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地位的確立與發(fā)展.doc 全文免費在線閱讀
本文關鍵詞: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地位的確立與發(fā)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網友wuxwivg046近日為您收集整理了關于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地位的確立與發(fā)展的文檔,希望對您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以下是文檔介紹: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地位的確立與發(fā)展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部門劃分幾經波折,在 2001 年最終被確定為包含經濟法在內的七個部門。由此可見,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講述了我國的法律體系的結構框架,在這個框架下討論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面對 21 世紀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了經濟法的未來發(fā)展方向。關鍵詞法律體系經濟法結構框架作者簡介:賀琳,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法學),研究方向:經濟法。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5)03-009-0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規(guī)范和約束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各項行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深化,市場經濟制度逐漸完善,經濟法的作用也變得更加顯著。為確保經濟法能夠始終在我國經濟建設中起到規(guī)范作用,經濟法的修訂與完善也必須做到與時俱進。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正處在轉型期,經濟法的作用也必然要隨之發(fā)生相應的改變。一、我國的法律體系框架奠定2001 年 3 月 9 日,在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的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我國的法律體系框架概念。報告中指出:“關于法律部門的劃分,法學界有不同的劃分方法,常委會根據立法工作的實際需要,初步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劃分為七個法律部門。即憲法和憲法相關法律、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以憲法為核心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最高權力機關明確提出我國法律體系的部門劃分。這直接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框架。本次法律體系的部門劃分既尊重了客觀法學事實,又在充分考慮國情、法情的基礎上。可以說,本次劃分是我國法律建設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對于我國實現依法治國,加強立法和執(zhí)法,培養(yǎng)法學人才等都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此次劃分有以下三點意義:1.極大的促進了我國立法、執(zhí)法進程。法律部門的劃分,是對不同法律界限的明確規(guī)定。在這種劃分的基礎上,立法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實施立法權限,有目標有重點的完成立法。比如,在舉國關注的“三農”問題立法方面,農業(yè)法,土地承包法,農業(yè)稅收條例等的立法和修改被放在重點。2.有效避免重疊立法。法律部門的劃分明確了立法界限,有效避免重疊立法,降低了立法部門的工作壓力,同時避免了法律沖突。我國擁有立法權限的部門多,明確法律部門的界限意義重大。3.明確法律界限對于法律的研究也有重要意義。七個法律部門的劃分既明確了界限,又給出了相對寬松的范圍劃分。這不僅對立法、執(zhí)法具有重要意義,同樣對于法律的學習和研究意義重大。例如,新《稅收征管法》中就涉及到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社會法學,刑法等內容,明確各法的界限對《稅收征管法》的研究意義重大。二、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早已被法學界認可。從1980 年開始,法學界經過幾次討論基本確定了經濟法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的理論依據。1986 年以后,經濟法逐漸與民法劃清了界限,這有賴于新的《民法通則》的頒布與實施。1994 年以后,經濟法與行政法也逐漸被區(qū)別開來。從此,經濟法已經基本被確定為獨立的法律分支,然而,要想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存在,經濟法還必須要得到立法機構的認可。事實上,從我國正式確定改革開放基本路線,決定以經濟發(fā)展為中心之后,國家立法機關一直以來都致力于經濟法的獨立性探討。加快經濟法建設與完善,明確經濟法與其他法律之間的界限這一目標被不斷的確認。經濟法也在規(guī)范社會經濟活動的過程中,逐漸與現實的經濟環(huán)境相適應,最終在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立法工作會中被確定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在筆者看來,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占有重要地位是大勢所趨,有著歷史必然性。1.經濟法地位的確立是經濟法理論研究的碩果。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經濟法理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早在 20世紀 80 年代,我國確立經濟建設為中心之后,經濟法就始終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法理論的研究功不可沒。在經濟法理論發(fā)展的過程中,先后依據國情和市場運作實際,確定了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調整原則和方法,調整目標等。而以上三點的確定正是一種法律可以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的基本標準。有了足夠的經濟法理論作為支撐,又有我國龐大的經濟體系作為實施的對象,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存在就實至名歸了。2.經濟法地位的全面確立是經濟建設實踐的勝利。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 2000 到 2005 年,全國執(zhí)法機關處理的各類案件中,經濟類案件占 20.8%。在教育方面,各大學法律學院中基本都開設了經濟法相關專業(yè),在圖書館的法學類書籍庫存中,經濟法類書籍也超過了總數的七分之一,這充分說明了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經濟法如此受關注的背后,是我國經濟建設實踐取得的巨大勝利。經濟法建設從無到有,從零星到整體反應的是我國經濟建設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國從建國之初經濟體制經歷由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是經濟的轉型,經濟法的發(fā)展軌跡正是循著這樣一條道路走過來的。3.經濟法地位的全面確立是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的充分應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在國家法律部門的劃分中,確立一項法律是否可以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標準不是其權限的大小和擁護者的多少,而是是否具有獨立的社會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設最后堅持和應用了這一辯證法論證的結果。當然,辯證法的論證作用只是暫時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經濟建設中會出現新的問題,經濟法也要與時俱進的發(fā)生改變。三、經濟法未來面對的機遇與挑戰(zhàn)經濟法在我國經過了長期的發(fā)展后已經相對完善,并在我國的市場經濟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新時期新階段,面對加入 WTO 十二年后新的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降速,經濟體制全面改革的基本情況,經濟法的發(fā)展有很大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1.新的經濟形勢對經濟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特別是進入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以后,我國的經濟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隨著經濟降速和產業(yè)結構調整,新的經濟問題逐漸凸現出來。這要求經濟法在完善和修訂的過程中,要以我國當前的基本國情作為依據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我國的《三資企業(yè)法》中將原來規(guī)定“企業(yè)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應首先在中國購買,也可由合資企業(yè)自籌外匯在國際市場購買”一條修改為“企業(yè)可以根據市場實際和自身情況,自由選擇在國內或者國際市場購買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這體現了我國經濟不斷開放過程中,經濟法做出的適應。在當前國家政策鼓勵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環(huán)境下,經濟法的修訂應當緊貼這一實際做出改變。2.新的經濟形勢要求經濟法全面提高。經濟法的作用是直接規(guī)范、干預國家的經濟活動。在產業(yè)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法規(guī)定滯后,不規(guī)范,甚至無規(guī)定的情況時候出現。現實經濟活動中有時會出現無法可依的情況。這就要求經濟法在內容上不斷填補空白,查漏補缺,有效提高經濟法的質量和水平。另外,在法律人才培養(yǎng)方面同樣要做出相應的調
12>
播放器加載中,請稍候...
系統無法檢測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議您在線安裝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線安裝
本文關鍵詞: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地位的確立與發(fā)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85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4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