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設選修體育課的幾點嘗試
本文選題:體育課 + 學員。 參考:《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摘要】:正 我院是全國總工會直屬的一所培養(yǎng)工會干部的成人高校。自1984年恢復建校以來,體育教學從無到有,逐步正規(guī)化、系統(tǒng)化,現(xiàn)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管理辦法。近幾年來,我院體育教學工作主要是以適應成人特點、職業(yè)特點和培養(yǎng)能力為中心,加強教學管理,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擬就這幾方面對我院選修體育課的設計、實施進行探討。一、因地制宜設課,根據(jù)對象施教我院大專班學員大部分是來自各地方、產(chǎn)業(yè)工會的中青年干部,他們有著幾年乃至十幾年的工作實踐經(jīng)驗。近300名學員分別在工會學、勞動法學、勞動經(jīng)濟管理和勞動保護等四個專業(yè)學習深造。盡管專業(yè)不同,但每個從事基層工會工作的人都認識到工會有相當一部分
[Abstract]:Our institute is an adult college that trains trade union cadres directly under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Since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chool in 1984,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has gradually formalized and systematized from scratch, and has forme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etho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recent years, the teaching work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our college is mainly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s,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ability as the center,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 our college. First, courses should be set up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ollege are young and middle-aged cadres from various localities and industrial unions. They have several years or even more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Nearly 300 students studied in trade union, labor law, labor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labor protection. In spite of their different specialties, everyone who work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recognizes that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trade unions.
【作者單位】: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錫怡;怎樣上好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體育課[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2 許力心;示范、示錯——體育課的重要教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3 段繼孝;;談小學中高年級體育課的運動量[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0年05期
4 張朝陽;;健與美的藝術——記石家莊市菜市街小學體育教師于榮真的一節(jié)課[J];人民教育;1980年11期
5 廖喬甫;;評價體育教學質量淺談[J];湖南教育;1980年04期
6 安旭;;關于中等專業(yè)學校(女生)體育教學的幾點體會[J];遼寧體育科技;1980年02期
7 肖波;;對差生教育更要精細有方[J];四川教育;1980年11期
8 陸仁德;;關于循環(huán)練習法試教心得[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80年03期
9 葛水清;;體育課采用循環(huán)練習法的點滴實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80年03期
10 陳成祖;;怎樣上初一體育課[J];體育師友;198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平樂;叢惠芝;楊衛(wèi);張惠芳;韋相才;葉嘉玲;田佩玲;鄭立新;李美林;陸少瓊;郭超;;廣州市至靈學校167名學員智殘原因的調查分析[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2 王興友;張煒;;加強實驗教學 提高學員的應用能力[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3 孔英;;框架材料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運用[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步秀萍;;成才從熱愛專業(yè)開始[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5 孫延林;李實;陳桂嶺;;能力知覺、目標定向對初中生體育課中的動機水平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6 ;二師的干部學校組織沿革[A];轉戰(zhàn)淮南——新四軍第二師史料專冊[C];1989年
7 湯澈;;“熔爐”冶煉手[A];儒將風范[C];1995年
8 柳U_沛;;上海舞訓班營養(yǎng)娍查[A];中國生理科學會第二屆全國營養(yǎng)專業(y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79年
9 ;上海市洋涇中學部分學生營養(yǎng)調查[A];中國生理科學會第三屆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暨營養(yǎng)學會成立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1年
10 陳章玉;;教書育人是我的崇高職責[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1990年會議論文匯編[C];199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吳江海;歙中形成鮮明辦學特色[N];安徽日報;2000年
2 張杰;省直黨校積極探索教學新思路[N];安徽日報;2000年
3 本期編輯 郭曉維;走進丁克家庭[N];兵團日報(漢);2000年
4 本報記者 焦慧;東西部合作的成功范例[N];兵團日報(漢);2000年
5 王學軍 陳勇光;軍測強化教學質量成效明顯[N];中國測繪報;2000年
6 高繼宏;財務分析新解[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陳清清 黃小紅;CGA在中國[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劉明中;他山之石可攻玉[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9 李寶華;磨刀不誤砍柴功[N];中國船舶報;2000年
10 蔡毅;百年吳印咸[N];中國檔案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楊榮昌;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趙西華;新型農(nóng)民創(chuàng)業(yè)培植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3 彭勇文;戲劇與培訓[D];上海戲劇學院;2006年
4 蘇煜;運用自我決定理論對高中生體育學習缺乏動機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朱偉強;基于標準的體育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凱;山東省中小學學校體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羅正學;陸軍學院學員軍事職業(yè)資格人格特征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3 姜曉;菲仕蘭在中國的困境[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4 盧文彪;大學生體育課中補液對紅細胞免疫及血液流變學影響的實驗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海燕;關于構建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因子分析與理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6 石哲龍;延邊地區(qū)中學生體育疏遠化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析[D];延邊大學;2003年
7 周玲;成人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勇;仿真培訓中學員操作技能評價模型與自動評價系統(tǒng)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3年
9 楊艷莉;電大開放教育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周雪瑩;遠程教育系統(tǒng)中學員模塊的研究[D];南京氣象學院;2004年
,本文編號:2088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208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