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qū)刑事和解實施的問題與對策
本文關鍵詞:民族地區(qū)刑事和解實施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我國民族地區(qū)的刑事和解存在訴訟外和解不受國家法規(guī)范、適用范圍過廣、倚重于民間力量主持調解、公安司法機關對和解協議的審查以及對加害人的處理受制于民間力量等問題,未來立法應當允許民族地區(qū)對刑事訴訟法進行變通適用,擴大民族地區(qū)刑事和解的適用范圍,實踐中應處理好民間力量和公安司法機關在和解中的地位,以及民事賠償和刑事處罰的關系。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隨著2012年刑事訴訟法確立“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民族習慣法中的刑事和解機制就面臨著與國家法接軌的問題,但是,審視民族地區(qū)刑事和解的實踐,可以發(fā)現國家法與民族習慣法的適用依然涇渭分明,甚至受制于前者。在宗教信仰、民族傳統(tǒng)文化、經濟發(fā)展、地域環(huán)境等因素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劉峰;霍永庫;;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糾紛解決方式的沖突與協調[J];貴州民族研究;2014年09期
2 劉峰;霍永庫;;“兩少一寬”刑事政策對少數民族犯罪的法律影響[J];貴州民族研究;2015年01期
3 劉樹國;;藏區(qū)刑事和解習俗的特點及成因分析——以甘孜藏區(qū)為例[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4 蘇永生;;中國藏區(qū)刑事和解問題研究——以青海藏區(qū)為中心的調查分析[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本燦;;吳英罪不當死嗎——對話張紹謙教授[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2年02期
2 韓寶;;地域與認同之于糾紛解決的意義初探——基于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考察[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3 田釩平;;民族自治地方刑法變通的理論困境與應對策略[J];甘肅理論學刊;2014年01期
4 卜亞瓊;;文化辯護在刑事司法中適用情況的實證研究——以青海省為例[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5 娘毛吉;;刑事和解制度在安多藏區(qū)的適用[J];發(fā)展;2015年07期
6 徐光華;;刑事和解的刑法文化考察[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2年02期
7 蘇永生;吳飛飛;;法律邊疆地區(qū)的刑罰思維方式研究——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的考察與分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01期
8 王林敏;;論藏區(qū)社會控制與賠命價習慣法的治理[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9 韓宏偉;;智慧性生存范式:民族地區(qū)刑事和解的本土化建構——基于恢復社會正義的視角[J];思想戰(zhàn)線;2013年02期
10 卜亞瓊;;論文化辯護之提倡——以個案分析為視角[J];青藏高原論壇;201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勇;劃界定牧與國家建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駱多;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缺陷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2 李生梅;藏族民事習慣法司法適用狀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3 馬雪平;刑事和解的限度[D];河北大學;2012年
4 王存花;刑事案件和解運行機制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劉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科學定位與司法適用[J];法學;2007年02期
2 杜宇;;刑事和解與傳統(tǒng)刑事責任理論[J];法學研究;2009年01期
3 楊春洗,余諍;論刑事政策視野中的“嚴打”[J];人民檢察;2001年12期
4 蘇永生;;論罪刑法定原則與民族習慣法[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9年05期
5 劉思達;吳洪淇;;法律邊疆地區(qū)的糾紛解決與職業(yè)系統(tǒng)[J];社會學研究;2010年01期
6 衣家奇;民族習慣及習慣法的規(guī)范價值[J];社科縱橫;2005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景年紅;;刑事和解限制論[J];法制與社會;2007年07期
2 李遠桃;;論刑事和解應當慎行[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8年11期
3 宋英輝;;刑事和解的實證分析與辯證考量[J];人民檢察;2008年24期
4 張健英;;“刑事和解”及其社會效應分析[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2期
5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義的對話型和解[J];齊魯學刊;2008年03期
6 龔永強;張亞力;賈永強;;檢察視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論與實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7 于志剛;;刑事和解的正當性追問——中國政法大學首次“青年教師學術沙龍”觀點綜述[J];政法論壇;2009年05期
8 譚澤林;趙秋生;;我國刑事和解實施中的問題與相應實體、程序法完善[J];政治與法律;2009年09期
9 王濤;劉曉;;論刑事和解的本土化與制度構建[J];隴東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張文雯;;淺析我國刑事和解之制度因素[J];中外企業(yè)家;2009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湯道剛;;救助被害人的優(yōu)化選擇——倡導刑事和解的犯罪學思考[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2 趙鳳祥;劉昊;;重罪案件適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現狀之調查[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4 周婭;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內涵探析與價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濟的新思維[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郭勇;劉小榮;;淺析檢察機關開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6 孫光駿;;關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易珍榮;;刑事和解——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有效方式[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胡錦萍;;論刑事和解在我國的運用[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樂紹光;茍紅兵;;刑事和解原則下的檢察權能重構[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甄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國的實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璐 郭璽;刑事和解 恢復被犯罪破壞的和諧[N];人民法院報;2009年
2 丁國鋒;無錫出臺刑事和解工作意見[N];法制日報;2007年
3 陸曙光邋吳海研 記者 丁國鋒;輕微刑案方可刑事和解[N];法制日報;2007年
4 李青;永豐檢察院嘗試刑事和解引發(fā)爭議[N];法制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何淼玲 通訊員 張吟豐 實習生 秋靜;省會首例刑事和解目擊記[N];湖南日報;2006年
6 何淼玲 通訊員 苗霞;刑事和解:助推和諧社會建設的利器[N];湖南日報;2007年
7 見習記者 劉坷;我省出臺刑事和解規(guī)定:輕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N];湖南經濟報;2006年
8 羅欣;刑事和解:糾紛解決機制的本土化探索[N];檢察日報;2006年
9 黃建良;以刑事和解促社會和諧[N];檢察日報;2006年
10 何書生;刑事和解利于當事人權益雙向保護[N];檢察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鄧建輝;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周凱東;檢察環(huán)節(jié)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566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15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