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撤銷仲裁裁決在美國的承認與執(zhí)行
發(fā)布時間:2021-08-26 11:08
《紐約公約》第5條存在授權性條款和強制性條款的爭論,通過文義解釋、體系解釋、目的及宗旨解釋等方法,其應被理解為授權性條款,執(zhí)行地法院享有對已撤銷仲裁裁決承認和執(zhí)行的自由裁量權。從美國法院的實踐來看,美國在肯定自由裁量權的基礎上秉持審慎態(tài)度,原則上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已撤銷裁決。但在自由裁量權的具體行使時又有一定靈活性,根據(jù)個案謹慎把握例外情形,將例外標準定為原判決明顯違反公平正義。建議我國結合國情和有關立法及司法實踐,合理借鑒美國法院的做法,轉變絕對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被撤銷仲裁裁決的態(tài)度,賦予法院自由裁量權。
【文章來源】:經(jīng)貿法律評論. 2019,(02)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紐約公約》的條文解讀
(一) 文義解釋
(二) 體系解釋
(三) 目的及宗旨解釋
二、美國法院的不同實踐
(一) 獲得承認與執(zhí)行的司法判例
1. Chromalloy Aeroservices Inc.v.Arab Republic of Egypt (1996)
2. Corporación Mexicana de Mantenimiento Integral (“COMMISA”) v.Pemex-Exploracióny Producción (“PEP”) (2013)
(二) 拒絕承認與執(zhí)行的司法判例
1. Baker Marine (Nig.) Ltd.v.Chevron (Nig.) Ltd. (1999)
2. Martin Spier v.Calzaturificio Technica.S.p.A. (1999)
3. Termorio&Leas Co.Group S.A.E.S.P.v.Electranta S.P., et, al. (2007)
4. Thai-Lao Lignite (Thail.) Co., Ltd.v.Government of 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2014)
5. Getma International v.Republic of Guinea (2017)
三、美國法院實踐的總結與評析
(一) 承認和執(zhí)行的主要理由
1. 前提:《紐約公約》第5條規(guī)定的自由裁量權
2. 原則的例外:明顯違反公平正義標準
(二) 承認和執(zhí)行的補充說理
1. 仲裁協(xié)議確認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
2. 區(qū)分首要管轄權和次級管轄權的禮讓原則
四、我國司法實踐的借鑒與思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已撤銷的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在域外“復活”的理據(jù)與規(guī)則[J]. 張美紅. 政治與法律. 2017(05)
[2]未竟的爭鳴:被撤銷的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J]. 傅攀峰. 現(xiàn)代法學. 2017(01)
[3]已撤銷仲裁裁決在“更加優(yōu)惠權利條款”下的承認與執(zhí)行[J]. 陳輝. 仲裁研究. 2015(03)
[4]已撤銷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執(zhí)行的美國實踐及借鑒[J]. 張美紅.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 2013(05)
[5]《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第5項的適用問題研究[J]. 韓平. 法學評論. 2011(03)
[6]論爭中的已撤銷國際商事仲裁裁決之承認與執(zhí)行[J]. 謝新勝. 北京仲裁. 2007(03)
[7]從克羅馬羅依案看國際仲裁裁決的撤銷與執(zhí)行[J]. 趙秀文. 法商研究. 2002(05)
本文編號:3364129
【文章來源】:經(jīng)貿法律評論. 2019,(02)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紐約公約》的條文解讀
(一) 文義解釋
(二) 體系解釋
(三) 目的及宗旨解釋
二、美國法院的不同實踐
(一) 獲得承認與執(zhí)行的司法判例
1. Chromalloy Aeroservices Inc.v.Arab Republic of Egypt (1996)
2. Corporación Mexicana de Mantenimiento Integral (“COMMISA”) v.Pemex-Exploracióny Producción (“PEP”) (2013)
(二) 拒絕承認與執(zhí)行的司法判例
1. Baker Marine (Nig.) Ltd.v.Chevron (Nig.) Ltd. (1999)
2. Martin Spier v.Calzaturificio Technica.S.p.A. (1999)
3. Termorio&Leas Co.Group S.A.E.S.P.v.Electranta S.P., et, al. (2007)
4. Thai-Lao Lignite (Thail.) Co., Ltd.v.Government of 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2014)
5. Getma International v.Republic of Guinea (2017)
三、美國法院實踐的總結與評析
(一) 承認和執(zhí)行的主要理由
1. 前提:《紐約公約》第5條規(guī)定的自由裁量權
2. 原則的例外:明顯違反公平正義標準
(二) 承認和執(zhí)行的補充說理
1. 仲裁協(xié)議確認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
2. 區(qū)分首要管轄權和次級管轄權的禮讓原則
四、我國司法實踐的借鑒與思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已撤銷的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在域外“復活”的理據(jù)與規(guī)則[J]. 張美紅. 政治與法律. 2017(05)
[2]未竟的爭鳴:被撤銷的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J]. 傅攀峰. 現(xiàn)代法學. 2017(01)
[3]已撤銷仲裁裁決在“更加優(yōu)惠權利條款”下的承認與執(zhí)行[J]. 陳輝. 仲裁研究. 2015(03)
[4]已撤銷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執(zhí)行的美國實踐及借鑒[J]. 張美紅.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 2013(05)
[5]《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第5項的適用問題研究[J]. 韓平. 法學評論. 2011(03)
[6]論爭中的已撤銷國際商事仲裁裁決之承認與執(zhí)行[J]. 謝新勝. 北京仲裁. 2007(03)
[7]從克羅馬羅依案看國際仲裁裁決的撤銷與執(zhí)行[J]. 趙秀文. 法商研究. 2002(05)
本文編號:33641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336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