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P2P網絡借貸的法律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P2P網絡借貸的法律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互聯(lián)網金融 P2P網絡借貸 法律問題
【摘要】:近年來,P2P網絡借貸迅猛發(fā)展,其作為互聯(lián)網金融的代表之一,引發(fā)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金融創(chuàng)新向來都是把雙刃劍,P2P網絡借貸也不例外,其在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引發(fā)了諸如非法集資,網絡借貸平臺出現(xiàn)用新帳償還舊賬的潘氏騙局,借貸雙方的資金缺乏監(jiān)督管理等一系列問題。為此,筆者建議政府應盡快確定P2P網貸平臺的身份定位,明確監(jiān)管主體,出臺相關的法律規(guī)章。 首先本文筆者從四個方面分析了P2P網絡借貸的基本概述:其一,P2P網絡借貸的含義。通過對國內外的P2P網貸平臺進行分析得出網貸平臺的含義。其二,,P2P網絡借貸的發(fā)展軌跡。描述了P2P網貸的起源,以及國內外的發(fā)展歷程。其三,P2P網貸的特征。將P2P網貸與商業(yè)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比較得出P2P網貸的特征。其四,P2P網貸的法律性質。通過綜合“證券發(fā)行說”、“準金融性質說”、“居間服務說”等學說,得出P2P網貸借貸屬于居間合同的范疇;然后,再查找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yè)的運營現(xiàn)狀及法律問題。以網貸平臺、借貸者、出借者、第三方等P2P網貸參與者為切入點,分析P2P網貸行業(yè)的現(xiàn)狀,查找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網貸行業(yè)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針對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yè)的法律問題,從法律規(guī)章等角度針對平臺、借貸者、出借者、第三方等提出建設性的幾點改革建議。 P2P網絡借貸行業(yè)作為一種金融創(chuàng)新,需要法規(guī)的規(guī)范,使網貸行業(yè)能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互聯(lián)網金融 P2P網絡借貸 法律問題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22.28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錄5-7
- 第1章 引言7-9
- 選題依據(jù)7-9
- 第2章 P2P 網絡借貸的基本概述9-17
- 2.1 P2P 網絡借貸的含義9
- 2.2 P2P 網絡借貸的發(fā)展軌跡9-10
- 2.3 P2P 網絡借貸的特征10-12
- 2.3.1 P2P 網絡借貸與商業(yè)信貸的比較10-11
- 2.3.2 P2P 網絡借貸與小額貸款等民間融資的比較11-12
- 2.4 P2P 網絡借貸的法律性質12-17
- 2.4.1 證券發(fā)行說12-13
- 2.4.2 準金融性質說13-14
- 2.4.3 居間服務說14-15
- 2.4.4 我國 P2P 網絡借貸的法律性質15-17
- 第3章 我國 P2P 網絡借貸平臺存在的法律問題17-25
- 3.1 P2P 網絡借貸平臺身份定位不清,監(jiān)管機構不明確17-19
- 3.2 第三方支付資金監(jiān)管缺失19-20
- 3.3 P2P 網絡借貸平臺運行數(shù)據(jù)的不夠公開20-21
- 3.4 P2P 網絡借貸平臺風險(保險)金制度的缺失21-23
- 3.5 “生前遺囑”制度設計的缺失23-24
- 3.6 P2P 網絡借貸平臺泄露平臺參與者個人隱私24-25
- 第4章 我國其他 P2P 網貸參與主體的法律問題25-31
- 4.1 借貸者相關的法律問題25-29
- 4.1.1 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不完善25-26
- 4.1.2 信用評價體系設計的落后26-27
- 4.1.3 借款用途不清,貸后資金使用缺乏監(jiān)管27-29
- 4.2 出借者的資金來源缺乏審核的問題29
- 4.3 平臺其他參與者的法律問題29-31
- 第5章 P2P 網絡借貸行業(yè)法規(guī)的改革建議31-37
- 5.1 明確 P2P 網絡借貸平臺身份定位和監(jiān)管機構31-32
- 5.2 加強監(jiān)管第三方支付資金32
- 5.3 促進 P2P 網絡借貸平臺運行數(shù)據(jù)的公開32-33
- 5.4 建立 P2P 網絡借貸平臺風險(保險)金制度33-34
- 5.5 確立“生前遺囑”制度,保障網貸行業(yè)的穩(wěn)定34
- 5.6 保障 P2P 網絡借貸平臺參與者的個人隱私34-35
- 5.7 完善其他網貸參與主體的相關法律問題35-37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37-38
- 致謝38-39
- 參考文獻39-4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梅夏英;姜福曉;;數(shù)字網絡環(huán)境中著作權實現(xiàn)的困境與出路——基于P2P技術背景下美國音樂產業(yè)的實證分析[J];北方法學;2014年02期
2 馬偉利;許井榮;;P2P網絡借貸洗錢風險剖析及策略選擇[J];中國金融電腦;2014年01期
3 張欣;;中國P2P小額信貸中介服務行業(yè)法律監(jiān)管研究[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4 武敬忠;;監(jiān)管真空下:“P2P網貸平臺”多風險易涉罪[J];人民公安;2014年10期
5 單彬彬;;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jiān)管建議[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6 劉宇梅;;P2P網絡借貸法律問題探討[J];法治論壇;2013年01期
7 何國平;姚瑤;;P2P傳輸技術條件下的受眾分析——以美劇《越獄》的收視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07年10期
8 彭江萊;;P2P網絡信貸平臺資金安全監(jiān)管的法律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3年31期
