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勞動法內(nèi)涵
本文選題:供給側改革 切入點:需求側改革 出處:《法學》2017年02期
【摘要】:經(jīng)濟改革與勞動法制密不可分,我國經(jīng)濟改革先后經(jīng)歷了供給側綜合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時期,相應形成了《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兩大法制成果。新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同樣給我國勞動法制提出了新要求。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里根政府也曾實施過供給側改革,采用法律手段打擊非法罷工,反對為勞動力從無效供給流出設置障礙,支持新興經(jīng)濟部門根據(jù)市場需求重構勞資關系。這些改革舉措中的經(jīng)驗可為我們所汲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勞動法制的調整應以保障勞動者就業(yè)利益為重心,通過市場調節(jié)就業(yè)結構,并處理好政府"有為"與"無為"的關系。
[Abstract]:Economic refor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bor legal system. China's economic reform has undergone a period of supply-side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demand-side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hina's labor legal system. In the 1980s,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also carried out supply-side reforms, using legal measures to crack down on illegal strikes and to block the flow of labour from ineffective supplies. Support the emerging economic sectors to restructure their labour re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market dem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se reforms can be drawn from. The adjustment of the labor legal system under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should focus on safeguarding the employment interests of workers. Adjust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through the market,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doing" and "doing nothing".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法學院;
【基金】: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勞動法問題研究”(編號:16FXC024)的資助
【分類號】:D92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楊濤;;結構性改革要避免“病急亂投醫(yī)”[J];當代貴州;2014年12期
2 竹立家;;社會結構性改革說到底是權力結構和配置改革[J];領導科學;2011年21期
3 鐘偉軍;;論地方治理的結構性改革[J];理論探討;2012年06期
4 孟春,陳昌盛,王婉飛;在結構性改革中優(yōu)化公共服務[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5 曹景行;;老曹酷評[J];新民周刊;2013年26期
6 林毅夫;;經(jīng)濟競爭力要重結構性改革[J];理論學習;2014年02期
7 方建國;劉乃星;;新中國以來民生問題結構性成因的歷史變遷——對若干主要變量的實證分析[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8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高嵩;馬續(xù)田:結構性改革或從財稅及金融突破[N];中國保險報;2013年
2 傅云威;給中國結構性改革多點耐心[N];經(jīng)濟參考報;2014年
3 記者 張文績;結構性改革到了十字路口[N];上海金融報;2008年
4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李侃如 譯 本報記者 李博雅;中國發(fā)展須重結構性改革[N];人民日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陳聽雨;歐洲經(jīng)濟需要結構性改革[N];中國證券報;2013年
6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 王勇;日本結構性改革劍指強化產(chǎn)業(yè)競爭力[N];證券時報;2013年
7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分析師 任澤平;刺激是最大風險 結構性改革尚待加力[N];社會科學報;2014年
8 張軍;不能再錯失結構性改革的好時機[N];上海證券報;2008年
9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jīng)理、大中華區(qū)首席經(jīng)濟學家 馬駿;區(qū)別周期性政策與結構性改革[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2年
10 本報記者 陳聽雨;希臘結構性改革無可回避[N];中國證券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阿利克;俄羅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分析與比較[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700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167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