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形勢下的審判公開 ——以網絡庭審直播為研究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16:08
在現(xiàn)代訴訟中,審判公開是一項基本的訴訟原則,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并且貫穿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在我國司法改革進程中,伴隨著輿論監(jiān)督的興起,民眾對與司法對話的渴求以及傳播技術和電子技術在審判公開過程的使用,電子卷宗、數(shù)字法庭、網上立案、QQ庭審……這些傳播科技發(fā)展時代出現(xiàn)的新鮮詞匯逐漸走入人民法院。電子屏幕公告系統(tǒng)、判決文書網上發(fā)布、網絡庭審直播、電子訴訟卷宗查詢系統(tǒng)等作為審判公開的新形式大力踐行和宣傳。其中尤以網絡庭審直播所發(fā)展的歷程最久,表現(xiàn)最為強勢。但在中國的制度現(xiàn)實下,對公正審判的現(xiàn)實需求與有些喧賓奪主的輿論監(jiān)督,其中的平衡甚為復雜。盡管從事和參與審判公開新形式的人們具有最善良和真誠的動機,并且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然而,從司法制度研究的角度出發(fā),審判公開的復雜性似乎被人們所忽視。對此,本文通過檢視我國既存的審判公開模式,藉由四個面向探討新形勢下我國審判公開的發(fā)展和路徑,包括:一、法庭開放網絡直播所涉的爭議及國內外之現(xiàn)況,透過文獻回顧,掌握美國、日本與德國的相關論爭,并就法庭開放程度、播放主導、公開對象和效果等進行比較,歸納審判公開新形式可能面臨的難題為何。二、從傳播效果研究觀察法庭開放網...
【文章來源】: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jié) 審判公開新形式的發(fā)展
一、審判公開傳統(tǒng)方式具體表現(xiàn)
二、審判公開新形式的發(fā)展迅速
第二節(jié) 審判公開新形式產生背景
一、輿論監(jiān)督的興起與審判公開的現(xiàn)實需求
二、司法改革的趨勢與審判公開的制度改革
三、傳播科技的發(fā)展與審判公開的形式革新
第三節(jié) 審判公開新形式對審判公開制度的挑戰(zhàn)
第二章 審判公開新形式之比較研究
第一節(jié) 庭審開放程度之比較——保守與革新
一、庭審播放態(tài)度趨向不同
二、庭審公開案件影響差異
第二節(jié) 庭審播放主導之比較——法院或媒體
第三節(jié) 庭審公開對象之比較——媒介之差別
一、美國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待遇有別
二、我國公開新形式對象選擇更為寬容
三、司法與民眾之間互動仍在積極摸索
第四節(jié) 庭審公開效果之比較——公開與公正
一、對法庭內之“霍桑效應”——正當程序之爭
二、對公眾(主要是網民)之影響——認知是否改變
三、輿論監(jiān)督對司法公正之影響——公開衍生問題
第三章 新形勢下審判公開的界限探析
第一節(jié) 新形勢下審判公開之定位
一、審判公開的涵義定位
二、審判公開的基礎定位
三、審判公開的價值定位
第二節(jié) 審判公開的界限探索
一、審判公開的案件范圍
二、審判公開的受眾范圍
第三節(jié) 審判公開所涉權利之平衡
一、知情權與隱私權的平衡
二、公正審判與新聞自由的平衡
第四章 新形勢下審判公開的路徑探析
第一節(jié) 原則:當事人本位
第二節(jié) 載體:選擇更全面
一、案件要避免雙重選擇
二、程序公開也應當有度
第三節(jié) 形式:多渠道溝通
第四節(jié) 內容:良性的互動
一、權力保障權利
二、權利制約權力
三、司法與民眾良性互動
結語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司法困境與司法和諧之沖突與解構——以對司法程序利用率的法社會學分析為切入點[J]. 楊娟.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6)
[2]公開審判制度調查報告[J].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康為民,尹魯先. 法律適用. 2007(07)
[3]司法改革應當以人為本——以民事訴訟為中心而展開的論述[J]. 湯維建,陳巍. 中國司法. 2007(02)
[4]庭審應該允許有選擇性地直播——與賀衛(wèi)方先生商榷[J]. 張澤濤. 法學. 2000(04)
[5]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實現(xiàn)[J]. 肖建國. 法學研究. 1999(03)
[6]對電視直播庭審過程的異議[J]. 賀衛(wèi)方. 中國律師. 1998(09)
[7]民事訴訟法的目的與司法的作用[J]. 竹下守夫,牟易,誠諉. 現(xiàn)代法學. 1997(03)
碩士論文
[1]公開審判制度研究[D]. 劉勝天.吉林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29368
【文章來源】: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jié) 審判公開新形式的發(fā)展
一、審判公開傳統(tǒng)方式具體表現(xiàn)
二、審判公開新形式的發(fā)展迅速
第二節(jié) 審判公開新形式產生背景
一、輿論監(jiān)督的興起與審判公開的現(xiàn)實需求
二、司法改革的趨勢與審判公開的制度改革
三、傳播科技的發(fā)展與審判公開的形式革新
第三節(jié) 審判公開新形式對審判公開制度的挑戰(zhàn)
第二章 審判公開新形式之比較研究
第一節(jié) 庭審開放程度之比較——保守與革新
一、庭審播放態(tài)度趨向不同
二、庭審公開案件影響差異
第二節(jié) 庭審播放主導之比較——法院或媒體
第三節(jié) 庭審公開對象之比較——媒介之差別
一、美國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待遇有別
二、我國公開新形式對象選擇更為寬容
三、司法與民眾之間互動仍在積極摸索
第四節(jié) 庭審公開效果之比較——公開與公正
一、對法庭內之“霍桑效應”——正當程序之爭
二、對公眾(主要是網民)之影響——認知是否改變
三、輿論監(jiān)督對司法公正之影響——公開衍生問題
第三章 新形勢下審判公開的界限探析
第一節(jié) 新形勢下審判公開之定位
一、審判公開的涵義定位
二、審判公開的基礎定位
三、審判公開的價值定位
第二節(jié) 審判公開的界限探索
一、審判公開的案件范圍
二、審判公開的受眾范圍
第三節(jié) 審判公開所涉權利之平衡
一、知情權與隱私權的平衡
二、公正審判與新聞自由的平衡
第四章 新形勢下審判公開的路徑探析
第一節(jié) 原則:當事人本位
第二節(jié) 載體:選擇更全面
一、案件要避免雙重選擇
二、程序公開也應當有度
第三節(jié) 形式:多渠道溝通
第四節(jié) 內容:良性的互動
一、權力保障權利
二、權利制約權力
三、司法與民眾良性互動
結語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司法困境與司法和諧之沖突與解構——以對司法程序利用率的法社會學分析為切入點[J]. 楊娟.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6)
[2]公開審判制度調查報告[J].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康為民,尹魯先. 法律適用. 2007(07)
[3]司法改革應當以人為本——以民事訴訟為中心而展開的論述[J]. 湯維建,陳巍. 中國司法. 2007(02)
[4]庭審應該允許有選擇性地直播——與賀衛(wèi)方先生商榷[J]. 張澤濤. 法學. 2000(04)
[5]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實現(xiàn)[J]. 肖建國. 法學研究. 1999(03)
[6]對電視直播庭審過程的異議[J]. 賀衛(wèi)方. 中國律師. 1998(09)
[7]民事訴訟法的目的與司法的作用[J]. 竹下守夫,牟易,誠諉. 現(xiàn)代法學. 1997(03)
碩士論文
[1]公開審判制度研究[D]. 劉勝天.吉林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293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02936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