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監(jiān)事會相關問題與職能優(yōu)化
【作者單位】: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分類號】:F279.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錢穎一;企業(yè)的治理結構改革和融資結構改革[J];經濟研究;1995年01期
2 孫永祥,黃祖輝;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績效[J];經濟研究;1999年12期
3 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企業(yè)內部控制理論的發(fā)展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福祥 ,楊之曙;公司治理和企業(yè)價值研究最新進展[J];證券市場導報;2004年06期
2 林鐘高,吳利娟;基于公司治理下的財務控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3 李致平,董梅生,肖轉喬;公司治理結構的內部機制與績效的關系[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王月欣;從財務控制演化談我國企業(yè)財務控制的完善[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鄧菊秋;論中國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6 王斌,袁琳;論競爭性股權結構與機構投資者在企業(yè)改革中的角色——從“所有者缺位”到“機構投資者補位”[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張華,鄢華;企業(yè)股權集中度的決定因素[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周清;民營企業(y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yè)研究;2001年08期
9 陳鷹,管萍;從股權結構談上市公司治理[J];商業(yè)研究;2002年17期
10 邱曉蕾;群聚區(qū)雇傭市場對信息不對稱的克服機制[J];商業(yè)研究;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鳳榮;談兆娜;;基于區(qū)域經濟的公司績效:對山東、浙江、廣東的對比分析[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孫飛;蒲實;;構建中國信托業(yè)高能多元優(yōu)化治理模式[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胡繼榮;杜景來;;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經濟學分析[A];2002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集[C];2002年
4 林建勝;;論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A];2003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輯[C];2003年
5 尤志涼;;淺析電算化會計的內部控制制度[A];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6年
6 董南雁;張俊瑞;;股權結構對審計意見類型的影響:一個實證檢驗[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李方遒;丁亦綺;;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合作協調[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8 王曙光;;中國經濟轉軌進程中的金融自由化[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戴璐;孫茂竹;;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價值的影響——基于大股東實際控制度的評價[A];公司財務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曙光;;中小企業(yè)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A];新經濟環(huán)境下的會計與財務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洋;公司治理結構與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鐘惠波;證券投資基金與上市公司治理[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夏云峰;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商品化生產論[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4 薛清梅;民營企業(yè)融資的戰(zhàn)略管理與制度變革[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5 闕偉成;中國股票市場發(fā)展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6 李青原;公司并購協同效應、影響成本與資產專用性[D];武漢大學;2005年
7 肖云祥;轉型期資本市場的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8 操艦;大股東與公司治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朱健;中國上市公司若干治理機制與公司價值關系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10 徐春立;企業(yè)資本結構戰(zhàn)略[D];天津財經學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德玉;公司制改造中公司治理與資本結構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2 鄒德英;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MBO)定價問題研究[D];東南大學;2004年
3 白罡;從控制權市場看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D];清華大學;2004年
4 張志華;企業(yè)家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征與公司治理結構安排[D];中央財經大學;2005年
5 張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代吉林;我國國有企業(yè)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研究與構想[D];暨南大學;2000年
7 胡雅蓓;西方各國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及對中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啟示[D];河北大學;2000年
8 彭紹宗;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優(yōu)化問題探討[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9 李士凌;風險投資及其在中國動作機制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10 張奇;資本結構調整——上市公司治理的新途徑[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曙光;控制內部人控制[J];經濟研究;1996年06期
2 劉遵義 ,錢穎一 ,銀溫泉;關于中國的銀行與企業(yè)財務重組的建議[J];改革;199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真,翟妮婭;完善我國監(jiān)事會制度的建議[J];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研究;2003年02期
2 袁敏;淺析監(jiān)事會相關問題與職能優(yōu)化[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年S1期
3 楊梅;;獨立董事與監(jiān)事會監(jiān)督溝通機制構建[J];金融經濟;2007年10期
4 徐子桐;獨立董事與監(jiān)事會的關系架構[J];法學;2001年07期
5 王宗正;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監(jiān)事制度之探討[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任海林;;如何完善公司制條件下的法人治理結構問題[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韓志國;上市公司更需要獨立監(jiān)事[J];金融信息參考;2002年05期
8 王新紅;論股份有限公司監(jiān)事會制度的完善[J];經濟體制改革;2003年02期
9 甘立志,謝娟;增強我國公司監(jiān)事會監(jiān)督有效性的幾點建議[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03年10期
10 萬福;公司治理重在完善監(jiān)事會制度[J];綿陽經濟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培林;;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文化影響分析[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2 史虹;;中國上市公司治理風險防范與公司治理監(jiān)督機制構建[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3 張卓元;;新世紀國企改革面臨的六大問題及深化改革設想[A];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演講討論稿)[C];2002年
4 許傳華;;城市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問題探討[A];首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韓丹;李強;;市場控制型與關系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成因比較[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B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西證監(jiān)局 衛(wèi)文省;監(jiān)事會應在公司治理中發(fā)揮更大作用[N];上海證券報;2007年
2 記者 時旭;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歡迎監(jiān)事會進駐[N];中國航天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鄭桂蘭;上市國企監(jiān)事會的困惑:只對單一股東負責[N];華夏時報;2010年
4 陳雪頻;陸雄文:中國的監(jiān)事會基本無效[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5 秦煒;公司監(jiān)事會發(fā)揮職能作用[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6 特約記者 陳傳武;隨州化工股份制企業(yè)監(jiān)事會監(jiān)人監(jiān)事[N];中國化工報;2000年
7 劉長琨;國有企業(yè)監(jiān)督機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N];首都建設報;2008年
8 記者 孫國棟;監(jiān)事會進駐中船重工[N];中國船舶報;2001年
9 賈振宏;中色建設集團歡迎國務院派駐監(jiān)事會[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1年
10 施蓓;公司監(jiān)事會虛化現象探因[N];首都建設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冬梅;公司治理結構運行與模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董奕;基于治理理論的上市公司監(jiān)控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徐大立;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模式設計與績效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4 司茹;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5 王俊杰;制度合法性與國有公司治理的“選擇性”路徑研究[D];上海大學;2009年
6 佐藤孝弘;論社會責任對公司治理模式的影響[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7 魏文培;獨資型國有控股公司治理結構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年
8 吳淑琨;公司治理、及其與公司管理的系統(tǒng)化模型和實證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1999年
9 龐梅;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10 張榮武;財務治理效率論[D];湖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少博;論國有獨資公司監(jiān)事會組成結構的優(yōu)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馮志虎;國有控股公司接管、監(jiān)事會與經營績效[D];云南財經大學;2009年
3 蔡競云;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監(jiān)督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4 袁傳信;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6年
5 藺小娟;國有公司監(jiān)事會制度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6 張娜;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獨立性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09年
7 趙紅梅;“二元”公司治理模式下審計委員會與監(jiān)事會運行機理研究[D];石家莊經濟學院;2007年
8 汪學高;國有企業(yè)監(jiān)事會制度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9 彭宇;應用積分卡為我國公司治理評分[D];清華大學;2004年
10 朱俊敬;公司治理結構的效率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324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53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