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法官評價制度之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1 18:20
本文關鍵詞:海峽兩岸法官評價制度之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現(xiàn)代司法制度下,法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法官在司法裁判過程中又可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包括司法腐敗、司法不公等違法或者不當行為,為維護司法公正,需要對法官進行監(jiān)督和評價,法官的錯誤行為要有責任機制予以追究,與此同時,法官在行使審判權時又需要獲得激勵,也要有激勵機制予以鼓勵。有關對法官進行評價的法官責任機制、法官退出機制、法官懲戒機制、法官考評機制和法官激勵機制等可以統(tǒng)稱為法官評價制度。從評價效果上來看,法官評價制度包括正面評價和負面評價兩種含義。不管是正面評價機制還是負面評價機制,法官評價制度的理論都會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評價”和“法官群體”。 本文從評價理論的判斷系統(tǒng)出發(fā),針對法官這一特殊群體所具有的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自由裁量權、專業(yè)知識的封閉性等審判規(guī)律和職業(yè)特征,對評價理論的內容和研究路徑進行了拓展,構建出了一種符合法官群體特征的法官全面評價制度,其次級評價機制包括司法裁判、行政裁判、自我評判、社會評判四種評價模式。四種評價模式只是純粹的理想型法官評價機制,在司法實踐中,具體的運行機制通常會表現(xiàn)出混合評價的模式。為了深入探究法官評價制度的內在邏輯、運行規(guī)律以及運行效果,本文論述和評析了臺灣地區(qū)法官評鑒制度產(chǎn)生、發(fā)展、形成的歷程、制度特色以及實際運行情況,并根據(jù)所構建的法官評價理論的理論框架對海峽兩岸法官評價制度進行了對比分析,進而對大陸地區(qū)法官評價制度的構建和發(fā)展提出了設想,以期對大陸地區(qū)關于法官評價制度的理論研究做出貢獻,同時能推動法官評價制度的實踐發(fā)展,最終為大陸地區(qū)法官評價制度的變革貢獻綿薄之力。 在文章結構上,本文共有九章,引言部分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問題的提出。第一部分闡述了本文的理論框架和研究范圍,在該部分,本文詳細論證了法官評價理論的構建過程。第二部分介紹了臺灣地區(qū)法官評鑒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和現(xiàn)行運行機制。第一部分論述了司法裁判模式的運行機制,重點評析了臺灣地區(qū)司法懲戒制度中可供借鑒的內容。第四部分對海峽兩岸行政裁判模式的運行機制進行了對比分析,具體包括臺灣地區(qū)的行政懲處制度和大陸地區(qū)的罷免制度、行政懲戒制度。第五部分對海峽兩岸自我評判模式的運行機制進行了對比分析,具體包括臺灣地區(qū)的評核制度和大陸地區(qū)的考核制度。第六部分對臺灣地區(qū)法官評鑒制度的特色進行了評析,具體包括個案評鑒原則、法官評鑒委員會和職務法庭三大特色。第七部分對海峽兩岸的法官評鑒案例進行了實證對比分析。第八部分對大陸地區(qū)法官評價制度的構建和發(fā)展提出了設想。在該部分,本文在對海峽兩岸法官評價制度對比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法官評價理論的內容,針對大陸地區(qū)法官評價制度的不足,對大陸地區(qū)法官評價制度的構建和發(fā)展提出了以下設想:構建司法裁判模式的運行機制、約束行政裁判模式的運行機制、完善自我評判模式的運行機制、創(chuàng)新社會評判模式的運行機制、設定評價禁區(qū)等內容。第九部分是本文的結語。
【關鍵詞】:法官評價 評價理論 司法裁判 行政裁判 自我評判 社會評判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26.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理論框架和研究范圍11-18
- (一) 評價理論11-14
- (二) 法官評價理論14-16
- (三) 研究范圍16-18
- 二、臺灣地區(qū)法官評鑒制度的發(fā)展演變歷程18-20
- (一) 法官評鑒制度的發(fā)展歷程18-19
- (二) 法官評鑒制度的具體運行機制19-20
- 三、司法裁判模式之運行機制20-24
- (一) 臺灣地區(qū)的司法懲戒制度20
- (二) 臺灣地區(qū)司法懲戒制度的特點20-21
- (三) 評析及借鑒21-24
- 四、行政裁判模式之運行機制24-29
- (一) 臺灣地區(qū)的行政懲處制度24
- (二) 大陸地區(qū)的罷免制度24-25
- (三) 大陸地區(qū)的行政懲戒制度25
- (四) 海峽兩岸行政裁判模式具體運行機制特點對比25-26
- (五) 評析及借鑒26-29
- 五、自我評判模式之運行機制29-33
- (一) 臺灣地區(qū)的評核制度29
- (二) 大陸地區(qū)的考核制度29
- (三) 海峽兩岸自我評判模式具體運行機制特點對比29-31
- (四) 評析及借鑒31-33
- 六、臺灣地區(qū)法官評鑒制度的特色及評析33-37
- (一) 個案評鑒原則33-34
- (二) 法官評鑒委員會34-35
- (三) 職務法庭35-37
- 七、法官評鑒案例及評析37-42
- (一) 臺灣地區(qū)法官評鑒案例及評析37-40
- (二) 大陸地區(qū)法官評價案例及評析40-42
- 八、大陸地區(qū)法官評價制度構建與發(fā)展的建議42-47
- (一) 構建司法裁判模式的運行機制42-43
- (二) 約束行政裁判模式的運行機制度43
- (三) 完善自我評判模式的運行機制43
- (四) 創(chuàng)新社會評判模式的運行機制43-45
- (五) 設定評價禁區(qū)45-47
- 結語47-49
- 參考文獻49-52
- 致謝52-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暉;法官考評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探討[J];法律適用;2004年08期
2 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法官考評制度 關于法官考評制度與評價制度的調研[J];法律適用;2007年12期
3 嚴仁群;美國法官懲戒制度論要——兼析中美懲戒理念之差異[J];法學評論;2004年06期
4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2004—2008)[J];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5年12期
5 王振華;張大群;張先剛;;馬丁對語篇語義的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0年10期
6 王祿生;;論現(xiàn)代型法官考評機制的建立——以四川省若干法院為實證依據(jù)[J];理論與改革;2012年03期
7 王振華;法庭交叉質詢中的人際關系——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情態(tài)”視角[J];外語學刊;2004年03期
8 胡建萍;對法官評價和考核體系的思考[J];人民司法;2001年02期
9 邱曉虎;唐聞聲;;基層人民法院考評機制之建立[J];人民司法;2007年05期
10 王宏;王明華;;法官內部考核機制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本文關鍵詞:海峽兩岸法官評價制度之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69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0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