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符號資本”的司法權威:反思與重建
本文選題:司法權威 + 權力合法性 ; 參考:《浙江社會科學》2013年07期
【摘要】:司法權威命題已經在學界討論了十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果和共識,但在本體論意義上,通行的權威理論仍存爭論,F(xiàn)有司法權威理論中隱含了"司法的權威性"這種認識框架,若轉向權威本身運作邏輯的層面加以理解和闡釋,則有可能開拓一種新的視角。本文將司法權威命題的討論引入權威理論框架,以布迪厄的符號資本理論作為參照,對權威本質加以剖析。依此理路展開,也就意味著司法權威的理論能夠利用權威理論的自身運作機理,而不囿于西方已臻成熟,但同時也僵化了的形式理性意義上的司法權威表征。以中國司法歷史的,同時也是實踐的邏輯為起點,擺脫既有的理論教條,重建契合自身實踐的理論。
[Abstract]:The proposition of judicial authority has been discussed in academic circles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some achievements and consensus have been obtained, but in the sense of ontology, the prevailing authority theory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existing theory of judicial authority implies the framework of "authority of judicature". If we turn to the level of operation logic of authority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it, it is possible to open up a new angle of view.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position of judicial authority into the framework of authority theory, taking Bourdieu's theory of symbolic capital as a reference to analyze the essence of authority. It means that the theory of judicial authority can make use of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theory of judicial authority, and not be confined to the representation of judicial authority in the sense of formal rationality, which is mature and rigid in the west. Taking the logic of Chinese judicial history and practi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we can get rid of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dogma and reconstruct the theory that fits our own practice.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敏娜;;以許霆案為視角探討當下中國法官職業(yè)化的必要性[J];消費導刊;2009年07期
2 李莉;;憲政架構下司法權威的重塑[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汪建成,孫遠;論司法的權威與權威的司法[J];法學評論;2001年04期
4 蔡國芹,蔡憲能;論中國司法權威的弱化與加強[J];嘉應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羅小蘭;;論司法獨立[J];甘肅農業(yè);2006年05期
6 羅小蘭;;論司法獨立[J];甘肅農業(yè);2006年06期
7 秦玉彬;龐敏英;;從獨立到權威——對司法獨立的一種反思[J];河北法學;2007年01期
8 葉俊青;李鵬;;論司法權威的生長[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崔雙平;;論司法權威流失的成因及消解[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10 張元鵬;劉文峰;;和諧社會與司法權威關系再探[J];北華航天工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慶華;田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維護司法權威的關系[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莊漢;周雅菲;;樹立司法權威,鑄就和諧社會——從董必武司法權威思想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3 魏俊哲;;強化司法權威:正當性基礎與制度建構[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4 李青春;;建立司法權威與推進地方法治化建設——從董老的法治思想觀切入[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5 王振清;胡浩立;;維護司法權威 構鑄和諧社會——從董必武的司法權威思想對促進審判工作的啟示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6 魏新璋;馮一文;;當前我國司法權威流失成因及其消解——基于董必武“司法因強制而權威”思想的分析[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7 路紅青;;論董必武的司法權威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8 張澤兵;;董必武司法權威法治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9 吳道敏;;繼承和發(fā)展董必武法律權威論在審判工作中增進司法權威[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10 劉蜜;;涉法信訪與司法權威的確立[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姜明安;司法權威不立,法治焉存[N];法制日報;2000年
2 記者王世心 張志華;支持公正司法 維護司法權威[N];人民法院報;2004年
3 記者 龍岳;維護司法權威 解決法院“執(zhí)行難”[N];孝感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劉嵐;市場經濟要強化司法權威[N];人民法院報;2001年
5 記者 趙翔 陳忠儀;促進司法公正 維護司法權威[N];人民法院報;2004年
6 王文武 潘其 宕子 楊海東;司法權威與輿論監(jiān)督不該人為對立[N];中國改革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李忠好 本報通訊員 周瑞平;旗幟鮮明地維護司法權威[N];人民法院報;2006年
8 滕兌憲;健全執(zhí)行威懾機制 切實樹立司法權威[N];銅川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張寬明;維護司法權威 推進依法治市[N];人民法院報;2004年
10 本報專稿 王俊民;維護司法權威要面對三大關系[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發(fā);司法權威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孫長春;司法權威的制度建構[D];吉林大學;2008年
3 劉李明;社會輿論的司法意蘊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4 謝阿桑;論當庭宣判[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5 唐世齊;刑事判決說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楊喜平;社會資本視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復旦大學;2008年
7 劉玉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8 李微;涉訴信訪制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9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張述元;論刑事審判監(jiān)督二重性及制度創(chuàng)新[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云云;司法權威提升的路徑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君斌;我國弱勢司法權威的表現(xiàn)與改善途徑[D];浙江大學;2011年
3 陳慧慧;中國語境下傳媒對于司法權威的克制與參與重構[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婁雪梅;論司法權威的建立[D];山東大學;2011年
5 劉瑞芳;論司法權威的弱化[D];內蒙古大學;2012年
6 姜楨祥;論司法權威的維護與提升[D];山東大學;2012年
7 姜靈芝;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復興”與司法權威[D];蘇州大學;2012年
8 鞠艷;論民事訴訟中的抗訴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田璐;民事執(zhí)行中的暴力抗法[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10 田春陽;我國民事再審程序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238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2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