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時期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主要任務與重心
本文關鍵詞:轉型時期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主要任務與重心
更多相關文章: 民事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制度 民事訴訟法原理
【摘要】: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任務和重心會因為社會時期或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我國當下社會轉型時期,法治初創(chuàng)階段,民事訴訟法治也處于大規(guī)模的建構和實踐之中。因此,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任務就應當集中于對民事訴訟制度原理的研究,以適應民事訴訟法治的大量建構和實踐的需要。民事訴訟法學的大量研究資源也應當集中投入其中。過去由于受錯誤司法政策的引導和影響,將有限的學術研究資源投向了與民事訴訟原理研究關系不大的一些領域,從而導致了民事訴訟法學研究重心的偏移,也導致了民事訴訟理論研究本身的貧困化。應當將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主要任務和重心回歸于民事訴訟法制度原理的探究,真正推動我國民事訴訟法治的發(fā)展,提升民事訴訟法學理論研究的水平。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民事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制度 民事訴訟法原理
【分類號】:D915.2
【正文快照】: 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大轉型時期——從原來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從傳統(tǒng)法制轉向現(xiàn)代法治、從萬能政府轉向簡政放權、從追求GDP轉向環(huán)保型可持續(xù)發(fā)展、從封閉轉向開放。而全面推進法治即是社會轉型的重要特征,也是社會轉型的基本作業(yè)。全面推進法治并非僅僅是實體法規(guī)范的建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澤君;民事訴訟法學專業(yè)課案例教學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03年02期
2 黃宣;張杰;;多媒體教學在本科民事訴訟法學課程中的應用[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3 張衛(wèi)平;;無源之水——對中國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思考之一[J];司法;2008年00期
4 江偉;;更加緊密聯(lián)系實際——民事訴訟法學展望[J];中國法學;2008年06期
5 趙鋼;;改革開放30年的民事訴訟法學[J];法學雜志;2009年01期
6 常怡;黃宣;;新中國民事訴訟法學60年的回顧與展望[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江偉;;民事訴訟法學的發(fā)展[J];法學家;2009年05期
8 劉敏;;我國比較民事訴訟法學的發(fā)展及其功能[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0年01期
9 齊樹潔;熊云輝;;中國民事訴訟法學成長的啟示——以知識社會學為視角的分析[J];現(xiàn)代法學;2012年02期
10 徐娟娟;;民事訴訟法學課案例教學若干問題探討[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通訊員 沈定成;省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召開年會[N];江蘇法制報;2013年
2 段文波;方法貫穿于學問始終[N];法制日報;2009年
3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張衛(wèi)平;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為何貧困化[N];檢察日報;2010年
4 記者 羅斌 張浩 通訊員 吳曉良;民事訴訟法學二○一一年年會召開[N];人民法院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蔣安杰 聶濰;治學育才 浩氣長存[N];法制日報;2012年
6 文軒;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年會召開[N];人民法院報;2007年
7 記者 郭士輝;中國人民大學慶祝江偉執(zhí)教五十周年[N];人民法院報;2006年
8 記者 戴麗娟;省法學會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成立[N];江蘇法制報;2010年
9 記者 殷泓;立案前“先行調解”可疏減訴訟[N];光明日報;2012年
10 記者 陳菲;限制“老賴”高消費,法學家意見不一[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蔣超;繁榮與反思:民事訴訟法學的量化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2 高路;民事訴訟法學本科教材調查研究(1982-2010)[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戴參;論民事訴訟法學基本范疇[D];蘇州大學;2006年
4 馬文駿;江偉先生與新中國民事訴訟法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康志;論中村英郎民事訴訟法學思想[D];重慶大學;2008年
6 朱宗玲;常怡與中國民事訴訟法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79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07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