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羅馬法中人的尊嚴及其影響——以dignitas為考察對象
本文關鍵詞:論羅馬法中人的尊嚴及其影響——以dignitas為考察對象
【摘要】:人的尊嚴是多重社會關系的復合,可以分為秩序性尊嚴和人性尊嚴。在古羅馬最為發(fā)達的是秩序性尊嚴,人民在理想的政體中享有不同的秩序性尊嚴,并且人們的法律地位或積極或消極地受其影響,私法上的權利義務配置因尊嚴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體現了法律對人的個體性特征的關注。人因其理性而超越動物,并因此而享有人性尊嚴,人性尊嚴不僅要求他人尊重其人格,還對享有者的行為構成一定的約束,這構成了斯多亞哲學和倫理學的一部分,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人的尊嚴 秩序性尊嚴 人性尊嚴
【分類號】:D904.1
【正文快照】: 作者史志磊,廈門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廈門361005)一、人的尊嚴的內涵人的尊嚴在當前的學術界成了智力的競技場,參賽者包括法學界、哲學界、倫理學界等領域的學者。然而在現代社會,特別是在法學和生命倫理學中,人的尊嚴無處不在,具有絕對基礎性的特征,很難清晰且明確地進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裔昭印;呂建萍;;古羅馬托加的演變及其象征意義[J];世界歷史;2010年05期
2 文學平;;論尊嚴的內涵及其類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3 王利明;;人格權法中的人格尊嚴價值及其實現[J];清華法學;2013年05期
4 韓德強;;人的秩序性尊嚴之構成——論尊嚴形態(tài)在不平等社會關系中的現實性[J];文史哲;2008年03期
5 李祖軍;自由心證與法官依法獨立判斷[J];現代法學;2004年05期
6 薛軍;;人的保護:中國民法典編撰的價值基礎[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7 甘紹平;;作為一項權利的人的尊嚴[J];哲學研究;2008年06期
8 張紅;童航;;侵害生命權之喪葬費賠償研究[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2年03期
9 尤爾根·哈貝馬斯;鮑永玲;;人的尊嚴的觀念和現實主義的人權烏托邦[J];哲學分析;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其海;;蒲松齡的德性品質初探[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孫顯元;;“向錢看”的經濟正當性與道德正當性[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錢善剛;;身行據亂 心寫太平——康有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陳鏘明;跨文化交際中的服飾詞語[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5 鄭亞莉;;道德選擇—主體性道德教育的內在訴求[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6 李衛(wèi)東;;論幸福的社會屬性[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吳先伍;理性與情感:亞里士多德與孟子倫理思想的差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莫良元;周阿紅;黃茜;;現代自由心證制度的科學品格和價值維度[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趙紅;郭淑新;王義芳;;高校知識女性的道德困惑及道德自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蒲德祥;;幸福組織: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早華;;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從自律與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汪其昌;;信托財產權制度的特質及其經濟學分析[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季丹丹;郝樂祥;;論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4 高國希;;論個人品德[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晏輝;;論中國倫理學的三種形態(tài)[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孫桂麗;;也談教育學術人生——學術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徐衛(wèi)紅;;從康德的角度看現代道德教育的一個誤區(qū)[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全體輔導員;;華僑大學90后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壓力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8年
9 張愛華;張有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韓志偉;;生產與技術: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嬗變[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3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8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昱;中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契約治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驗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敬宇;中國道教社會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劉笛;論道德義務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鄭艷艷;社會進步標準的當代闡釋[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劉微;中古羅馬天主教會經濟倫理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麗英;因利誠信與因義誠信[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孫歡;政治參與的倫理維度[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常春;中國股票市場制度建設中的公平問題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肖勁舟;馬克思和諧理論視角下中道思想的當代價值[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琪;論我國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合理運用[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春玲;死亡賠償請求權基礎研究[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2 薛軍;“無財產即無人格”質疑[J];法學;2005年02期
3 屈茂輝;武彬;;受害人近親屬缺位的死亡賠償法律問題[J];法學;2008年02期
4 冉艷輝;;確定死亡賠償金標準應以個體的生命價值為基準[J];法學;2009年09期
5 ;周慶安訴王家元、李淑榮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J];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2年05期
6 趙敏;;近親屬請求死亡賠償的法理基礎[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劉興桂;;略論人權問題[J];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1年S1期
8 孔亭;;《論人的尊嚴》一書評介[J];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9 石春玲;;財產權對人格權的積極索取與主動避讓[J];河北法學;2010年09期
10 尹田;論人格權的本質——兼評我國民法草案關于人格權的規(guī)定[J];法學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龔向和;董宏偉;;人性尊嚴與農民平等權的保護[J];時代法學;2010年02期
2 韓德強;郝紅梅;;論人性尊嚴在憲法中的內涵、屬性及功能[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龍晟;羅廣院;;試論以人性尊嚴為范式的法學教育[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年03期
4 楊成銘;郭雨城;;人性尊嚴的價值與當代中國保護人性尊嚴的途徑[J];學習與探索;2011年04期
5 董疆;;人性尊嚴:程序法制豈能無視?[J];民事程序法研究;2011年00期
6 侯宇;;論人性尊嚴的憲法保障[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莊世同;;法治與人性尊嚴——從實踐到理論的反思[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9年01期
8 ;馬克思的人性尊嚴理論[J];公安研究;2009年05期
9 李忠夏;;人性尊嚴的憲法保護——德國的路徑[J];學習與探索;2011年04期
10 汪進元;;論憲法的人性尊嚴原則[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伍勁松;;論行政法上人性尊嚴保障原則[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楊先恒;;人性尊嚴與犯罪嫌疑人之刑事處遇[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侯且岸;“尊嚴”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啟蒙(上)[N];學習時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王少華;倡導為殘疾人提供平等就業(yè)機會[N];中國企業(yè)報;2014年
3 王立峰;保障人權不應忽視被羈押者[N];學習時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董疆;論程序法制之人性尊嚴及其保障體系[D];蘇州大學;2006年
2 陳慧;論克隆人技術與人性尊嚴的關系[D];山東大學;2011年
3 王寬;論作為權利價值的人性尊嚴[D];山東大學;2012年
4 錢博;人性尊嚴在行政執(zhí)法中的實現[D];浙江大學;2011年
5 王林智;行者的尊嚴[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6 陳浩;資金交付行政中的資格認定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王宏;論憲法上的人格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孫婷婷;“安樂死”及其合法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李卿;民生的權利化:以生存權為例[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790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679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