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模式下我國公民的預算參與權實現(xiàn)研究
本文關鍵詞:公共財政模式下我國公民的預算參與權實現(xiàn)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國家治理的現(xiàn)代化離不開現(xiàn)代化的財政制度,現(xiàn)代化的財政制度是我國未來財政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公共財政模式是與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相適應的現(xiàn)代化財政模式,我國現(xiàn)有的財政模式已由過去的建設型財政模式逐步過渡為公共財政模式。公共財政模式要求政府的公共財政決策要遵循財政決策民主原則、財政支出公共原則和財政監(jiān)督公開原則,即政府在財政決策的制定過程中要傾聽、了解、采納民意,確保公民與政府在財政決策進程中的無障礙溝通與交流;在財政支出上要保證各項財政支出符合最大多數(shù)人的公共利益需求,向社會提供公共產(chǎn)品、公共服務,彌補市場缺陷;在財政監(jiān)督上要接受公民各種形式的監(jiān)督,確保政府的財政行為不脫離公共財政目標的達成。預算活動作為公共財政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財政活動的基礎,當然也要契合上述要求,要遵循預算民主、預算公開與預算監(jiān)督等原則,讓公民能了解政府預算的內(nèi)容,能參與政府的預算決策過程,能對政府的預算行為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減少政府的暗箱操作行為,制約政府日益膨脹的財政權限,即在公共財政模式下要保證公民的預算參與權。公民預算參與權的行使有利于提升國家現(xiàn)代化的治理能力,有利于國家財政決策的順利執(zhí)行,有利于增強公民的主人翁意識。公民預算參與權的行使不僅是公共財政理論的當然要求,而且其還具有其他的正當性理論基礎,包括新公共管理理論、人民民主理論、社會契約論等,它們分別為公民的預算參與權的行使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成為指導公民預算參與權實踐的理論工具。公民預算參與權的實現(xiàn)方式包括間接參與和直接參與兩種。長期以來,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公民間接參與預算的最主要形式,但卻面臨著預算審議時間短,預算審議形式化,預算審議不公開,人大經(jīng)濟獨立性差、人大代表知識缺乏、高度官員化等諸多問題。直接參與在我國主要體現(xiàn)為參與式預算方式,我國一些地方,如浙江溫嶺,河南焦作、北京麥子店、上海閔行等開展了這方面的實踐探索,不僅激活了人大的預算監(jiān)督,而且使我國公民的預算參與權有了更加廣泛的實現(xiàn)方式。當然其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包括政府財政理念滯后,公民政治參與冷漠,法律制度缺失,參與程度表面化,參與渠道有限,救濟途徑不暢等,直接阻礙和限制了公民的預算參與權實現(xiàn)。國外公民的參與式預算開展的較早,發(fā)展也較為成熟,如巴西的阿雷格里港市和美國的伯靈頓市,他們在保障公民預算參與權實現(xiàn)方面的成功經(jīng)驗值得借鑒,如當?shù)卣畬︻A算參與的大力支持,較高的公民參與熱情和參與能力,較為成熟的公民社會組織對預算參與的介入,充分的預算公開,良好的財政資源,廣泛的參與廣度和深度,參與方式靈活多樣等。借鑒國外的成功經(jīng)驗,結(jié)合我國的現(xiàn)實國情,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的預算參與權不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可行性,我國政府逐漸轉(zhuǎn)變的執(zhí)政理念是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關鍵,日益增強的公民參與意愿是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基礎,不斷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是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制度土壤,部分地區(qū)的實踐探索為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保障與實現(xiàn)積累了經(jīng)驗。因此,進一步轉(zhuǎn)變政府預算理念,全面提升公民的預算參與能力,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進一步深化公民參與程度,積極拓展公民的預算參與途徑,切實完善相關的行政救濟、權力救濟和司法救濟制度,我國公民的預算參與權就能夠得以保障和實現(xiàn)。
【關鍵詞】:公共財政 財政預算 預算參與權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2.2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導論12-16
- 第一章 公共財政模式下公民預算參與權解讀16-28
- 1.1 公共財政:公民預算參與權的財政模式基礎16-18
- 1.2 公共財政模式下的公民預算參與權內(nèi)涵解讀18-20
- 1.2.1 公民預算參與權是公民政治參與權在預算領域的延伸18-19
- 1.2.2 公民預算參與權是公民的程序性權利19
- 1.2.3 公民預算參與權屬于公法上的權利19-20
- 1.3 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現(xiàn)實意義20-21
- 1.3.1 有利于提升國家現(xiàn)代化治理能力20
- 1.3.2 有利于國家財政決策的順利執(zhí)行20-21
- 1.3.3 有利于增強公民主人翁意識21
- 1.4 公民預算參與權的其他相關理論基礎21-28
- 1.4.1 新公共管理理論21-23
- 1.4.2 人民民主理論23-25
- 1.4.3 社會契約論25-28
- 第二章 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行使實證分析28-44
- 2.1 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間接行使28-30
- 2.2 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直接行使30-36
- 2.2.1 浙江溫嶺的參與式預算改革31-33
- 2.2.2 河南焦作的參與式預算改革33-34
- 2.2.3 上海閔行區(qū)的參與式預算改革34-35
- 2.2.4 北京麥子店的參與式預算改革35-36
- 2.3 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行使中存在的問題36-44
- 2.3.1 政府治理理念的滯后36-38
- 2.3.2 公民政治參與的冷漠38-39
- 2.3.3 法律制度的缺失39-41
- 2.3.4 參與程度表面化41
- 2.3.5 參與渠道有限41-42
- 2.3.6 救濟途徑不暢42-44
- 第三章 國外公民預算參與權行使的經(jīng)驗借鑒44-52
- 3.1 國外公民預算參與權行使狀況考察44-47
- 3.1.1 巴西阿雷格里港市的參與式預算44-46
- 3.1.2 美國伯靈頓市的公民參與情況46-47
- 3.2 國外經(jīng)驗對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實現(xiàn)的啟示47-52
- 3.2.1 當?shù)卣畬︻A算參與的大力支持48
- 3.2.2 較高的公民參與熱情和參與能力是參與的基礎48-49
- 3.2.3 較為成熟的公民社會組織對預算參與的介入49
- 3.2.4 充分的預算公開是預算參與的前提49-50
- 3.2.5 良好的財政資源是預算參與的保證50
- 3.2.6 廣泛的參與廣度和深度50-51
- 3.2.7 參與方式靈活多樣51-52
- 第四章 公共財政模式下我國公民的預算參與權實現(xiàn)52-62
- 4.1 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現(xiàn)實可行性52-54
- 4.1.1 我國政府執(zhí)政理念的轉(zhuǎn)變是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關鍵52-53
