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視角下南海爭議島嶼權益問題及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多視角下南海爭議島嶼權益問題及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南海諸島歷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本文對南海爭議島嶼的史地考證、法律論據和維權開發(fā)等相關權益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判。在島嶼的史地考證方面,從史料、地質和地名的演變多角度對南海諸島進行考證,結合國際法的發(fā)現原則、先占原則、時際法、歷史性權利、第三國態(tài)度等展開充分的分析;在海洋權益維護和島嶼開發(fā)問題上,分別對無人居住島嶼、被侵占島嶼的維權開發(fā)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本文認為,通過建立南海生態(tài)系統保護區(qū)、構筑南海海底地形圖、建立公益性的熱帶海洋試驗場等措施,可有效維護我國的南海權益。
【作者單位】: 廣東海洋大學;
【關鍵詞】: 南海 史地考證 歷史性權利 海洋權益 島嶼開發(fā)
【基金】:中國太平洋學會2010年重大項目“東、南中國海諸島中有爭議島嶼的史地考證及相關問題研究”(2200214)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D993.5
【正文快照】: 南海諸島(指稱東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我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毋庸置疑。但從20世紀60年代迄今,南海諸島的島礁不斷被周邊國家侵占,南海資源被大量掠奪。我國在南海的島礁、海域的領土主權并沒有能夠得到合理、切實、有效的維護,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文濤;;淺議“先占原則”與我國南沙群島主權[J];發(fā)展;2009年10期
2 孫喜峰;;國際法視野下島嶼主權規(guī)則探討及啟示[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朱華友;鞠海龍;;南海航行安全對世界經濟的影響[J];南洋問題研究;2006年03期
4 趙煥庭;吳天霽;;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島進一步開發(fā)的設想[J];熱帶地理;2008年04期
5 葉劍發(fā);陳曦;;從國際法案例看島嶼主權理論變化及最新發(fā)展[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趙銳;蔡大浩;;基于主體功能區(qū)理念的無居民海島空間開發(fā)模式研究[J];海洋經濟;2011年02期
7 王萍;;國際法確定南海海權的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朱堅真;劉漢斌;;我國海洋經濟安全監(jiān)測指標體系研究[J];太平洋學報;2013年01期
9 龍湘群;;南海諸島的開發(fā)與建設構想[J];新東方;2012年04期
10 鞠海龍;;近代中國的南海維權與中國南海的歷史性權利[J];中州學刊;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蕾蕾;楊寧生;;論中越西沙群島漁業(yè)爭端及解決機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2期
2 孫仕達;;海洋石油合作開發(fā)的含義及法律特征[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04期
3 李家智;南沙群島主權考[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金永明;;論南海問題特質與海洋法制度[J];東方法學;2011年04期
5 孫冬虎;南海諸島外來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歷史影響[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6 葛紅亮;;冷戰(zhàn)后美國的南海政策及其對中美關系的影響[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2年02期
7 周忠海;;論南中國海共同開發(fā)的法律問題[J];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8 車德軍;;試析美日印介入南海爭端問題[J];東南亞之窗;2011年03期
9 鄭崇偉;;南海波浪能資源與其他清潔能源的優(yōu)缺點比較研究[J];亞熱帶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1年03期
10 陳信雄;;島嶼、島港考古與歷史重建——以西沙、東沙與澎湖馬公為例[J];福建文博;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鐘愛玲;;論《物權法》中的海域使用權[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7年
2 張志宏;李悅錚;;海島型旅游非優(yōu)區(qū)的開發(fā)研究——以西沙群島為例[A];區(qū)域旅游:創(chuàng)新與轉型——第十四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海南國際旅游島大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郭淵;;論海洋法中的“歷史性權利”[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4 余民才;;中日東海問題原則共識述評[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5 傅]成;YE Lin;LIN Zhen;;維護中國在南海地區(qū)的國家利益——正名、服務、領導、劃界[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13年卷第1期[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韶陽;南沙群島價值分類評價和開發(fā)策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2 楊潮聲;海域使用權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朱茜;國際沖突中的倫理準則[D];吉林大學;2012年
4 李文睿;試論中國古代海洋管理[D];廈門大學;2007年
5 高志超;明清時期伶仃洋區(qū)域海洋社會經濟變遷[D];暨南大學;2008年
6 李文沛;國際海洋法之海盜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段金生;南京國民政府的邊政[D];云南大學;2010年
8 王俊峰;冷戰(zhàn)后臺灣與東盟國家關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9 曾勇;中美關系視角下的南海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10 周立志;宋朝外交運作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喬芬;中菲南海爭端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金蘇源;海峽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戰(zhàn)略合作探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倩;海灣三島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馮立銓;南沙群島主權爭端的國際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林詩維;西爪哇華人產業(yè)分布與發(fā)展(1602—1939)[D];暨南大學;2011年
6 張晨;新形勢下的南海政策反思[D];外交學院;2011年
7 蘇俊杰;解析南海爭端有關法律問題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戰(zhàn)略思想[D];外交學院;2011年
8 楊熙;中國及周邊國家外大陸架申請案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9 詹丹鳳;南海爭端的國際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趙媛;南海油氣田資源開發(fā)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淵;;對南海爭端的國際海洋法分析[J];北方法學;2009年02期
2 王致誠;海盜猖獗馬六甲[J];當代海軍;2004年09期
3 尚繼宏;李家彪;;南海東北部陸坡與恒春海脊天然氣水合物分布的地震反射特征對比[J];海洋學研究;2006年04期
4 高紅芳;王衍棠;郭麗華;;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油氣地質條件和勘探前景分析[J];中國地質;2007年04期
5 張洪濤;張海啟;祝有海;;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現狀及其進展[J];中國地質;2007年06期
6 葉玉瑤;張虹鷗;李斌;;生態(tài)導向下的主體功能區(qū)劃方法初探[J];地理科學進展;2008年01期
7 趙煥庭,溫孝勝,,孫宗勛,鄭德延,袁家義;南沙群島景觀及區(qū)域古地理[J];地理學報;1995年02期
8 孫冬虎;南海諸島外來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歷史影響[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9 鞠海龍;;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的現實思考[J];東南亞研究;2006年05期
10 王秀梅;;白礁島、中巖礁和南礁案的國際法解讀[J];東南亞研究;2009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倪國江;基于海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海洋科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國強;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J];w
本文編號:4626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46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