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chǎn)權視角下女書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完善路徑
本文選題:女書 + 女書文化; 參考:《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年06期
【摘要】:女書是湖南省永州市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女性文字。它不單單為江永地帶乃至湖湘文化增添了一抹色彩,也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舞臺上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對于研究語言學、考古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都擁有重要的價值。然而,商業(yè)時代的到來,女書傳人的離世,都使女書的傳承與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以女書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知識產(chǎn)權保護為關注點,在剖析女書知識產(chǎn)權保護現(xiàn)狀的基礎上,借鑒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有益方式,提出適合女書發(fā)展現(xiàn)狀并能促進女書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知識產(chǎn)權保護體系。
[Abstract]:Women's script is the only female character found in the world in Yong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It not only adds a touch of color to the Jiang Yong zone and even Huxiang culture, but also emits a unique charm on the stage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 is useful for the study of linguistics, archaeology, and sociology. Folklore and other disciplines have important value. However, the arrival of the commercial era and the passing of the descendants of the women's script mak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women's script fac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ak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women's script as the focu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women's script,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beneficial ways of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script and can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women's script culture.
【作者單位】: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chǎn)權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知識產(chǎn)權侵權懲罰性賠償?shù)膰H比較研究”(13CFX088)
【分類號】:D923.4;H1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奉恒高;在“中國女書文化搶救工程座談會暨全國女書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2 宮哲兵;論江永女書決非先秦古文字[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3 任飛;開創(chuàng)新世紀女書研究的新局面[J];尋根;2001年04期
4 周碩沂;關于女書文字產(chǎn)生時代的思考[J];尋根;2001年06期
5 王孝武;賈鵬;馬磊;;湖南女書,研究在湖北[J];今日湖北;2002年12期
6 傅美蓉;女書:我們的終結,抑或我們的開始[J];婦女研究論叢;2003年04期
7 鄒建軍;對“女書”研究中存在問題的回答[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謝志民;女書研究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9 宮哲兵;女書文字新發(fā)現(xiàn)[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10 李慶福;女書文化研究20年[J];廣西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遠藤織枝;;中國女書的文化價值[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大眾文化在亞洲:全球化、區(qū)域化和本土化”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謝志民;;“女書”中的百越文化遺存[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輯)[C];1991年
3 曹志耘;趙麗明;;從方言看女書[A];中國社會語言學(2004年第2期)[C];2004年
4 謝志民;;論女書是瑤字不是漢字[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趙麗明;;女書文字孤島現(xiàn)象簡析[A];中國社會語言學(2005年第1期)[C];2005年
6 李俊娜;;女書、假名初造字比較研究[A];2010年重慶市語言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潘慎[A];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大典[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范濤;搶救神奇女書[N];北京日報;2002年
2 明星;神秘“女書”下月走出深閨[N];中國婦女報;2004年
3 強洪;讓女書之花重新盛開[N];中國婦女報;2005年
4 任洪麗 杜學敏;女書文化重現(xiàn)生機[N];中國婦女報;2005年
5 嚴農;神奇的女書[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6 馬曉京;傳承保護女書文化旅游資源刻不容緩[N];中國旅游報;2002年
7 記者 博悅;探索“女書”奧妙 保護“女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8 戴勁松 石志勇;中國專家搶救世界惟一女性文字——“女書”[N];大眾科技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曾衡林;女書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著手籌建[N];湖南日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朱永華;讀解“女書”的三時態(tài)[N];湖南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賀夏蓉;多重視角下的女書及女書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文婷;江永女書文字的性質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歐陽美才;女書中的女性教育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戴文靜;邊緣主體的存在軌跡[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沙蕾;共性中求個性[D];北京舞蹈學院;2015年
5 彭建華;江永女書的民俗文化解讀[D];青海師范大學;2008年
6 段潔馨;基于女書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江永瑤族服飾上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吳藝鳴;江永女書文字造型及設計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8 劉昭琪;女書的詞匯語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9 王璐珉;基于女書的文字設計及其衍生產(chǎn)品的設計研究[D];河北大學;2014年
10 李俊娜;女書、假名及諺文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15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915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