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校園欺凌立法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23 18:13
發(fā)生在中小學校(包括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校園欺凌的頻現(xiàn),讓我們清楚認識到其對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觀者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也危害了整個家庭、學校和社會,本文通過分析未成年人校園欺凌立法滯后原因,從立法模式、法律理念、法律原則等方面研究未成年人校園欺凌立法原理。
【文章來源】:法制與社會. 2019,(23)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校園欺凌的危害
(一)對欺凌者的危害
1. 容易造成“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負面效應。
2. 容易形成反社會的思維模式。
3. 容易影響其正常人際交往。
(二)對受欺凌者的危害
(三)對旁觀者的危害
(四)對家庭的危害
(五)對學校、社會的危害
二、校園欺凌的立法滯后原因
(一)法律理念的缺失
(二)缺乏專門的法律——《反校園欺凌法》
三、未成年人校園欺凌立法探究
(一)立法模式
1. 由復雜性決定。
2. 參考域外法律決定。
3. 根據(jù)我國國情決定。
(二)法律理念
1. 保障人權(quán)。
2. 立法謹慎。
3. 同等保護。
(三)法律原則
1. 平等原則。
2. 做好預防原則。
3. 堅持零容忍原則。
4. 教育和懲罰并舉原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寬容而不縱容”的校園欺凌治理機制研究——中小學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法學思考[J]. 顏湘穎,姚建龍. 中國教育學刊. 2017(01)
[2]法律理念的內(nèi)涵與功能初探[J]. 李雙元,蔣新苗,沈紅宇.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7(04)
本文編號:3406178
【文章來源】:法制與社會. 2019,(23)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校園欺凌的危害
(一)對欺凌者的危害
1. 容易造成“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負面效應。
2. 容易形成反社會的思維模式。
3. 容易影響其正常人際交往。
(二)對受欺凌者的危害
(三)對旁觀者的危害
(四)對家庭的危害
(五)對學校、社會的危害
二、校園欺凌的立法滯后原因
(一)法律理念的缺失
(二)缺乏專門的法律——《反校園欺凌法》
三、未成年人校園欺凌立法探究
(一)立法模式
1. 由復雜性決定。
2. 參考域外法律決定。
3. 根據(jù)我國國情決定。
(二)法律理念
1. 保障人權(quán)。
2. 立法謹慎。
3. 同等保護。
(三)法律原則
1. 平等原則。
2. 做好預防原則。
3. 堅持零容忍原則。
4. 教育和懲罰并舉原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寬容而不縱容”的校園欺凌治理機制研究——中小學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法學思考[J]. 顏湘穎,姚建龍. 中國教育學刊. 2017(01)
[2]法律理念的內(nèi)涵與功能初探[J]. 李雙元,蔣新苗,沈紅宇.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7(04)
本文編號:34061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fsflw/340617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