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亮點與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19:12
我國《民法典》單設人格權編,是民法典體系的重大創(chuàng)新。人格權編秉持以人格尊嚴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構建了完整的人格權規(guī)則與制度體系,充分展現了人格權保護的中國經驗,也順應了人格權保護的發(fā)展趨勢。從人格權編的規(guī)定來看,其兼顧人格權的消極防御與積極利用功能,突出對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優(yōu)先保護。為適應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人格權保護的需要,人格權編規(guī)定了人格權請求權、禁令、更正權、刪除權等人格權的特殊保護方式,注重預防和制止人格權侵權行為,強化了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人格權編還有效平衡了人格權保護與其他價值的關系,積極發(fā)揮動態(tài)系統(tǒng)論在歸責中的作用。
【文章來源】:中國法學.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21 頁
【文章目錄】:
一、構建了完整的人格權規(guī)則與制度體系
(一)明確調整對象,構建體系內容
(二)采取總分結構,構建體系框架
(三)列舉具體權利,保持權益開放
二、秉持以人格尊嚴為中心的價值理念
三、兼顧人格權的消極防御與積極利用功能
四、突出對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優(yōu)先保護
五、確立人格權的特殊保護方式
(一)人格權保護方式的獨特性
(二)人格權保護方式的多樣性
六、注重預防侵害人格權行為
(一)規(guī)定了侵害人格權的禁令制度
(二)規(guī)定了有關主體的法定救助義務
(三)明確了有關主體防止、制止性騷擾的義務
(四)規(guī)定了權利人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個人信息的權利
七、有效平衡人格權保護與其他價值的關系
(一)有效協調了人格權保護與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的關系
(二)確定了肖像權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平衡關系
(三)協調保護名譽權與鼓勵創(chuàng)作自由的關系
(四)妥當平衡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與合理使用的關系
(五)解決了個人隱私保護與維護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問題
八、強化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
(一)強化了對隱私權的保護
(二)進一步強化了個人信息的保護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格權立法的進步與局限——評《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J]. 石佳友. 清華法學. 2019(05)
[2]論人格權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分離[J]. 王利明. 中國法學. 2019(01)
[3]民法典分則編纂中的人格權立法爭議問題[J]. 李培林,陳甦. 法治研究. 2018(03)
[4]論大數據時代的個人數據權利[J]. 程嘯. 中國社會科學. 2018(03)
[5]大數據時代的隱私危機及其侵權法應對[J]. 徐明. 中國法學. 2017(01)
[6]論肖像權的客體[J]. 隋彭生. 中國法學. 2005(01)
[7]論代際倫理及其關涉視域和基本原則[J]. 廖小平.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2)
本文編號:2924459
【文章來源】:中國法學.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21 頁
【文章目錄】:
一、構建了完整的人格權規(guī)則與制度體系
(一)明確調整對象,構建體系內容
(二)采取總分結構,構建體系框架
(三)列舉具體權利,保持權益開放
二、秉持以人格尊嚴為中心的價值理念
三、兼顧人格權的消極防御與積極利用功能
四、突出對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優(yōu)先保護
五、確立人格權的特殊保護方式
(一)人格權保護方式的獨特性
(二)人格權保護方式的多樣性
六、注重預防侵害人格權行為
(一)規(guī)定了侵害人格權的禁令制度
(二)規(guī)定了有關主體的法定救助義務
(三)明確了有關主體防止、制止性騷擾的義務
(四)規(guī)定了權利人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個人信息的權利
七、有效平衡人格權保護與其他價值的關系
(一)有效協調了人格權保護與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的關系
(二)確定了肖像權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平衡關系
(三)協調保護名譽權與鼓勵創(chuàng)作自由的關系
(四)妥當平衡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與合理使用的關系
(五)解決了個人隱私保護與維護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問題
八、強化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
(一)強化了對隱私權的保護
(二)進一步強化了個人信息的保護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格權立法的進步與局限——評《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J]. 石佳友. 清華法學. 2019(05)
[2]論人格權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分離[J]. 王利明. 中國法學. 2019(01)
[3]民法典分則編纂中的人格權立法爭議問題[J]. 李培林,陳甦. 法治研究. 2018(03)
[4]論大數據時代的個人數據權利[J]. 程嘯. 中國社會科學. 2018(03)
[5]大數據時代的隱私危機及其侵權法應對[J]. 徐明. 中國法學. 2017(01)
[6]論肖像權的客體[J]. 隋彭生. 中國法學. 2005(01)
[7]論代際倫理及其關涉視域和基本原則[J]. 廖小平.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2)
本文編號:29244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292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