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裁判與民意沖突的成因分析與思考
本文關鍵詞: 法院裁判 民意 沖突 出路 出處:《理論視野》2013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法院裁判與民意發(fā)生沖突的成因主要包括:轉(zhuǎn)型社會矛盾多發(fā)與司法腐敗現(xiàn)象存在、公民權利意識增長與表達自由渠道的暢通、司法專業(yè)化與大眾化的分離等。法院裁判與民意沖突問題是由個案問題所暴露出的社會問題的集中反映。解決問題的出路應當從遏制司法腐敗、改革公民參與審判的制度、增加審判程序制度本身的公正性、完善民意溝通機制等方面尋找。
[Abstract]:The causes of conflict between court decis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inly include: the frequent contradictions in transitional society and the existence of judicial corruption, the increase of citizens' awareness of rights and the unimpeded channels of freedom of express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court decision and public opinion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 problems exposed by individual cases.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should be from containing judicial corruption and reforming the system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rial. To increase the fairness of the trial procedure itself, improve the public opin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earch.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國家行政學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法院裁判與民意沖突解決機制》(編號:11YJA82012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孫笑俠;法律家的技能與倫理[J];法學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玉浪;;勞動報酬談判權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2 胡興元;;法律思維的本體解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宋貽強,杜月秋;司法職業(yè)共同體界說[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季衛(wèi)東;;法律程序的形式性與實質(zhì)性——以對程序理論的批判和批判理論的程序化為線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嚴存生;;法治社會的“法”與“治”[J];比較法研究;2005年06期
6 石磊;淺論法律教育的人文價值[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4年S1期
7 陳羽;法律職業(yè)共同體建構的反思[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陳君;;法律本科教育中的法律思維培養(yǎng)[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王淑榮,黃文藝;論法律職業(yè)家素養(yǎng)[J];長白學刊;2003年06期
10 李德恩;;論司法民主與現(xiàn)代司法理念之圓融——以陪審制度為視角的比較研究[J];長白學刊;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恒;;檢察官職業(yè)道德建設略論[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鄭磊;;兩個村莊的村民政治——以農(nóng)民的選舉權意識為契入點[A];新農(nóng)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葉安東;;我國審判權共享之現(xiàn)狀、困境及其出路——以合議制的案件審理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賀衛(wèi)方;;司法改革中的上下級法院關系[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nóng)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左衛(wèi)民;周長軍;吳衛(wèi)軍;;法院內(nèi)部權力結構論[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nóng)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6 畢惠巖;;法官素質(zhì)與獨立審判原則的實現(xiàn)[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nóng)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謝暉;;高等法學教育目標:精英還是大眾[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8 汪慶紅;;論董必武的司法相對獨立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9 王宏綱;;論人民陪審制度的價值——兼論董必武的人民陪審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10 李亞蘭;王晨;;和諧社會構建下的行政訴訟基本原則[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雪樵;經(jīng)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郭響宏;俄國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日華;裁判客觀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尹曉紅;我國憲法中被追訴人獲得辯護權之保障[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李健;論法官的主體性[D];復旦大學;2011年
7 陳誠;論憲法的綱領性條款[D];浙江大學;2011年
8 寧潔;法倫理學:學科抑或思想[D];湘潭大學;2011年
9 呂洪民;中國陪審制度的困境與重生[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琦;民事審判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嘉楠;職業(yè)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趙旋;論中國特色審判方式的確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偉;論辯護律師豁免權[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雷;論我國酌定不起訴制度的不足與完善[D];蘇州大學;2010年
5 平安輝;關于我國法官遴選制度的思考[D];蘇州大學;2010年
6 文溪;逃稅罪疑難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周佳怡;中國律師職業(yè)的歷史變遷及現(xiàn)狀問題評述[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鄧映;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田華;民意與司法獨立原則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D];山東大學;2010年
10 楊杰;法律職業(yè)群體與法治現(xiàn)代化[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秀武;“歐化”與日本明治時代的知識分子[J];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02期
2 孫笑俠;司法權的本質(zhì)是判斷權——司法權與行政權的十大區(qū)別[J];法學;1998年08期
3 孫笑俠;法律家的技能與倫理[J];法學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亞男;;論司法獨立與輿論監(jiān)督[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0年13期
2 滕彪;;司法與民意:鏡城突圍[J];同舟共進;2008年07期
3 栗克元;中國刑事審判改革方式之我見[J];中州學刊;2001年04期
4 左德起;賀明峰;;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困境及出路——以刑訊逼供為主視角[J];證據(jù)科學;2010年03期
5 王華梅;;司法如何正確對待民意[J];天津人大;2010年12期
6 陸啟榮;;我國行政審判的困境與出路[J];魅力中國;2009年04期
7 楊志強;;法官如何在民意中保持司法的公正[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04期
8 雷安軍;謝素s,
本文編號:1550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5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