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之權衡:宋朝州級審判中的“檢法”環(huán)節(jié)探論
本文關鍵詞:法之權衡:宋朝州級審判中的“檢法”環(huán)節(jié)探論
【摘要】:中國古代司法體制中存在兩個特點:一是司法與行政不分;二是法官實行等級制,這就決定了審權與判權糾結在一起的法系特性。但宋朝地方州府實行鞫讞分司制度,審訊權為鞫司行使,檢法權為讞司行使,使審權與判權出現(xiàn)相當程度的分離。宋朝州級司法中,檢法構成權衡法條是否適用的單獨環(huán)節(jié),司法參軍成為履行檢法職能的專職法官。檢法權地位的突出,促進了宋朝州府司法中犯罪量刑認定的科學程度,這是宋朝地方司法比較清明的重要歷史原因。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
【關鍵詞】: 宋朝 “檢法” 審判制度 司法參軍
【基金】:教育部基地項目“宋代地方法制研究”(10JJD770009) 國家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宋朝地方司法結構變革與治理效能研究”(11CFX0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9;K244
【正文快照】: 中國古代傳統(tǒng)司法體制中,一直存在兩個規(guī)律:一是司法與行政不分;二是法官實行等級制,這兩個規(guī)律反映在審判制度上,就是每一級法官在審理案件之后,都要提出判決的初步意見,審理過程包含了罪名認定、法條引用和懲罰量刑等多個方面。但是宋朝卻形成特殊的地方審判制度,在州級實行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恒展;;《毛大!繁臼驴颊揫J];蒲松齡研究;2009年01期
2 趙愛華;;千載黃粱夢,悠悠文士心——從“黃粱夢”故事看封建時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3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4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5 胡蓮玉;從《明悟禪師趕五戒》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寫論馮夢龍的藝術成就[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6 吳海濤;北宋時期汴河的歷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7 張金銑;南漢史料史籍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8 張光輝;明代的首犯與從犯[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9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吳曉萍;略論地緣政治與北宋外交[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齊;;《五岳真形圖》的成立——以南岳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劉珊珊;;北宋城市演進中的經濟影響[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3 萬明;;明代稅票探微——以所見徽州文書為中心[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4 劉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種類、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5 李凇;;跨過“虎溪”——從明憲宗《一團和氣圖》看中國宗教藝術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王建軍;;教育與政治:元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辦之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李軍;;晚唐涼州控制權轉移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8 李志鴻;;試述朱熹的荒政思想和荒政實踐[A];閩學與武夷山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高建立;;從心性論看朱熹對佛學思想的吸收與融會[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田智忠;;即氣論仁——朱子仁學思想的精神特質[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曹志紅;老虎與人:中國虎地理分布和歷史變遷的人文影響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軼芳;葉夢得及其詞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胡葉娟;現(xiàn)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產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魏蔚;關于契丹建遼的幾個重大史實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霍旭東;從汝窯、修內司窯和郊壇窯的技術傳承看宋代瓷業(yè)的發(fā)展[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丁亮;明代役的結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宋浩;論岳飛歷史地位的變遷[D];湘潭大學;2010年
9 魏姍;晚唐“二曹”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黃艷春;胡宿及其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64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964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