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國家觀研究:基于社會本位與國家概念的展開
本文關鍵詞:經濟法國家觀研究:基于社會本位與國家概念的展開
更多相關文章: 國家 社會本位 調整對象 國家干預 國家調節(jié)
【摘要】:國家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參與和介入社會經濟生活,是闡述經濟法產生發(fā)展的重要線索。界定經濟法的諸種理論也多與國家干預、協調有各式關聯。過于強調國家本位的經濟法理論并不適合社會經濟的長遠發(fā)展,應當以社會本位為基礎,設定經濟法中的國家地位?疾旖洕ɡ碚撝械膰,不應僅限于以抽象的國家概念探討國家與市場、國家與社會的關系,還應充分展開國家的構成要素,可以從包括中央與地方關系、官僚機構的組織運行、角色設定與問責制、政府主導的多元社會共治等角度,具體聯系經濟法的各子部門制度及其運行展開分析,以此豐富經濟法理論研究成果,并促成理論對經濟運行實踐的有效指導。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國家 社會本位 調整對象 國家干預 國家調節(jié)
【分類號】:D912.29
【正文快照】: 社會化大生產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經濟法,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縈繞著“國家問題”。(1)私法(民商法)和經濟法作為對社會經濟進行法律調整的主要部門,在學理上對待國家的態(tài)度各有千秋。私法從一開始就無意識于或逃避了“國家問題”,例如,私法基于個體理性、市民社會、民族國家和簡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志祥;對經濟法概念及調整對象的再認識[J];鄂州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劉易,許勝利;《經濟法理論與實務》簡介[J];金陵職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3 艾遠鳳;;論經濟法的調整對象[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4 陳云良;經濟法應當有所作為:論經濟法的任務[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王斌;;經濟法的地位再探[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張永清;經濟法基本原則芻議[J];當代法學;2002年05期
7 譚澤林;;論經濟法適用的基本原則[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趙江輝,晉登昆;應及早完善我國的經濟法理論[J];經濟論壇;2003年07期
9 湯黎虹;論經濟法目標模式[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10 劉水林;雷興虎;;論經濟法的功能[J];經濟法論壇;2003年0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守勤;;論經濟法的和諧理念[A];城市經濟與微區(qū)位研究——全國城市經濟地理與微區(qū)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鄭少華;;論20世紀下半葉日本經濟法理論對我國的影響[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經濟法的前沿[C];2001年
3 方立新;黎麗;;經濟法特性之學理探討[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經濟法的前沿[C];2001年
4 賈曉燕;;論經濟法的創(chuàng)新——和諧社會目標與科學發(fā)展道路[A];科學發(fā)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6年
5 肖光輝;;20世紀世界經濟法理論的幾個問題——介紹與評說[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經濟法的前沿[C];2001年
6 任超;;20世紀外國經濟法的理論與實踐——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第十四屆年會綜述[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經濟法的前沿[C];2001年
7 魏瓊;;法國經濟法之特色[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經濟法的前沿[C];2001年
8 楊德敏;;經濟法理念與和諧社會的構建[A];城市經濟與微區(qū)位研究——全國城市經濟地理與微區(qū)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劉雁翎;;從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qū)別考量經濟法的獨立性[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法(草案)》[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經濟法的前沿[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山西師范大學 王小平 太原理工大學 張繼昕;簡論經濟法責任的特征[N];光明日報;2009年
2 曹程恩;論經濟法價值的存在及其本質[N];中華合作時報;2005年
3 匯豐銀行北京分行 石淼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 石金平;保障食品生產安全:經濟法義不容辭[N];法制日報;2009年
4 李業(yè)順;經濟法在新形勢下的特殊使命[N];國際商報;2009年
5 于寧;金融危機條件下的經濟法理論再認識[N];國際商報;2010年
6 中南大學、武漢大學教授 中國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 漆多俊;經濟法——利益資源的再分配法[N];法制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曾詩越;新興經濟法——與時俱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N];亞太經濟時報;2008年
8 閆翠翠;形成合力的理論是最好的經濟法理論[N];國際商報;2009年
9 葛敏 本報記者樂欣;專家學者聚焦經濟法四大問題[N];檢察日報;2002年
10 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 蔣悟真;經濟法的法域歸屬及其思維變革[N];光明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齊建輝;經濟法運行的正當程序機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2 王涪寧;經濟法責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穆虹;經濟法價值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陳治;論福利供給變遷中的經濟法功能[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5 薛克鵬;經濟法定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6 葉明;經濟法實質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7 劉水林;經濟法基本范疇的整體主義解釋[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8 雍靈;經濟法視野中的公平[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9 石金平;經濟法責任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徐子良;經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彤方;經濟法責任理論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2 于坤;經濟法責任的歸責探析[D];山東大學;2010年
3 瞿凡凱;政府的經濟法責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宋雄斌;經濟法責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虹;論經濟法的法律責任[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曹勝亮;經濟法責任的獨立和獨立的經濟法責任[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立霞;經濟法產生動因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5年
8 周麗娜;經濟法責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9 譚喜祥;中西經濟法產生發(fā)展道路差異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10 王政杰;論經濟法的調整對象[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10646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06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