- 4.1.2 公民的參與意愿是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基礎53
- 4.1.3 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是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制度土壤53-54
- 4.1.4 部分地區(qū)的實踐探索為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的保障與實現(xiàn)積累了經(jīng)驗54
- 4.2 保障和實現(xiàn)我國公民預算參與權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54-58
- 4.2.1 進一步轉(zhuǎn)變政府預算理念55
- 4.2.2 全面提升公民預算參與能力55-56
- 4.2.3 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56
- 4.2.4 進一步深化公民參與程度56-57
- 4.2.5 積極拓展公民的參與途徑57-58
- 4.3 切實完善相關救濟制度58-62
- 4.3.1 權力救濟制度的完善58-59
- 4.3.2 行政救濟制度的完善59
- 4.3.3 司法救濟制度的完善59-62
- 結(jié)語62-64
- 參考文獻64-68
- 致謝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昭;;預算執(zhí)行薄弱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9年05期
2 伊山;;以預算改革為著力點[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0年06期
3 田必耀;;中國預算公開路線圖[J];浙江人大;2010年09期
4 龍?zhí)?;廉政建設需大力推進預算民主[J];探索與爭鳴;2013年04期
5 尹中卿;;新時期我國預算改革的主要任務[J];北京人大;2013年12期
6 Thomas P.Lauth;朱湘;;美國的預算改革[J];復旦公共行政評論;2008年00期
7 銀玉芝;;持續(xù)的公民參與是預算改革的最大動力[J];江淮法治;2010年09期
8 張改芹;;預算程序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年14期
9 唐敏;;公開化:預算改革必由之路[J];浙江人大;2008年11期
10 葉娟麗;;一個關于預算的故事:評《預算民主——美國的國家建設和公民權(1890-1928)》[J];公共行政評論;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慕華;;重塑人大的預算權力:基于某省的調(diào)研[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彭宗超;李m:;;預算參與:地方預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機及轉(zhuǎn)換[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彭宗超;李m:;;預算參與:地方預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機及轉(zhuǎn)換[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滕麗;;預算審議:我國協(xié)商民主與公民參與制度化探索與應用[A];“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馬駿;林慕華;;現(xiàn)代議會的預算修正權力[A];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第一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林慕華;;重塑人大的預算權力:基于某省的調(diào)研[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石玉亭;吳少龍;;市級部門預算中的非正式制度:差序格局與自給自足——D省某欠發(fā)達市的調(diào)查[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馬蔡琛;李璐;;再論中國政府預算改革的路徑選擇——基于PPBE和規(guī)劃預算的考察[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馬蔡琛;白彥鋒;;OECD預算法的基本原則與預算改革[A];構(gòu)建中國公共預算法律框架[C];2008年
10 林慕華;;中國“錢袋子”權力的突破:預算修正權[A];構(gòu)建中國公共預算法律框架[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雍君;預算改革應是政府改革的切入點[N];中國改革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湯一原 本報通訊員 王付軒 蘭鋒;部門預算造就明白財政[N];北京日報;2001年
3 原正軍;部門預算須深化[N];中國財經(jīng)報;2005年
4 陳斌 陳銘新;淺議新時期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新重點[N];中國審計報;2005年
5 記者 何迪;我市安排部署2006年部門預算執(zhí)行工作[N];孝感日報;2006年
6 韓潔;預算改革:政府怎么花錢,好盯了[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7 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楊全社;以預算改革推動我國和諧社會秩序的構(gòu)建[N];中國改革報;2007年
8 商務部財務司 李榮燦;編好部門預算的幾點體會[N];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文婧 張莫;應對危機:歐盟預算改革勢在必行[N];經(jīng)濟參考報;2008年
10 王映松 陳書平;四川新預算[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白曉榮;績效導向的預算改革[D];中央財經(jīng)大學;2014年
2 李萍;中國政府預算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欣;論歐共體的預算危機(1951-1985)[D];吉林大學;2016年
2 張永攀;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預算權力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3 張振華;包頭市公共財政預算公開問題與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
4 董夢閣;人大預算修正權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5 劉雨佳;黑龍江省部門預算監(jiān)管問題研究[D];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16年
6 栗超;公共財政模式下我國公民的預算參與權實現(xiàn)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年
7 徐海燕;我國預算聽證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8 彭俊卿;論預算修正權[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楊美霞;湖南交通省本級部門預算實務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10 萬姍姍;預算民主原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公共財政模式下我國公民的預算參與權實現(xiàn)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75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0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