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法的界定 ——以社會權保障為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3-23 06:55
社會法的出現(xiàn),突破了法律部門之間舊有的疆界。我國社會法學研究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研究成果很少,對社會法的界定還缺乏高度的嚴謹性與一致性,這影響到社會法學理論的建構和對這一領域具體問題的研究,制約社會法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本土與域外法律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對社會法這一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中出現(xiàn)的新范疇,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其實質,認識其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社會法的界定是研究社會法的邏輯起點,是社會法學中具有根本性的問題。本文從界定社會法的進路選擇入手,以社會權的保障為視角,對社會法進行界定。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界定社會法的主要觀點及評析。該部分歸納界定社會法的主要觀點,比較各種觀點的進路選擇,在此基礎上分析各種進路選擇的利弊,論證以法益為界定進路所具有的優(yōu)越性。 第二部分,界定社會法的進路選擇——以社會權保障為視角界定社會法。該部分在確定社會權的涵義及種類的基礎上,分析社會權的演進過程,論證社會權的義務主體、社會權在國內的法律保障機制、傳統(tǒng)私法的局限性及保障社會權的立法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由于社會權與社會法之間具有密切的相關性,社會權是統(tǒng)轄社會法各個組成部分的靈魂,是社會...
【文章來源】: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界定社會法的主要觀點及評析
一、界定社會法的主要觀點
(一) 社會法是公法與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
(二) 社會法是社會政策法
(三) 社會法是自然人基本生活權利保障法
(四) 社會法是弱勢群體保護法
(五) 社會法是生存權保障法
(六) 社會法是保護公民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法
(七) 社會法是社會保障法或社會安全法
二、對以上觀點的評析
(一) 以法的分類為界定進路
(二) 以立法目標為界定進路
(三) 以保護對象為界定進路
(四) 以法益為界定進路
第二部分 界定社會法的進路選擇——以社會權保障為視角界定社會法
一、社會權及其演進
(一) 社會權的涵義
(二) 社會權的種類
(三) 社會權的演進
二、社會權的義務主體分析
(一) 社會權的主要義務主體——國家
(二) 社會權的其他義務主體
三、社會權保障的法律機制及對社會法生成的影響
(一) 社會權的立法保障機制
(二) 社會權的執(zhí)法保障機制
(三) 社會權的司法保障機制
(四) 社會權的國際保障機制
四、保障社會權的立法
(一) 傳統(tǒng)私法的局限性
(二) 保障社會權的立法
五、社會權與界定社會法的進路選擇
(一) 社會權與社會法的產生具有相同的歷史背景
(二) 社會權觀念催生了社會法
(三) 社會法對社會權的實現(xiàn)具有保障作用
(四) 社會權是將社會法各個領域聯(lián)結起來的紐帶
第三部分 社會法的內涵與外延——筆者的視野
一、社會法的內涵
(一) 社會法以社會權的保障為宗旨
(二) 社會法律關系的主體至少有一方為自然人
(三) 社會法以實質正義為價值追求
(四) 社會法以社會為本位
(五) 社會法歸屬于第三法域
二、社會法的外延
(一) 勞動法
(二) 社會保障法
(三) 教育法
(四) 環(huán)境法
三、社會法與經濟法
結論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憲法社會基本權的分類與構成[J]. 鄭賢君.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4(02)
[2]“社會法”概念考析——兼議我國學術界關于社會法語詞之使用[J]. 竺效. 法律適用. 2004(03)
[3]社會法的存在與社會法理論探索[J]. 鄭尚元.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3(03)
[4]論環(huán)境權的屬性[J]. 谷德近. 南京社會科學. 2003(03)
[5]公民受教育權及其憲法救濟[J]. 王亞琴,任端平. 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 2002(12)
[6]全球化對公民社會權保障趨勢的影響——國家中心責任向非國家行為體過渡的社會權保障[J]. 鄭賢君.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2)
[7]論社會保障法的社會法本質——兼論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關系[J]. 林嘉. 法學家. 2002(01)
[8]論人權的司法救濟[J]. 莫紀宏.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 2000(05)
[9]論人權的主體與主體的人權[J]. 張文顯. 中國法學. 1991(05)
[10]權利本位論——兼與封日賢同志商榷[J]. 鄭成良. 中國法學. 1991(01)
本文編號:3095364
【文章來源】: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界定社會法的主要觀點及評析
一、界定社會法的主要觀點
(一) 社會法是公法與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
(二) 社會法是社會政策法
(三) 社會法是自然人基本生活權利保障法
(四) 社會法是弱勢群體保護法
(五) 社會法是生存權保障法
(六) 社會法是保護公民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法
(七) 社會法是社會保障法或社會安全法
二、對以上觀點的評析
(一) 以法的分類為界定進路
(二) 以立法目標為界定進路
(三) 以保護對象為界定進路
(四) 以法益為界定進路
第二部分 界定社會法的進路選擇——以社會權保障為視角界定社會法
一、社會權及其演進
(一) 社會權的涵義
(二) 社會權的種類
(三) 社會權的演進
二、社會權的義務主體分析
(一) 社會權的主要義務主體——國家
(二) 社會權的其他義務主體
三、社會權保障的法律機制及對社會法生成的影響
(一) 社會權的立法保障機制
(二) 社會權的執(zhí)法保障機制
(三) 社會權的司法保障機制
(四) 社會權的國際保障機制
四、保障社會權的立法
(一) 傳統(tǒng)私法的局限性
(二) 保障社會權的立法
五、社會權與界定社會法的進路選擇
(一) 社會權與社會法的產生具有相同的歷史背景
(二) 社會權觀念催生了社會法
(三) 社會法對社會權的實現(xiàn)具有保障作用
(四) 社會權是將社會法各個領域聯(lián)結起來的紐帶
第三部分 社會法的內涵與外延——筆者的視野
一、社會法的內涵
(一) 社會法以社會權的保障為宗旨
(二) 社會法律關系的主體至少有一方為自然人
(三) 社會法以實質正義為價值追求
(四) 社會法以社會為本位
(五) 社會法歸屬于第三法域
二、社會法的外延
(一) 勞動法
(二) 社會保障法
(三) 教育法
(四) 環(huán)境法
三、社會法與經濟法
結論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憲法社會基本權的分類與構成[J]. 鄭賢君.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4(02)
[2]“社會法”概念考析——兼議我國學術界關于社會法語詞之使用[J]. 竺效. 法律適用. 2004(03)
[3]社會法的存在與社會法理論探索[J]. 鄭尚元.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3(03)
[4]論環(huán)境權的屬性[J]. 谷德近. 南京社會科學. 2003(03)
[5]公民受教育權及其憲法救濟[J]. 王亞琴,任端平. 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 2002(12)
[6]全球化對公民社會權保障趨勢的影響——國家中心責任向非國家行為體過渡的社會權保障[J]. 鄭賢君.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2)
[7]論社會保障法的社會法本質——兼論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關系[J]. 林嘉. 法學家. 2002(01)
[8]論人權的司法救濟[J]. 莫紀宏.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 2000(05)
[9]論人權的主體與主體的人權[J]. 張文顯. 中國法學. 1991(05)
[10]權利本位論——兼與封日賢同志商榷[J]. 鄭成良. 中國法學. 1991(01)
本文編號:30953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309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