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下檢察機關的證明標準
[Abstract]:The revised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March 2012 provides for the scope and manner of exclusionary rules for unlawful evidence, but the standard of proof by the prosecution authorities when the court applies the rule of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is not clear.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is guided by the "true and sufficient" standards established by the two high and third ministries in their 2010 provisions on the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in criminal cases. Whether all exclusions of illegal evidence should apply this criterion is debatable. The analysis of the proof standard of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should take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and the clarification of epistemology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When proving the legality of evidence,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of our country should apply "true" to the evidence of illegal words. The proof standard of "beyond reasonable doubt" can be applied to illegal physical evidenc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5.2;D92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光中,陳海光,魏曉娜;刑事證據制度與認識論——兼與誤區(qū)論、法律真實論、相對真實論商榷[J];中國法學;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華;客觀真實是訴訟證明的終極目標——訴訟證明標準之理性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2 顧承衛(wèi);楊小明;;為功利主義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體間性哲學視角下的德育觀[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5 周云水;;從《禮儀問答寫卷》看吐蕃倫理文化與儒家倫理的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6 趙天寶;;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芻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7 韓軼;;西方國家的刑罰目的觀及其對我國刑罰目的界定的啟示——兼論懲罰犯罪應界定為我國刑罰目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8 王圣揚;孫世崗;;西方訴訟證明標準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9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10 李學寬;郭志遠;;反傳聞規(guī)則對我國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長軍;;財產理論與建構和諧社會[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2 孔璋;;一體與獨立之爭論及檢察一體制論證[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單民;上官春光;;和諧語境下的職務犯罪偵查公開問題[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張紅梅;;試論死刑復核的法律監(jiān)督[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陳緒新;;“被迫現代性”與當代中國倫理精神重構——我們需要一種積極倫理學[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劉仁貴;;再論倫理與道德的關系[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杜早華;;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從自律與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田海平;;憲政倫理的問題意識與政治擔當[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9 鄒平林;杜早華;;在私人道德與制度倫理之間——“小悅悅事件”帶來的倫理反思[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趙一強;;契約和諧及其倫理實現[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朱新春;萊布尼茨自然有機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8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洪梅;論我國偵查程序中辯護權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學;2009年
3 李波;刑事人身檢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4 范園園;我國行政程序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玉玉;論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邈;突發(fā)事件中緊急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秦璐;網絡輿情引導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陳小虎;行動中的預防性法律:美國刑事訴訟中的審前服務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周緒峰;偵查人員程序性違法的舉證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樊崇義;客觀真實管見——兼論刑事訴訟證明標準[J];中國法學;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樂;馮衛(wèi)國;;比較法視野下西方國家檢察機關提起公訴證明標準考察——以完善我國檢察機關提起公訴證明標準為視角[J];唐都學刊;2011年02期
2 楊宇冠;;死刑案件證明研究[J];人民檢察;2010年10期
3 卞建林;李晶;;檢察機關排除非法證據的規(guī)范——基于預防和排除的雙重視角[J];政治與法律;2011年06期
4 詹安樂;;檢察機關排除非法證據的程序思考[J];新余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薛向楠;;對我國排除非法證據規(guī)定的幾點思考[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李建玲;;檢察機關行使逮捕權、公訴權的證據要求[J];政法論叢;2007年06期
7 楊宇冠;楊恪;;《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定》實施后續(xù)問題研究[J];政治與法律;2011年06期
8 陳瑩瑩;;審前程序中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J];行政與法;2011年05期
9 張元鵬;劉文峰;馬可;;論檢察機關如何應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的出臺對刑事案件發(fā)回重審的影響[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何強;呂小濤;;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論析[J];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祖祥;鄢志祥;;檢察機關的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初探[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2 張紅梅;;社會轉型期檢察機關的功能——兼論中國檢察機關檢察權的配置[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趙杉;趙艷;;檢察機關介入偵查引導取證機制的構建[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4 傅文魁;;檢察機關自身監(jiān)督制約機制建設[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于曉晴;袁春鵑;;“案件匯報與問答”崗位練兵模式之構建——以檢察機關偵查監(jiān)督部門的崗位練兵為視角[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課題組;許海峰;殷健;賈瑞生;鐘達先;呂丹;;檢察機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7 張朝霞;王志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視野中論檢察機關的刑事政策改進[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8 沈雪中;糜方強;樓麗;趙寶琦;;試論檢察機關捕訴機制改革[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張步洪;;檢察機關督促民事起訴研究——檢察職能基于法律平等保護原則介入社會管理的公法制度設計[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孫應征;劉國媛;;論我國檢察機關刑事訴訟監(jiān)督職能的拓展與完善[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永忠邋左寧;證明標準、起訴與不起訴標準的邏輯解讀[N];檢察日報;2008年
2 姜偉 何家弘 卞建林;證明標準的若干問題[N];檢察日報;2001年
3 劉照平;對民事案件證明標準的思考[N];江蘇經濟報;2003年
4 何志剛 丁艷 本報記者 胡新平;全市檢察機關集中批捕起訴一批“兩搶一盜”案件[N];撫州日報;2006年
5 劉燦忠;全省檢察機關強基固本抓基層[N];貴州日報;2007年
6 石順榮 龍清容;全州檢察機關著力提高執(zhí)法公信力[N];甘孜日報(漢文);2006年
7 沈靜芳;我區(qū)檢察機關加強和改進五項工作[N];內蒙古日報(漢);2006年
8 劉海森;為企業(yè)發(fā)展保駕護航[N];閩南日報;2006年
9 黃潤平;農五師檢察機關深化教育促轉變[N];兵團日報(漢);2008年
10 記者 劉邦德 通訊員 施堅軒;71名社會人士成為新一任檢察機關監(jiān)督員[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波;職務犯罪預防體系信息共享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楊圣坤;預防職務犯罪制度失靈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3 李辰星;行政執(zhí)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4 任文松;法律監(jiān)督權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5 謝佳宏;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吳鋒;刑事立案監(jiān)督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劉昌強;檢察委員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8 吳建雄;中國二元司法模式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9 虞潯;1997年以來中國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進程中上海的實踐與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10 余捷;職務犯罪偵查模式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健;冷暴力犯罪的證明標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2 胡洋;論非法證據排除中的證明責任與證明標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3 朱鳳達;證明標準與訴訟價值[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趙慧;論我國刑事訴訟證據規(guī)則的完善[D];山東大學;2006年
5 陳利;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研究[D];青島大學;2010年
6 任素賢;從法律真實和客觀真實論我國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確立及司法兌現[D];華東政法學院;2002年
7 尚粉紅;論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重構[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8 尹紅;論我國提起公訴證明標準的要求[D];湘潭大學;2003年
9 朱格林;試析有罪判決的證明標準[D];四川大學;2004年
10 馮新;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標準問題的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878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87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