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法定繼承制度的立法完善
發(fā)布時間:2021-06-25 07:12
財產繼承制度是我國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民法典正在制訂中,我國繼承法將在進一步修改完善后納入民法典。筆者試就法定繼承制度進行探討,分析其不足,并試擬立法建議稿,供立法機關參考。 本論文分為五個部分,共四萬余字。 第一部分概述。介紹了法定繼承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法定繼承的適用范圍及發(fā)展趨勢。 第二部分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我國繼承法在確定法定繼承人范圍時以血緣關系、婚姻關系和扶養(yǎng)關系為依據,筆者認為繼承法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太窄,建議增加四親等以內的其他親屬為法定繼承人。 第三部分法定繼承人的順序。我國繼承法在確定繼承順序時未區(qū)分血親繼承人與配偶,筆者主張修改繼承法時繼受這一做法,但應增加第三繼承順序并修改有關喪偶兒媳、女婿繼承順序的規(guī)定,協(xié)調原規(guī)定與代位繼承制度的沖突。 第四部分法定應繼份及相關制度。對應繼份制度,遺產酌給制度和歸扣制度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建議賦予配偶法定用益權以實現對配偶利益的特殊保護;完善遺產酌給請求權的構成要件、標的數額、行使方式和效力等;引入歸扣制度,維護繼承人之間的公平。 第五部分代位繼承與轉繼承。關于代位繼承權的性質,...
【文章來源】: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法定繼承制度概述
1.1 法定繼承的概念與特征
1.2 法定繼承的適用范圍
1.3 法定繼承制度的發(fā)展趨勢
1.3.1 繼承權平等原則的確立
1.3.2 弱者保護原則的確立與實施
1.3.3 對配偶利益給予特殊保護
2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2.1 我國確定法定繼承人范圍的依據
2.1.1 繼承人和被繼承人之間存在著血緣關系
2.1.2 繼承人和被繼承人之間存在著婚姻關系
2.1.3 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存在有扶養(yǎng)關系
2.2 我國繼承法關于法定繼承人范圍的規(guī)定
2.2.1 配偶的繼承權
2.2.2 子女的繼承權
2.2.3 父母的繼承權
2.2.4 兄弟姐妹的繼承權
2.2.5 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繼承權
2.2.6 喪偶兒媳或喪偶女婿的繼承權
2.3 關于完善我國法定繼承人范圍的思考
2.3.1 扶養(yǎng)關系是否應成為確定法定繼承人范圍的依據
2.3.2 我國法定繼承人范圍規(guī)定的廣狹
2.3.3 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繼承權的合理保護
3 法定繼承人的順序
3.1 我國繼承法關于法定繼承人順序的規(guī)定
3.1.1 采取“親等制”確定繼承順序的合理性探析
3.1.2 關于配偶繼承順序之立法模式的選擇
3.1.3 將喪偶兒媳、女婿列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是否合理
3.2 關于修改法定繼承人順序的思考
4 法定應繼份及相關制度
4.1 法定應繼份制度
4.1.1 法定應繼份制度的理論綜述
4.1.2 我國繼承法關于法定應繼份的規(guī)定
4.1.3 外國相關立法對我國法定應繼份制度的借鑒
4.2 遺產酌給制度
4.2.1 遺產酌給請求權的性質
4.2.2 遺產酌給請求權的構成要件
4.2.3 完善我國遺產酌給制度的思考
4.3 歸扣制度
4.3.1 歸扣制度的淵源與流變
4.3.2 關于我國繼承立法引入歸扣制度的思考
5 代位繼承與轉繼承
5.1 我國關于代位繼承的立法回眸
5.1.1 代位繼承權的性質
5.1.2 我國代位繼承的發(fā)生原因
5.1.3 我國代位繼承的適用范圍
5.1.4 我國代位繼承的法律效力
5.2 轉繼承制度概述
5.2.1 轉繼承的性質
5.2.2 轉繼承的適用條件
5.2.3 轉繼承與代位繼承的區(qū)別
5.3 我國代位繼承與轉繼承制度的前景分析
5.3.1 修改代位繼承的發(fā)生條件
5.3.2 對轉繼承做出明確規(guī)定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配偶繼承權的法律保護[J]. 張華貴,冉啟玉.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05(02)
[2]完善人工生殖父母子女關系立法研究[J]. 胡寶珍. 福建法學. 2005(01)
[3]繼承法原則體系的構建[J]. 侯國躍.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4]繼承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協(xié)調——兼論法定繼承制度的重新構建[J]. 馮樂坤. 當代法學. 2004(04)
