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被害人情結
本文關鍵詞:論被害人情結
【摘要】:被害人情結是指被害人在犯罪事件之后形成的防范、戒備甚至敵對的心理;被害人情結也被視作被害人與加害人之間的心理反應。第一層面的被害人情結對于修復被加害行為所破壞的社會關系而言,是一股巨大的反沖力,而隨著被害人情結在第二層面的遞進,則愈加有利于修復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間的關系。被害人情結存在惡性向良性轉化的可能與現(xiàn)實。被害人良性情結為構建刑事和解等司法制度并使得被害人諒解在量刑規(guī)范中得以落實提供了心理基礎,因而具有積極的法治意義。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被害人 情結 轉化 良性 法治意義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刑法解釋原理與實證問題研究”(編號:12AFX009)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晚近以來,隨著犯罪人學的興起,有人立足心理學層面為犯罪者開脫,認為人們在安全需要、愛的需要、歸屬需要和自尊需要方面受到根本阻礙和威脅的時候,就會更多地表現(xiàn)出自私、仇恨、進攻性和破壞性來[1](P.141)。此種觀點雖然折射出犯罪原因的復雜性一面,卻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宣剛;;撫慰的正義:犯罪被害人導向刑事政策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2 劉軍;;事實與規(guī)范之間的被害人過錯[J];法學論壇;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翟中東;;法學層面上的刑罰裁量根據[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韓軼;;西方國家的刑罰目的觀及其對我國刑罰目的界定的啟示——兼論懲罰犯罪應界定為我國刑罰目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3 王圣揚;夏珍珍;;論中國當代傳媒與司法的關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4 強昌文;;契約倫理與當代中國權利立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5 施鵬鵬;;論無罪推定的本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陳海平;;困境與進路:司法改革語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7 許發(fā)民;徐光華;;罪刑法定視野下的禁止類推之解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8 張訓;;論民生刑法的出場——受達頓《中國的規(guī)制與懲罰:從父權社會到民權社會》的啟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9 郭世杰;;論“監(jiān)企合一”與我國監(jiān)獄職能的實現(xiàn)[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10 李婷;次道德現(xiàn)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據探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秉志;陰建峰;;新中國刑法立法60年——以影響刑法立法的客觀范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李澤明;;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孫光駿;;關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郭云忠;;檢察權謙抑性的法理基礎[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馮仁強;;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司法適用解讀[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鞏富文;姚宏科;;刑事從寬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楊迎澤;朱全景;;和諧社會、法律監(jiān)督與檢察官職業(yè)培訓[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張偉;;以涂爾干集體意識的觀點淺析當前社會秩序的維持[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鄒平林;杜早華;;在私人道德與制度倫理之間——“小悅悅事件”帶來的倫理反思[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于景輝;;社會轉型期的社會整合機制創(chuàng)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吳曉暉;論宏觀調控決策的法律調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少波;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專業(yè)化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呂海霞;人性化設計理念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體現(xiàn)[D];河北大學;2009年
3 李昀;廢物污染環(huán)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4 謝維杰;我國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路徑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琴;基于消費心理訴求的品牌服裝“女性化”傾向設計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文斌;體驗性兒童玩具設計應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周嘉楠;職業(yè)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應云總;論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潘愛青;增設執(zhí)業(yè)資格刑的立法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劉軍;;事實與規(guī)范之間的被害人過錯[J];法學論壇;2008年05期
2 陳旭文;西方國家被害人過錯的刑法意義[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肖洪泳;村民自治的法治意義及難題解決[J];前沿;2004年09期
2 蹇廬氏;;“不得請示”的法治意義[J];政府法制;2006年17期
3 嚴頌;何躍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法治意義與路徑[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孟楨堯;;“司機放走劫匪不算錯”的法治意義[J];政府法制;2007年05期
5 吳玲;;污染環(huán)境者領刑的法治意義[J];民主;2008年02期
6 禹政敏;;論政府信息公開的法治意義[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7 丁愛萍 ,楊署生;農民“撬動法規(guī)修改”的法治意義[J];江淮法治;2005年08期
8 魏建新;我國古代監(jiān)察機構之演變及其法治意義[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J];公民導刊;2011年03期
10 蔡寶剛;梁鴻飛;;論司法公信與司法能動的互動關聯(lián)與法治意義[J];江海學刊;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魯士恭;;我國實行村民自治的法治意義[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賀海仁;;村民自治與農村秩序及其法治意義[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韓立余;;中美知識產權案的法治意義[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 趙秉志;薄熙來案件審理具有多種法治意義[N];法制日報;2013年
2 本報評論員 林琳;“鎮(zhèn)政府訴縣政府”的法治意義[N];工人日報;2014年
3 耿銀平;設立憲法日的法治意義[N];經濟參考報;2014年
4 本報特約評論員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凌斌;從“愛心法官”看道德模范的法治意義[N];人民法院報;2011年
5 符向軍;法院遭抗訴的法治意義[N];人民政協(xié)報;2014年
6 任進;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的法治意義[N];學習時報;2014年
7 楊濤;“反情婦腐敗”的法治意義[N];寧波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張國香;“平民法官”陳燕萍及其法治意義[N];人民法院報;2010年
9 楊依;罪刑法定原則的法治意義[N];西部法制報;2014年
10 史智軍;法官的寂寞乃職業(yè)所需[N];人民法院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高詩拓;論“山寨現(xiàn)象”及其法治意義[D];吉林大學;2010年
2 張生輝;當代中國政治文化變遷的法治意義[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子懿;論李莊案的法治意義[D];中央財經大學;2012年
4 曲娜;哈貝馬斯的協(xié)商民主法律觀及其法治意義[D];黑龍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61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06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