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律學的內(nèi)容與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4 06:26
本文關鍵詞:明清律學的內(nèi)容與方法研究
【摘要】:明清兩代處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末期,在學術方面,兩代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整理,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發(fā)展。明清兩代的律學研究也是在繼承前代的律學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兩代的律學研究成果斐然。從明清兩代的律學文獻中可以看出,明清律學研究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采用的方法也比較科學合理。就內(nèi)容而言,明清律學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法律制度從立法、法制演變、法典解釋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還提出了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法律思想,并通過自己的著述等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明清兩代的法制實踐狀況。就方法而言,明清律學一方面堅持了儒家思想指導下的方法論,另一方面運用多種解釋法律的方法,并通過比較和歷史考證來全面解釋法律,使我們能夠更加清晰的理解明清兩代法典的具體含義。可以說,明清兩代的律學對我們的法律史研究有很大的價值。
【關鍵詞】:明清律學 研究內(nèi)容 研究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29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一、論文選題的理由和意義7
- 二、國內(nèi)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7-9
- 三、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目標9-11
- 第一章 明清律學的發(fā)展概況11-19
- 一、傳統(tǒng)律學簡述11-14
- (一) 律學的概念11-13
- (二) 律學的發(fā)展簡史13-14
- 二、明代法制、學術與律學發(fā)展概況14-16
- (一) 明代的法制狀況14-15
- (二) 明代的學術研究15
- (三) 明代律學的成果15-16
- 三、清代法制、學術與律學的發(fā)展概況16-19
- (一) 清代的法制狀況16-17
- (二) 清代的學術研究17-18
- (三) 清代律學的發(fā)展概況18-19
- 第二章 明清律學的內(nèi)容:法律制度層面19-28
- 一、立法層面的研究19-21
- (一) 立法原則的探討19-20
- (二) 立法情況的記載和反映20-21
- 二、法律演變的研究21-24
- (一) 法律繼承的研究21-22
- (二) 法制變化的研究22-23
- (三) 法律發(fā)展的總結(jié)23-24
- 三、法典解釋24-28
- (一) 解釋法律的必要性24-25
- (二) 法典解釋的效力25-26
- (三) 解律原則26-28
- 第三章 明清律學的內(nèi)容:法律思想和法律實踐層面28-40
- 一、對于法律的認識28-33
- (一) 對法律與律條本質(zhì)的思考28-30
- (二) 對法律特點的闡述30
- (三) 對法律漏洞和矛盾的認識30-31
- (四) 豐富的刑罰思想31-33
- 二、先進的律學思想33-35
- (一) 重視法律作用的思想33
- (二) 倡導發(fā)展律學的思想33-35
- 三、積極的法律實踐思想35-40
- (一) 提高司法官員的個人素質(zhì)35-36
- (二) 對司法原則的闡述36-37
- (三) 法律實施狀況的反映37-38
- (四) 對于法律實施狀況的評判38-40
- 第四章 明清律學的研究方法40-52
- 一、儒家思想指導下的方法論40-42
- (一) 律學家儒士身份對律學的影響40-41
- (二) 經(jīng)學研究方法對明清律學的影響41-42
- 二、多樣化的法律解釋方法42-45
- (一) 文義解釋42-44
- (二) 體系解釋44-45
- (三) 當然解釋45
- 三、法律比較的方法45-47
- (一) 微觀的法律比較46
- (二) 宏觀的法律比較46-47
- 四、歷史考證的方法47-52
- (一) 梳理法律發(fā)展脈絡47-49
- (二) 對重要制度的追本溯源49-50
- (三) 對前人學術成果的借鑒50-52
- 結(jié)語52-53
- 參考文獻53-56
- 致謝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晉藩;;明清律“講讀律令”的啟示[J];比較法研究;2011年01期
2 何勤華;《讀律佩夶》評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3 沈嵐;中國古代律學淺論[J];蘭州學刊;2005年01期
4 蔣集耀;;中國古代魏晉律學研究[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0年03期
,本文編號:9098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90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