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征信信息主體的維權途徑研究
本文關鍵詞: 征信體系 個人征信 個人信息保護 征信業(yè)管理條例 信息主體 出處:《南方金融》2015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自2013年《征信業(yè)管理條例》實施以來,中國內地形成了以《征信業(yè)管理條例》為線,以行政、民事、刑事法律法規(guī)為點,以國務院征信業(yè)監(jiān)督管理部門頒布的規(guī)范性文件為輔的個人征信信息主體維權體系。本文立足于中國內地現行法律框架,在剖析征信業(yè)務各方當事人法律關系的基礎上,對個人征信信息主體享有的權利進行分析,并對個人征信信息主體的維權途徑及其利弊進行比較研究。本文認為,信息主體的維權之訴就是反侵權之訴,信息主體在維權過程中,要明晰侵權人及自己受侵犯的權益,然后根據被侵權情況選擇正確的維權方式,必要時還可引入公權力,或者平衡利益適當作出取舍,以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Credit reporting" in 2013, the mainland of China has taken the "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Credit reporting" as the line, with administrative, civil, and crimi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its point. The system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individual credit information subject supplemented by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issued by the department of credit investigation industr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legal framework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leg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credit reporting busi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ghts enjoyed by the information subject of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ways of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of the information subject of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safeguarding rights, the information subject should make clear the infringer and his infringed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n choose the correct way of safeguarding right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infringement, and if necessary, introduce public power, or balance the interests to make a proper choice. To maximize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銀行梧州市中心支行;
【分類號】:D922.28;F83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朝暉;;個人征信中信息主體權利的保護——以確保信用信息公正準確性為核心[J];法學評論;2008年04期
2 吳漢東;論信用權[J];法學;2001年01期
3 唐明琴;;促進征信市場繁榮發(fā)展的長效機制研究:廣東視角[J];南方金融;2010年01期
4 趙錦華;;依法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 切實保障信用信息安全[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5 林平;;大數據背景下加快我國征信市場發(fā)展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4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洪海林;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明發(fā);;信用維持的民法思考——關于信用權的進一步解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2 李明發(fā);;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機制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3 李青武,劉銳;法律視角中的公司信用[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石新中;;論信用概念的歷史演進[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5 周云濤;;信用權之反思與重構[J];北方法學;2010年06期
6 劉德良;民法學基本理論在網絡時代所面臨的問題[J];比較法研究;2004年04期
7 梁開斌,李振躍;論商業(yè)信用權的法律保護[J];商業(yè)研究;2003年09期
8 張勝,陳偉航,王玲;完善我國商業(yè)信用制度的法律思考[J];商業(yè)研究;2003年24期
9 陶丹;試析信用權及我國信用權制度的構建[J];長白學刊;2005年04期
10 肖永紅;;個人征信中私人權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協調[J];創(chuàng)新;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興杰;;信息不對稱、個人信用與法律——以個人所得稅與個人信貸為例展開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鄭玉如;;論我國信用機制的法律問題——從新制度經濟學視野的探討[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李青武;;中國入世后完善公司信用法律制度的對策[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二)[C];2003年
4 馮果;;由封閉走向公開——關于商事信用的若干理論思考[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5 任萬興;折喜芳;;信用制度與我國商法之現代化[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6 郭富青;;建立我國商事信用法律制度體系及營造社會信用環(huán)境的思考[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7 劉丹冰;;從產權明晰、信息公開的角度談健全信用機制的商法保障[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8 劉定華;陳運來;;論信用及其商法維護[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9 馬躍進;張曉婷;;信用機制的商法思考[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10 陳婉玲;梁開斌;;論商業(yè)信用權的法律保護[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云峰;金融領域信用信息服務體系構建與運行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金玄武;我國公司現物出資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陳鵬飛;社會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4 張雪娥;公司信用內部性保障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李新庚;信用論綱[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6 薄燕娜;股東出資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7 劉瑛;企業(yè)信用法律規(guī)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葉建亮;交易擴展中的信用——一個制度與組織的視角[D];浙江大學;2004年
9 管曉永;中小企業(yè)信用評價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藍壽榮;上市公司股東知情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夏青;個人征信體系信息法律保護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2 柯心;我國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信用評級機構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魯偉;網絡時代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全昌平;保證保險法律問題研究[D];煙臺大學;2010年
5 曹德飛;我國信用法律制度構建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1年
6 孫婷;論我國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D];西北大學;2011年
7 范曉宇;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建議[D];吉林大學;2011年
8 孫晶晶;我國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和英;資信評級行業(yè)利益沖突問題的法律規(guī)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朱家珍;論信用權及其立法保護[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小凡;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國際借鑒與國內考察——兼論我國兩類征信體系的整合[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年02期
2 孫健;賈曉菁;;Google云計算平臺的技術架構及對其成本的影響研究[J];電信科學;2010年01期
3 江必新;國家賠償法價值論[J];法學雜志;1994年04期
4 馬駿駒,劉卉;論法律人格內涵的變遷和人格權的發(fā)展——從民法中的人出發(fā)[J];法學評論;2002年01期
5 齊愛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示范法草案學者建議稿[J];河北法學;2005年06期
6 湯擎;試論個人數據與相關的法律關系[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7 謝懷h;;論民事權利體系[J];法學研究;1996年02期
8 龍海明;王志鵬;申泰旭;;大數據時代征信業(yè)發(fā)展趨勢探討[J];金融經濟;2014年12期
9 王全弟,趙麗梅;論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的法律保護[J];法學論壇;2002年02期
10 江春;我國的商業(yè)信用及商業(yè)票據中的產權問題[J];山東金融;199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春泓;沈益昌;;信息主體合法權益保護初探[J];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2008年10期
2 肖永紅;;維護信息主體投訴權若干問題探析[J];征信;2009年05期
3 姚朝兵;;個人征信法律規(guī)制比較研究——以信息主體同意權為視角[J];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09期
4 翟相娟;;個人征信行為中信息主體的知情權研究[J];河北法學;2013年01期
5 張鵬;;論我國個人征信中信息主體的權利[J];江蘇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6 秦振強;葉謝康;陳勇;劉碧芳;;論個人征信信息主體權益保障問題及對策[J];福建金融;2010年06期
7 姚朝兵;;征信視角下個人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的法律控制——基于信息主體同意權的比較法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年01期
8 劉輝霞;;個人征信信息主體權益問題的法律思考[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24期
9 張恒;方延;;錯誤不良信息致信息主體損失的責任承擔[J];征信;2013年07期
10 徐欣彥;;個人信用報告涉及的信息主體權利保護問題探究[J];征信;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中國人民銀行煙臺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吳明理;李信見;袁雪莉;趙竹青;姜全;楊辰;;個人征信制度下信息主體權益保護探析[A];金融發(fā)展理論與實踐(2010)[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記者 陶婷婷;個人信息遭濫用 立法保護待何時[N];上?萍紙;2012年
2 山東法學副教授 勞力;征信系統(tǒng)應重視信息主體的權利[N];法制日報;2009年
3 楊柳;基于案例分析的信息主體權益保護問題探討[N];金融時報;2011年
4 記者 陳菲 王宇;個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為5年[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5 記者 劉振冬;《條例》:個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不超5年[N];經濟參考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陳洪鑌;個人不良信息保存不得超5年[N];汕頭日報;2013年
7 涂永珍 河南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教授;我國社會征信體系還缺些什么[N];中國改革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張洋;個人不良信息 最長保存5年[N];人民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何萌;個人征信信息主體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2 徐妤;個人信用征信中信息主體的權益保護[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3 解玉杰;信息社會的矛盾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042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50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