量刑辯護職能[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宋云蒼;;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分設——無罪辯護案件律師量刑辯護尷尬處境的唯一出路[A];使命與發(fā)展——第四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趙永紅;;檢察機關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要求[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強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執(zhí)行[C];2012年
6 吳燦輝;李曉玫;;略論刑事司法鑒定啟動權制度的完善——以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的修改為切入點[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刑事訴訟規(guī)則的修改[C];2012年
7 萬兵;吳小軍;;審前社會調查制度之重構與完善——以規(guī)范緩刑的適用為視角[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8 李杰;任彩霞;胡乙海;;司法權監(jiān)督視角下的量刑差異考量[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其他[C];2013年
9 宋強;;中外書證范圍之比較[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1輯)[C];2006年
10 文正橋;;論刑事審判中的人權保障[A];當代法學論壇(2007年第3輯)[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貴揚;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郭響宏;俄國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尹曉紅;我國憲法中被追訴人獲得辯護權之保障[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4 周強;我國保護被追訴人人身自由憲法條款之實施[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5 鄭牧民;中國傳統(tǒng)證據(jù)文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聶施恒;美國檢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吳鋒;刑事立案監(jiān)督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王U,
本文編號:2188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18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