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土地征收制度的比較及啟示
本文關鍵詞:中美土地征收制度的比較及啟示
【摘要】:通過對中美兩國土地征收制度的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對征地目的界定比較明確,我國較為抽象概括;美國以"最高最優(yōu)用途"和"公平市場價值"為補償原則,我國以"公平補償"為基本原則;美國根據(jù)土地本身的經濟價值和因征收而造成的其他損失確定補償范圍,我國主要依據(jù)征地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為補償范圍;美國以貨幣作為主要的補償方式,我國采用貨幣和實物補償相結合的方式。完善我國土地征收制度,需要制定統(tǒng)一的土地征收法;嚴格定義和界定公共利益范圍;遵循市場規(guī)律,改革補償制度,采取公平補償原則,合理制定補償標準;進一步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建立以社會保障和就業(yè)為主體的多元化保障體系,充分考慮農民的選擇權和參與權。
【作者單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別經濟與國際商務研究中心;
【關鍵詞】: 土地征收 征地制度 美國
【基金】:重慶市社科規(guī)劃一般項目“城鄉(xiāng)一體化背景下我國征地法律制度變遷和創(chuàng)新研究”(2013YBFX105),項目負責人:衡愛民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城鎮(zhèn)化背景下我國征地補償機制及其完善研究”(2013M531942),項目負責人:衡愛民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中美土地征收制度比較研究”(SISUZD1402),項目負責人:衡愛民
【分類號】:D922.3;D971.2
【正文快照】: 在我國,征地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此后陸續(xù)頒布實施了系列規(guī)章制度,如:國家建設用地的辦法(1953)、土地征用辦法(1958)、國家建設用地征用條例(1982)、土地管理法(1986)、土地管理法(1999)、土地管理法(2004)[1],以及2014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珍貴;美國土地征用制度[J];中國土地;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成喜;陳銀蓉;;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的界定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年12期
2 趙承輝;劉爽;;發(fā)達國家失地農民問題探討[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年12期
3 王佳;;現(xiàn)行土地征用制度中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4 王太高;土地征收制度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4年06期
5 衡愛民;;從比較法視角看中國土地征收制度之完善[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6 衡愛民;;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11期
7 陳和午;土地征用補償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借鑒[J];調研世界;2004年06期
8 聶嬰智;;公共利益解讀及國際借鑒[J];法學雜志;2009年03期
9 歐世建;蔣鳳誠;;美國的土地征用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法制與社會;2006年19期
10 周小桃;;物權法構架下征收制度之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祥琪;我國征地補償機制及其完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心良;基于農民滿意度的征地補償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廖丹;作為基本權利的居住權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4 徐唐奇;農地城市流轉中農民集體福利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王紅建;土地征收立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6 汪暉;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7 蔣文華;多視角下的中國農地制度[D];浙江大學;2004年
8 王洪波;系統(tǒng)化耕地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9 陳天寶;中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10 高漢;集體產權制度下的農地征用[D];復旦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志科;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侃;不同類型失地農民征地補償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張麗妍;我國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俞琳潔;無錫市失地農民的安置與保障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左弦;我國土地征收過程中政府行為及職能定位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楊夏冬;征收征用中公共利益的界定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彥彬;蘇州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賀斐;我國土地征收補償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譚建萍;國有土地征收的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慶敦;失地農民就業(yè)與生活保障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伶俐;;改革我國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0年18期
2 許英;;我國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研究述評[J];中國集體經濟;2012年16期
3 姜飛燕;董蔚;李金枝;;我國現(xiàn)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對策[J];唐山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陳章銳;屠世超;;農村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思考[J];北方經濟;2006年11期
5 王懷勇;;康復我國土地征收制度的方案論證——從土地回轉制度的視角觀察[J];學術論壇;2006年06期
6 張海偉;王艷慧;;論我國土地征收制度的問題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6年22期
7 石岳;;淺論我國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6年24期
8 柏欣;;改革現(xiàn)行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思考——以保護農民利益為視角[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9 蔣敏露;;淺談我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的立法完善[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5期
10 權小虎;;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經濟學分析[J];當代經濟;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永超;;完善我國土地征收制度的立法建議[A];中國土地學會625論壇-第十八個全國“土地日”:堅守耕地紅線,節(jié)約集約用地,,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fā)展的新機制論文集[C];2008年
2 張新江;;現(xiàn)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問題及土地征收中農民權益保障的探討[A];2005年山東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劉素麗;;新世紀我國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初探[A];節(jié)約集約用地 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C];2005年
4 成德寧;;改革農村土地征收制度,優(yōu)化城市擴展模式[A];“財富的生產和分配:中外理論與政策”理論研討會暨中國經濟規(guī)律研究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時三帥;宋紅霞;;基于我國的土地征收制度論當前征地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新時期河南土地供需態(tài)勢與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論壇文集[C];2008年
6 馬賢磊;諸培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fā)展權配置與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委托代理視角[A];節(jié)約集約用地及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2009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黃毅平;;淺議現(xiàn)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A];科學合理用地 人地和諧相處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程芳芳;;房屋拆遷沖突法律問題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2011年第1輯)[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肖萬春 中湖南省委黨校 湖南行政學院決策咨詢中心主任 教授 裴林 中湖南省委黨校 湖南行政學院政治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加快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N];中國經濟時報;2013年
2 中湖南省委黨校 肖萬春 湖南行政學院 裴林;加快以市場化為導向 推動土地征收制度改革[N];農民日報;2013年
3 李曉亮 秦淮川;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曙光初現(xiàn)[N];法制日報;2012年
4 魯秀琳 戴燕;對現(xiàn)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思考[N];江蘇經濟報;2003年
5 特約記者 于嘉華;改革土地征收制度要保障農民合法權益[N];協(xié)商新報;2008年
6 省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 徐漢明;“兩型社會”考量土地征收制度改革[N];湖北日報;2009年
7 趙佩星;省專項督查組在我市檢查征地拆遷制度規(guī)定落實情況[N];晉中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許迎春;中美土地征收制度比較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2 張明;農民權利保護視野下的土地征收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冉友敏;我國土地征收制度的現(xiàn)狀及完善[D];貴州大學;2007年
2 喻翔;農村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問題與對策[D];云南財經大學;2009年
3 年秀慧;土地征收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關秀獻;論我國土地征收制度的立法構建[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學華;土地征收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6 李e
本文編號:9009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900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