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秩序規(guī)則二元觀與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設計——以英國《2010年能源法》為例
本文選題:社會秩序規(guī)則二元觀 + 英國《年能源法》 ; 參考:《法學評論》2011年06期
【摘要】:英國《2010年能源法》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社會秩序規(guī)則二元觀的理念。這種對碳捕獲與封存的市場激勵與強制社會價格支持機制相結合的制度性設計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新能源立法應限定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僅是提供一種普遍的機會,以發(fā)揮市場作為個人、地方制度性設計的主渠道,同時也應確立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首要地位。而所有這些制度性設計得以實現(xiàn)的關鍵則在于能否完成對新能源發(fā)展的過程與手段的制度性安排,以及建立起具有中國語境范式的新能源立法體系。
[Abstract]:The Energy Act of 2010 embodies to a large extent the concept of dualism of the rules of social order. This institutional design of a combination of market incentives and mandatory social price support mechanisms for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has taught us that new energy legislation should limi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market to provide only a universal opportunity. Taking the market as the main channel for local institutional design,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establish the primary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ecurity.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all these institutional designs lies in whether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the process and means of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an be complete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energy legislative system with the Chinese context paradigm.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發(fā)達國家新能源法律政策研究及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項目批準號:09&ZD04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哥本哈根氣候變化談判對構建中國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影響”(項目批準號:09YJC82006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56.1;DD91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業(yè)安;中國制度變遷的演進論解釋[J];經(jīng)濟研究;2000年05期
2 王覃剛;中國政府主導型制度變遷的邏輯及障礙分析[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克敏;財政體制變遷與地方政府競爭[J];商業(yè)研究;2002年20期
2 劉欣欣;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政府的經(jīng)濟職能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3年16期
3 田霖;城市化若干問題的再探討——基于演化經(jīng)濟學的新視角[J];商業(yè)研究;2005年06期
4 卞彬;科學發(fā)展觀與政績觀的若干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6期
5 張旭昆;民間自發(fā)的制度演化與政府主持的制度演化[J];財經(jīng)論叢;2004年04期
6 陳道江,王利民;制度演進:金融混業(yè)經(jīng)營與分業(yè)經(jīng)營的分叉[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3年05期
7 姚作為,王國慶;制度供給理論述評——經(jīng)典理論演變與國內研究進展[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5年01期
8 袁芳;;錦標賽、內生性制度創(chuàng)新供給與地區(qū)博弈——以各地物流園區(qū)布局為例[J];財貿研究;2006年04期
9 周業(yè)安;制度演進過程中的資源稀缺與企業(yè)家發(fā)現(xiàn)——關于李建德《經(jīng)濟制度演進大綱》的評論[J];當代財經(jīng);2001年06期
10 胡亮,羅昌瀚;“潛規(guī)則”演進的博弈論解釋[J];當代財經(jīng);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武力;;中國政府經(jīng)濟職能演進歷史及比較研究[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Wenxiang SUN~(1,2) Jisheng PENG~3 Weiguo ZHONG~3 Xiaomin YAN~4 1 School of Management,Nanjing Audit University,P.R.China,211815 2 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P.R.China,250100 3 School of Business,Nanjing University,P.R.China,210093 4 School of Busines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P.R.China,210097;Why no Absorption: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volu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hinese Technology Policy(1978-2006)[A];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lobal Manufacturing and China[C];2007年
3 李松濤;閆敏;;耗散結構、自組織與制度耦合——入世后國企制度變遷障礙及發(fā)展趨向的演進經(jīng)濟學解釋[A];國有經(jīng)濟論叢2002——“加入WTO后國有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席順利;;政府行政能力建設的制度經(jīng)濟學分析[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魏小琳;;對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再思考——大學與政府、社會關系的視界[A];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2006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金波;21世紀初我國充分就業(yè)及其實現(xiàn)途徑研究[D];河海大學;2001年
2 張紅宇;中國農(nóng)村土地制度變遷的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D];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3 史耀疆;制度變遷中的中國私營企業(yè)家成長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4 李文鋒;貿易政策形成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余雁剛;中國稅收制度變遷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6 滕世華;公共治理視角下的中國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7 謝立新;區(qū)域產(chǎn)業(yè)競爭力論——以泉州、溫州、蘇州三個地級市為例[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陶虎;中國證券監(jiān)管制度效率分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9 雷曉康;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理論分析[D];西北大學;2003年
10 高曉清;自由,大學理念的回歸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泗陽;制度變遷理論的案例分析——中國古代黃河流域水權制度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宗曉丹;黑龍江省農(nóng)村居民消費問題的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3 匡遠配;促進農(nóng)業(yè)技術進步的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4 劉錚;體制轉軌中金融發(fā)展與經(jīng)濟發(fā)展互動的機制基礎探討——一個從金融中介機制視角對互動關系的分析框架[D];西北大學;2001年
5 馬瑞華;制度變遷中的地方政府行為與改革績效分析[D];鄭州大學;2001年
6 張宜琪;中國證券市場制度變遷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7 賈國富;分配制度變遷與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互動關系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謝s,
本文編號:18860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8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