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辨認錯誤之原因及防范規(guī)則研究
本文關鍵詞:目擊辨認錯誤之原因及防范規(guī)則研究
【摘要】:目擊辨認作為一項重要的偵查措施,通過它而得出的辨認結論具有重要的證據(jù)價值,一定程度上,其對于被追訴者的出罪或者入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在國外抑或是我國的司法實踐中,目擊辨認的運用都相當頻繁。西方國家的法官和陪審團曾經(jīng)十分迷信目擊證人的辨認結論,而如今在我國仍然存在法官輕易采信目擊辨認結論的情形。但在上世紀初,心理學家通過對目擊辨認的研究就指出,目擊辨認是心理學的一種再認活動,其辨認結論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靠,有相當多的因素能夠影響目擊辨認的準確性。在這些影響目擊辨認準確性的因素中,有的是司法機關不能夠控制的變量,叫做估計變量,這些變量包括目擊者的感知、記憶、識別的能力及案發(fā)時影響目擊者感知的客觀環(huán)境等;有的是司法機關能夠控制的變量,包括列隊的組織方式,辨認主持者的具體操作程序及指導語等,這些叫做系統(tǒng)變量。心理學家在隨后的研究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在眾多的冤假錯案中,因目擊者錯誤指認這一原因,導致冤假錯案發(fā)生的數(shù)量比其他原因導致冤假錯案發(fā)生的數(shù)量總和還要多。美國1989-2003年的錯案報告正好印證了這一說法。目擊辨認被認為具有高度易錯性,并且這一特征被西方心理學家一致認可。但由于目擊辨認在司法實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拋棄之是完全不可行的。因此,西方國家尤其是英美國家開啟了對目擊辨認規(guī)則的科學構建。主要在程序上設定科學并且可操作的規(guī)則,賦予被追訴者相關權利,以提高目擊辨認的準確性,將估計變量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從而保障司法公正。與英美等國外的目擊辨認制度相比,我國目擊辨認制度存在問題顯而易見,《規(guī)則》和《規(guī)定》中規(guī)定的相關規(guī)則不完善,大多是原則性規(guī)定,缺乏具體可操作的程序性規(guī)則,對被追訴者權利的保護不完善,并且辨認結論的審查機制不完善。隨著我國冤假錯案的頻頻曝光,以及民眾保障人權呼聲的增強,結合我國目前的司法現(xiàn)狀,借鑒英美等國家先進的目擊辨認規(guī)則,完善我國目擊辨認制度已刻不容緩。具體建議如下:一、完善目擊辨認的程序性規(guī)則;二、完善目擊辨認的權利保障規(guī)則;三、健全目擊辨認結論的審查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麗娜;羅大華;應柳華;;心理學視野下的刑事辨認規(guī)則解析[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李創(chuàng)功;;人身辨認中被辨認人權利保障問題探討[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1年07期
3 李錫海;辨認方法的科學依據(jù)和影響因素[J];河南公安學刊;1994年03期
4 宋遠升;李tq;;辨認原理、規(guī)則之解析與構建[J];犯罪研究;2007年02期
5 韓德明,余曉明;辨認論[J];江蘇公安?茖W校學報;1998年06期
6 楊郁娟;;辨認的本質及其規(guī)范化[J];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武旺虎,沙貴君;引起辨認犯罪嫌疑人失真的偵查心理微析[J];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8 封涵書;白宇;;辨認結論客觀性欠缺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曹曉寶;;偵查中運用辨認措施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10 蘇宏偉;;略論我國刑事辨認的完善[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何向東;公開“晾”賊:“誘導”取證易釀錯案[N];檢察日報;2008年
2 韋杰 南寧市公安局青秀分局;糾正辨認亂象規(guī)范刑事偵查措施[N];廣西法治日報;2011年
3 全國檢察業(yè)務專家、福建省寧德市檢察院公訴處處長 林暉;辨認筆錄的審查要點[N];檢察日報;2013年
4 河南省鞏義市人民檢察院 李紅雷 張俊珍;刑事辨認規(guī)定尚需完善[N];檢察日報;2012年
5 貴陽市南明區(qū)人民檢察院 李程;完善刑事辨認的幾點建議[N];法制生活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張耀宇;有序辨認鎖定真兇 有序實驗證明可能[N];人民公安報;2014年
7 樺文;腦電波識別技術助殘疾人工作[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3年
8 記者 雷宏亮 通訊員 肖沖凌;電子裝戶圖成為破案好幫手[N];本溪日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瀚文;辨認筆錄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4年
2 張宇;論刑事辨認[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3 何仕林;刑事辨認實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4 陳霆霆;目擊辨認錯誤之原因及防范規(guī)則研究[D];湘潭大學;2016年
5 王艷;刑事辨認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6 張緯武;刑事辨認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毛有為;辨認筆錄研究[D];湘潭大學;2014年
8 程紅梅;刑事辨認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9 胡湛蕾;我國刑事辨認制度探析[D];廣東商學院;2013年
10 馮濤;刑事辨認程序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597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15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