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法治社會和幸福中國
[Abstract]: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build a harmonious and prosperous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welfare protection, employment expansion, social security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oft environment of legal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and many legal documents, such as property Law, Company Law, Civil servant Law, Criminal Law Amendment and so on, have been promulgated in various legal systems. As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orm makes our country gradually establish the platform needed for the rule of law society.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a happy society, our country should continue to consolidate the concept of rule by law, cultivate citizen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nteractive system of legislation, judicature, law enforcement and legal supervision.
【作者單位】: 西南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軍強;熊謀林;蘇陽;;經(jīng)濟增長時期的國民幸福感——基于CGSS數(shù)據(jù)的追蹤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輝;;相對收入差距與中國居民主觀幸福感研究——基于中國社會綜合調查(CGSS)的數(shù)據(jù)分析[J];公共管理評論;2013年02期
2 賀京同;郝身永;;怎樣才能使落腳城市人群更幸福?——基于CHIPS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南開經(jīng)濟研究;2013年06期
3 羅豎元;;回顧與展望: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內涵、測量與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理論導刊;2014年03期
4 葉初升;馮賀霞;;幸福問題的經(jīng)濟學研究:進展與啟示[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5 麻寶斌;杜平;;社會正義測評:主題、內容與框架[J];理論探討;2014年02期
6 王慶;;我國公共品供給演變及缺失原因分析[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7 沈可;程令國;魏星;;居住模式如何影響老年人的幸福感?[J];世界經(jīng)濟文匯;2013年06期
8 李文彬;賴琳慧;;政府績效滿意度與居民幸福感——廣東省的實證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3年08期
9 徐映梅;夏倫;;中國居民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一個綜合分析框架[J];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美愛;基于休閑學視角的市民幸福感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2 郝身永;決策效用、感受效用與幸!碚摲治雠c中國實證[D];南開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閆加友;倫理視域下的老年人幸福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友華;茍瓊玉;郭暉;;中國農(nóng)村居民醫(yī)療保險差異及其生活態(tài)度研究——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shù)據(jù)[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5期
2 羅楚亮;;絕對收入、相對收入與主觀幸福感——來自中國城鄉(xiāng)住戶調查數(shù)據(jù)的經(jīng)驗分析[J];財經(jīng)研究;2009年11期
3 張旭;;一邊是反思,一邊是幸福 2011中國人幸福感大調查[J];小康;2011年11期
4 羅楚亮;;城鄉(xiāng)分割、就業(yè)狀況與主觀幸福感差異[J];經(jīng)濟學(季刊);2006年02期
5 官皓;;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絕對水平和相對地位[J];南開經(jīng)濟研究;2010年05期
6 邢占軍;;我國居民收入與幸福感關系的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1年01期
7 丘海雄;李敢;;國外多元視野“幸!庇^研析[J];社會學研究;2012年02期
8 朱建芳;楊曉蘭;;中國轉型期收入與幸福的實證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09年04期
9 邢占軍;;基于六省會城市居民的主觀幸福感研究[J];心理科學;2008年06期
10 王鵬;;收入差距對中國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分析——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百泉;;培養(yǎng)義務意識:公民法治教育的重心[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2 郝耀武;孫長春;;論現(xiàn)代法治精神[J];行政與法;2009年09期
3 謝文俊;王鑫;;法律信仰培植之中國語境——從法學教育改革談起[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陳媛媛;李立濤;;法治的文化基礎——尚法理念[J];法制與社會;2009年05期
5 徐浩;;從法律教育轉向法治教育 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J];職業(yè)技術;2006年20期
6 郭雪翔;論韓非“務法不務德”的教化思想[J];江淮論壇;2000年05期
7 孫麗英;法治教育的一個重要視角——剖析法治代價[J];運城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8 吳紅;;中國公民法律意識教育問題及法律意識教育內容的變革[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王恒;馮偉;;論德治教育與法治教育的關系研究[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09年07期
10 葉國平;付鳳蘭;;新農(nóng)村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整合[J];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長生;;構建法治社會防腐體系[A];新時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2 齊延平;;論法治社會中權力運行的底線道德與責任制度之關系[A];執(zhí)法責任制度研究——“完善責任制,,確保司法、執(zhí)法公正”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胡玉鴻;;法治社會與和諧社會的沖突與消解[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4 張一方;張志強;;知識經(jīng)濟時代和網(wǎng)絡化法治社會[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5 彭謙;王妍;靳曉曉;;淺談董必武同志“守法”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6 劉玉保;;論法治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系[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羅云鋒;;略論德治與禮法[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8 袁曙宏;;十六大以來我國依法治國的重大發(fā)展[A];財產(chǎn)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王世清;;和諧社會的法律特征及構建[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白云;;和諧社會下我國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于宛尼;開展尊重法治教育樹立法治權威[N];工人日報;2007年
2 黃山;著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法治社會建設[N];中山日報;2007年
3 石武;確立法治社會的理性基點[N];中國證券報;2007年
4 楊濤;“上書”只是公民表達訴求的渠道之一[N];工人日報;2007年
5 魏杰;法治社會的核心是尊重人權、財產(chǎn)、契約[N];中國改革報;2008年
6 清華大學教授 魏杰;法治社會的核心是尊重人權、財產(chǎn)和契約[N];北京日報;2008年
7 毛建國;法治社會需要更多“較真者”[N];中國社會報;2007年
8 市委黨校副教授 張立志;樹立法律權威 建設法治社會[N];新鄉(xiāng)日報;2008年
9 重慶市政協(xié)委員 李道純 重慶市渝中區(qū)政協(xié)委員 文波;法治社會 人們呼喚你[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10 本報評論員 黃小慧;信任只在法治社會才是一種理性博弈[N];亞太經(jīng)濟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付夏婕;論英國土地法律制度變遷與經(jīng)濟轉型[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黃洪旺;我國公眾立法參與的制度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3 陳章樂;社會主義法治化初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王寶治;當代中國社會權力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段凡;和諧社會建構的法權邏輯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6 焦應達;蘇聯(lián)法學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7 夏雨;法治的傳播之維[D];武漢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歐;經(jīng)濟轉型視野中的愛沙尼亞競爭法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2 樊麗君;現(xiàn)代公民法治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羅愛華;務工移民與我國法治社會的生成[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挺;法治社會與政府信息公開[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李劍;哈貝馬斯法律合法性理論及其對當下中國法治社會之觀照[D];湖南大學;2010年
6 曹雪飛;我國現(xiàn)階段法治建設中的法律移植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趙業(yè)福;我國法治化過程中的公民法律信仰問題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8 張軍;法治社會潛規(guī)則成因探究[D];重慶大學;2008年
9 潘雪江;潛規(guī)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文國;法治與德治的關系[D];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56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25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