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刑事審前羈押實踐——一個比較法實證的分析
本文選題:審前羈押 + 高羈押率 ; 參考:《武漢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7年06期
【摘要】:羈押率高和羈押/訴訟期間合一是中國刑事審前羈押的兩大特征。通過對全國和個別檢察機關(guān)審前羈押率的分析,并將之與域外司法數(shù)據(jù)進行比對,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審前羈押率(捕訴率)自1997年至2016年呈現(xiàn)逐漸下降的趨勢,但與國際刑事司法準(zhǔn)則中"以羈押為例外"的法治原則相比,我國刑事審前羈押實踐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結(jié)合法律規(guī)范和一些二手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羈押/訴訟期間合一的制度安排確實可能導(dǎo)致嫌疑人被"一押到底",但零星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刑事審前羈押的平均期間較之其他國家更短。僅作事實層面分析,這可能是因為"高羈押率"和"一押到底"客觀上可迫使嫌疑人供述,進而促使刑事程序增速。
[Abstract]:The high rate of custod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ustody / litigation are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pretrial detention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pretrial detention rate of national and individual procuratorial organs and comparing it with the overseas judicial data, we can find that the rate of pretrial detention (arrest rate) in China has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1997 to 2016.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rule of law principle of "taking custody as the excep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standar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practice of criminal pretrial detention in our country. Combined with legal norms and some second-hand document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ustody and litig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detention / litigation in China may indeed lead to the suspects being "detained to the end", but sporadic data show that, The average period of pretrial detention in China is shorter than that in other countries. This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high detention rate" and "one remand" can objectively force suspects to make confessions and thus accelerate the criminal procedure.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xué)凱原法學(xué)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wù)費資助項目(16JXRZ10)
【分類號】:D925.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方權(quán);審前羈押,原則還是例外[J];云南法學(xué);2001年01期
2 陶宏;審前羈押制度改革再探[J];重慶交通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1期
3 徐德剛,雷連莉;論審前羈押與人權(quán)保障[J];甘肅政法學(xué)院學(xué)報;2004年05期
4 朱貴華;中外審前羈押制度比較研究[J];湖南公安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5年03期
5 趙春燕;;從我國審前羈押體制的歷史看其發(fā)展趨向[J];山西高等學(xué)校社會科學(xué)學(xué)報;2005年12期
6 鄭妮;試論審前羈押的司法程序[J];重慶社會科學(xué);2005年05期
7 劉敏;馬潔;;完善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思考——人權(quán)保障視野下的實證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5期
8 胡妃華;;論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8年29期
9 趙杰偉;;我國審前羈押救濟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xué)校學(xué)報;2009年01期
10 房國賓;陳忠;;審前羈押標(biāo)準(zhǔn)解讀[J];西部法學(xué)評論;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賀陽;孫紅玲;;試論審前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構(gòu)建[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強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執(zhí)行[C];2012年
2 葉小琴;;論建立監(jiān)所檢察的預(yù)防監(jiān)督機制——以英格蘭審前羈押監(jiān)督機制的可借鑒性分析為切入[A];犯罪防控與平安中國建設(shè)——中國犯罪學(xué)學(xué)會年會論文集(2013年)[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靜;警惕審前羈押監(jiān)管中的酷刑[N];法制日報;2007年
2 天津市津南區(qū)人民檢察院 柴慈永;批捕制度轉(zhuǎn)化為審前羈押制度的設(shè)想[N];檢察日報;2009年
3 堯都區(qū)人民檢察院院長 董新平;“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xiàn)納入量刑”做法芻議[N];臨汾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盧金增 通訊員 李小美 高忠祥;吳林:當(dāng)好審前羈押的“裁判員”[N];檢察日報;2014年
5 本報記者 盧杰;律師介入涉未案降低審前羈押率[N];法制日報;2012年
6 劉仁文;如何降低審前羈押率[N];學(xué)習(xí)時報;2009年
7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周方寶;審前羈押表現(xiàn)宜作為酌定量刑情節(jié)[N];檢察日報;2013年
8 山東省費縣人民檢察院 李積國;在押人員的審前羈押表現(xiàn)應(yīng)作為法定量刑情節(jié)[N];檢察日報;2009年
9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 吳燕;未成年人審前羈押審查還需有配套措施[N];檢察日報;2012年
10 記者 朱香山 通訊員 韋磊;江門新會:創(chuàng)設(shè)簡易程序辦案區(qū)[N];檢察日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袁勁秋;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尚志;論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重構(gòu)[D];廈門大學(xué);2007年
2 杜俊鋒;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7年
3 鄭魯杰;論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修改和完善[D];山東大學(xué);2010年
4 張哲霓;論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完善[D];華南理工大學(xué);2011年
5 張妍;審前羈押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1年
6 趙春燕;論我國的審前羈押體制改革[D];華東政法學(xué)院;2003年
7 劉德劍;試論審前羈押制度及我國之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6年
8 盧致遠(yuǎn);論審前羈押制度[D];鄭州大學(xué);2007年
9 薛山中;論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完善與發(fā)展[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10 魏玲;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xué);2011年
,本文編號:20652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06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