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完善
本文關鍵詞: 股東代表訴訟 股東起訴資格 訴訟擔保 前置制度 激勵機制 出處:《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2003年“上市公司新都酒店案”是我國在司法上對股東代表訴訟的一種嘗試。2006年《公司法》修訂后確立了股東代表訴訟制度。2009年12月“小股東訴三聯(lián)集團侵犯*ST三聯(lián)權益案”被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準立案。作為我國《公司法》修訂后首例股東代表訴訟案,它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可是從法院立案到現(xiàn)在,案件審理比較緩慢。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立法還是比較原則、人們對其認識還有諸多不清楚之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對我國股東代表訴訟進行研究。 本文將分為四部分進行論述。 第一部分;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概述。這一部分里介紹了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定義、股東代表訴訟與股東直接訴訟的比較;闡述了股東代表訴訟的制度價值:對公司治理的改善;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第二部分;股東代表訴訟的產生、發(fā)展與境外立法之比較。這部分介紹股東代表訴訟的產生、發(fā)展和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在境外比較。其中重點介紹境外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中的起訴股東資格;股東代表訴訟的被告;公司的訴訟法律地位;前置程序;訴訟擔保;訴訟費用及負擔;訴訟和解;訴訟管轄權。 第三部分;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發(fā)展狀況評析。這一部分,介紹了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在立法、司法上的演進,并對當前股東代表訴訟發(fā)展困境的原因予以分析:在立法方面,對股東起訴資格沒有明確規(guī)定;被告范圍太窄;前置制度不完善;公司訴訟地位不清楚;訴訟管轄權不明確等等。在司法方面有無司法解釋,理解不一致等原因。在股東個人方面有缺乏激勵機制等因素。 第四部分;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完善對策。這一部分從以下個方面論述:要明確股東起訴資格:筆者認為股東資格應由單獨股東權和少數(shù)股東權相結合。對被告范圍的確定:筆者認為被告范圍宜為擴大。對于公司在訴訟中的地位;筆者認為把公司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為宜。我國《公司法》應明確我國股東代表訴訟的前置制度和代表訴訟擔保問題。論文對訴訟受理費、明確訴訟和解、訴訟管轄權問題和股東個人代表訴訟激勵機制方面進行了論述。
[Abstract]:2003 Xindu Hotel case of listed Company is an attempt of judicial action against shareholder's representative in our country. After the revision of the Company Law of 2006, the system of shareholder's Representative Action was established. On December 2009, "small shareholder v. Sanlian Group infringed St III" The joint rights and interests case was approved by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higher people's Court to file the case. As the first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awsuit after the amendment of the Company Law of China,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However, since the case was filed in court until now, the trial of cases is relatively slow. The legislation of shareholder's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s still a comparative principle, and people still have a lot of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 discuss.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shareholder's representative acti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hareholder's representative action and shareholder's direct a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stitutional value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The second part: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foreign legislation.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generation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Development and comparison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system abroad. The emphasis is on the qualification of suing shareholders; the defendant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Action;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ompany; the leading procedure; Litigation guarantee; Litigation costs and burden; litigation settlement; litigation jurisdiction. Part thre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n China.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evolution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n China.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are analyzed: in legislation, there is no clear stipulation on shareholders' qualification to sue; the scope of defendant is too narrow; the fro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position of company litigation is not clear; Legal jurisdiction is not clear and so on. There is no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judicial aspect, the reasons such as inconsistency of understanding, lack of incentive mechanism in the individual aspect of shareholders and so on. Part 4th;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hareholder's qualifi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shareholder's right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cope of the defendant should be expande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appropriate to regard the company as the third party without independent claim. 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should make clear the pre-system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action and the guarantee of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issue of litigation jurisdiction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hareholder's personal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are discussed.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22.291.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長鳳;;對我國股東代表訴訟當事人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1年16期
2 陳秋榮;;監(jiān)事代表訴訟理論及實踐——兼評最高法院《〈公司法〉規(guī)定(四)(征求意見稿)》第47條[J];法律適用;2011年07期
3 楊靖;魏瑋;裴悅君;孫寒;;公司法修訂以來公司訴訟案件審判實踐中疑難問題的調研報告[J];法律適用;2011年08期
4 朱羿錕;;董事會結構性偏見的心理學機理及問責路徑[J];法學研究;2010年03期
5 孫_";;證券民事賠償:何時是春天?[J];中國經濟快訊;2002年03期
6 趙衛(wèi)華;;弱勢股東及其法律保護制度——新《公司法》的進步與不足[J];焦作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7 劉小勇;;公司捐贈與董事的責任——美國法與日本法的啟示[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8 于蕾;秦賽;;完善我國公司治理的法律保障制度淺析[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9 巴一;張艷麗;;淺議股東代表訴訟制度[J];中國市場;2011年18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郭侃;張朝霞;;試析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2 劉晉;;淺談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3 邵暉;栗文華;;股東代表訴訟規(guī)制非公平關聯(lián)交易實務問題初探[A];投資者保護與公司治理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鄭文兵;;有限公司歸入權行使實務探討[A];投資者保護與公司治理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蔣賢志;;我國公司換股并購制度研究[A];使命與發(fā)展——第四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無錫市北塘區(qū)人民法院 陳寶萍;論股東代表訴訟制度[N];江蘇經濟報;2011年
2 北京市延慶縣人民法院 徐小飛;如何認定公司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的地位[N];人民法院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張煒;股東代表訴訟未受理成遺憾[N];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
4 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姜旭陽;股東代表訴訟中原告主觀善意的認定和處理[N];人民法院報;2011年
5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王惠玲;與股東代表訴訟費用相關的問題[N];人民法院報;2009年
6 徐駿;股東代表訴訟應提上日程[N];江蘇經濟報;2001年
7 記者 陳賦斌;股東代表訴訟扣緊高管神經[N];中國證券報;2005年
8 曾獻文;股東代表訴訟:投資者的“諾亞方舟”[N];檢察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李東平;股東替違規(guī)高管買單 訴訟制度亟待完善[N];證券時報;2003年
10 湯維建 戈 琦;確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幾個問題[N];人民法院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胡宜奎;股東代表訴訟中的公司參加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王月萍;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的制度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劉冬京;我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4 盧政峰;股東訴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李浩;股東派生訴訟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胡旭東;我國公司法的司法發(fā)展機制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芳;股東代表訴訟被告的基本問題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崔雅南;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1年
3 楊貴學;淺析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魏應杰;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
5 于立宇;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梁灝;股東代表訴訟當事人范圍界定[D];湘潭大學;2011年
7 桑林;股東代表訴訟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穆環(huán)宇;論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及立法完善[D];吉林大學;2010年
9 李穎怡;試論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立法完善[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10 武鐵凝;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37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53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