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調查取證手段之理念堅持
本文選題:證據能力 + 取證手段; 參考:《人民檢察》2013年07期
【摘要】:正2012年8月23日,有媒體刊發(fā)一則題為"無搜索票臨檢,物證無效"的短新聞,深深吸引了筆者的注意。該則新聞報道:"宜蘭縣邱姓等五名警察,去年底著便衣臨檢某護膚坊,當場逮到楊姓嫖客準備脫褲,楊某一干人遭警帶回訊問后,移送檢方偵辦;
[Abstract]:In August 23, 2012, a short news published by the media, entitled "no search ticket inspection, material evidence null and void", was deeply attracted by the author's attention. The news reports: "five policemen from Yilan County, chop and other policemen, were seized in a skin care workshop at the end of a plain coat at the end of last year. Investigation;
【作者單位】: 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
【分類號】:D92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剛;反思與重構:從取保候審到保釋制度[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2 董士曇;;論刑事偵查中的監(jiān)聽問題[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林莉紅;鄧剛宏;;審前羈押期間被羈押人權利狀況調查報告[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年08期
4 古津賢;;談我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以人權保障為視角[J];法學雜志;2009年03期
5 丘偉敬;蔡夕慶;;論同監(jiān)在押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描述之轉述的可采性及應用[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周平;;刑事辯護空間的拓寬及檢察應對[J];中國檢察官;2009年08期
7 楊堅;夏宏強;;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后的刑事缺席審判制度[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8 沈德詠;何艷芳;;測謊結論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J];政法論壇;2009年01期
9 邱文華;試析紀檢口供的證據效力[J];河北法學;2005年11期
10 王禮潔;方成應;;論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及意義[J];法制與社會;2008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兆峰;高潔;;刑事律師應注意的幾個民事問題[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2 楊宇冠;;在刑事司法領域落實憲法保障人權的規(guī)定[A];“‘人權入憲’與人權法制保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李曉霞;王杰;;由一則案例引發(fā)的建立沉默權制度的思考[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4 曾志剛;;無罪推定原則在偵查階段的適用[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5 程殿河;;律師應為在我國設立“沉默權”制度而斗爭[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6 彭劍鳴;;略論自首后辯護權的行使[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7 彭劍鳴;;略論自首后辯護權的行使[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8 陳歡水;;簡析我國現(xiàn)行法制體系對人權保障的不足[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康懷宇;;讓我看到法律——刑辯律師的真實處境及其他[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10 丁玲;;更新法治理念,轉換思維模式:淺析“零口供”定罪與沉默權[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朝輝;應以“自白”代替“供述、辯解”[N];檢察日報;2003年
2 趙征東;“另案處理”:要規(guī)范還要加強監(jiān)督[N];檢察日報;2003年
3 周青松;提供間接線索協(xié)助抓獲疑犯不構成立功[N];人民法院報;2005年
4 蓋雷平;有罪依法追究 無罪依法放人[N];工人日報;2003年
5 袁遠;約束不嚴的監(jiān)聽會變成魔鬼[N];黃石日報;2011年
6 孔玉紅邋姚曉濱;建立刑事強制措施事中救濟機制[N];檢察日報;2007年
7 本報通訊員 汪云波;邵偉:公訴十年,件件鐵案[N];安慶日報;2006年
8 記者 宋識徑;兩類嫌疑犯應集中羈押[N];檢察日報;2008年
9 詹高爾邋朱香山 李紅艷 程明水;潘媚:庭審11天攻下“科龍案”[N];檢察日報;2008年
10 韓志清;論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的“有逮捕必要”[N];江蘇法制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紀格非;論證據能力——以民事訴訟為視角的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2 于平;羈押審查程序要素論[D];吉林大學;2010年
3 牟軍;自白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4 張弘;論證據裁判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江顯和;刑事認證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王彬;論刑事搜查[D];四川大學;2007年
7 彭伶;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馮景旭;口供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林則奘;臺灣非法證據效力控制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10 何邦武;刑事傳聞規(guī)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自白任意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葛海軍;論刑事訴訟中非法證據的證據能力[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3 陳曉蔚;刑事訴訟中的證據能力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09年
4 趙芳;公安機關刑事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人權保障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紀學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益保護[D];黑龍江大學;2012年
6 盧炳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保護的若干思考[D];安徽大學;2005年
7 李曄;電子證據證明力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8 范立娜;我國犯罪嫌疑人辯護權之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張文天;論視聽資料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程雪梅;論沉默權制度[D];四川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48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94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