[5]法定繼承制度的重塑[J]. 王肅元. 法學. 2003(11)
[6]人工生育子女法律地位初探——兼議未來克隆人技術引起的法律難題[J]. 張偉. 當代法學. 2003(06)
[7]制定中國民法典財產繼承編的思考與建議[J]. 龍翼飛.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02(04)
[8]我國法定繼承制度的立法構想[J]. 陳葦,杜江涌. 現代法學. 2002(03)
[9]繼承人范圍兩題[J]. 李紅玲. 法學. 2002(04)
[10]人工生育的幾個法律問題[J]. 林建軍.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1998(02)
本文編號:3248763
【文章來源】: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法定繼承制度概述
1.1 法定繼承的概念與特征
1.2 法定繼承的適用范圍
1.3 法定繼承制度的發(fā)展趨勢
1.3.1 繼承權平等原則的確立
1.3.2 弱者保護原則的確立與實施
1.3.3 對配偶利益給予特殊保護
2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2.1 我國確定法定繼承人范圍的依據
2.1.1 繼承人和被繼承人之間存在著血緣關系
2.1.2 繼承人和被繼承人之間存在著婚姻關系
2.1.3 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存在有扶養(yǎng)關系
2.2 我國繼承法關于法定繼承人范圍的規(guī)定
2.2.1 配偶的繼承權
2.2.2 子女的繼承權
2.2.3 父母的繼承權
2.2.4 兄弟姐妹的繼承權
2.2.5 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繼承權
2.2.6 喪偶兒媳或喪偶女婿的繼承權
2.3 關于完善我國法定繼承人范圍的思考
2.3.1 扶養(yǎng)關系是否應成為確定法定繼承人范圍的依據
2.3.2 我國法定繼承人范圍規(guī)定的廣狹
2.3.3 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繼承權的合理保護
3 法定繼承人的順序
3.1 我國繼承法關于法定繼承人順序的規(guī)定
3.1.1 采取“親等制”確定繼承順序的合理性探析
3.1.2 關于配偶繼承順序之立法模式的選擇
3.1.3 將喪偶兒媳、女婿列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是否合理
3.2 關于修改法定繼承人順序的思考
4 法定應繼份及相關制度
4.1 法定應繼份制度
4.1.1 法定應繼份制度的理論綜述
4.1.2 我國繼承法關于法定應繼份的規(guī)定
4.1.3 外國相關立法對我國法定應繼份制度的借鑒
4.2 遺產酌給制度
4.2.1 遺產酌給請求權的性質
4.2.2 遺產酌給請求權的構成要件
4.2.3 完善我國遺產酌給制度的思考
4.3 歸扣制度
4.3.1 歸扣制度的淵源與流變
4.3.2 關于我國繼承立法引入歸扣制度的思考
5 代位繼承與轉繼承
5.1 我國關于代位繼承的立法回眸
5.1.1 代位繼承權的性質
5.1.2 我國代位繼承的發(fā)生原因
5.1.3 我國代位繼承的適用范圍
5.1.4 我國代位繼承的法律效力
5.2 轉繼承制度概述
5.2.1 轉繼承的性質
5.2.2 轉繼承的適用條件
5.2.3 轉繼承與代位繼承的區(qū)別
5.3 我國代位繼承與轉繼承制度的前景分析
5.3.1 修改代位繼承的發(fā)生條件
5.3.2 對轉繼承做出明確規(guī)定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配偶繼承權的法律保護[J]. 張華貴,冉啟玉.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05(02)
[2]完善人工生殖父母子女關系立法研究[J]. 胡寶珍. 福建法學. 2005(01)
[3]繼承法原則體系的構建[J]. 侯國躍.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4]繼承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協(xié)調——兼論法定繼承制度的重新構建[J]. 馮樂坤. 當代法學. 2004(04)
[5]法定繼承制度的重塑[J]. 王肅元. 法學. 2003(11)
[6]人工生育子女法律地位初探——兼議未來克隆人技術引起的法律難題[J]. 張偉. 當代法學. 2003(06)
[7]制定中國民法典財產繼承編的思考與建議[J]. 龍翼飛.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02(04)
[8]我國法定繼承制度的立法構想[J]. 陳葦,杜江涌. 現代法學. 2002(03)
[9]繼承人范圍兩題[J]. 李紅玲. 法學. 2002(04)
[10]人工生育的幾個法律問題[J]. 林建軍.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1998(02)
本文編號:3248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fsflw/324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