9 王怡;;中國P2P小額信貸企業(yè)的法律規(guī)制[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10 陳麗琴;;P2P交易法律問題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達;王濤;鄭為東;楊柳;;淺析P2P網絡存儲[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梁達;王濤;鄭為東;楊柳;;淺析P2P網絡存儲[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徐向陽;吳曉峰;;P2P網絡中證書庫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二)[C];2008年
4 蔡瑞媛;溫小霓;;現(xiàn)代信用借貸的創(chuàng)新模式:P2P網絡借貸平臺[A];第九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5 李鈞;王新;;P2P存儲網絡中的冗余維持[A];第15屆全國信息存儲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趙靖;鄧倩妮;;Segment Storage System:基于P2P的網絡存儲服務(英文)[A];2006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三)[C];2006年
7 李紅玉;覃海生;;P2P資源搜索算法概述[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張曉玲;鐘誠;李智;李錦;張尊國;;基于反饋選擇的P2P網絡搜索算法[A];2007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9 湯克明;王創(chuàng)偉;陳];;P2P模擬器的比較研究[A];2008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10 王偉;戴躍發(fā);石東海;;P2P網絡安全體系結構[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六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證券時報記者 唐曜華;銀行P2P醉翁之意不在酒?[N];證券時報;2013年
2 深圳商報記者 陳相明;銀行爭食P2P蛋糕[N];深圳商報;2013年
3 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彭琳 實習生 曹丹;傳統(tǒng)金融要“觸網”民營企業(yè)尋路P2P[N];南方日報;2014年
4 本報記者 劉飛;銀行系P2P悄然崛起[N];華夏時報;2014年
5 記者 林彥龍;深圳P2P貸款規(guī)模占全國四分之一[N];深圳特區(qū)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白琳;收益跳水 P2P行業(yè)迎來發(fā)展新機遇[N];中國商報;2014年
7 何奇峰;P2P新媒體:熱過頭了[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8 何奇峰;P2P新媒體:熱過頭[N];中國計算機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楊順興;P2P網貸更適合中國中小投資者[N];國際商報;2013年
10 見習記者 蘇鵬飛;P2P網絡信貸如何突破生死局[N];中華工商時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姍姍;基于P2P的大規(guī)模分布式虛擬現(xiàn)實系統(tǒng)設計中若干問題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2 張冶江;主動P2P蠕蟲的檢測與防御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曹旭斌;P2P在線借貸平臺社會資本測量及作用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年
4 楊磊;針對P2P節(jié)點不合作行為的信任與激勵機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5 王衛(wèi)東;單源P2P組播的系統(tǒng)安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萬;;網絡借貸(P2P)平臺的成長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7 劉孝男;移動P2P網絡中基于方向搜索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王向輝;P2P網絡拓撲結構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9 曹佳;P2P組通訊的網絡拓撲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6年
10 鄭文良;基于簡單本體的農業(yè)P2P搜索引擎關鍵技術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秋紅;基于P2P的網絡視頻會議系統(tǒng)的研究和開發(fā)[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2 鮑艷丹;P2P技術與音樂著作權的沖突及解決方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陳愷;協(xié)同設計系統(tǒng)中基于P2P的安全通信平臺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東南大學;2005年
4 柳永春;基于P2P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5 鄧榮凱;基于P2P的協(xié)同辦公系統(tǒng)中共享對象協(xié)同操縱技術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09年
6 倪澤浩;我國P2P網絡借貸投資決策影響因素研究[D];東華大學;2014年
7 白雪;中國P2P網絡借貸政府監(jiān)管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年
8 李曉圓;中國P2P網絡借貸發(fā)展問題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4年
9 嚴新華;基于P2P技術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西北大學;2009年
10 李新水;無結構P2P網絡下蠕蟲及其防御策略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276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rfa/112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