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精神的法哲學解讀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9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景蔭;峰君;;殖民主義罪惡制度必然滅亡——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J];國際政治研究;1983年01期
2 宋定國;;學習恩格斯,關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85年03期
3 顧航宇;工人階級解放的條件是消滅一切階級嗎?[J];社會科學研究;1989年03期
4 王志雄;論馬克思主義的法律觀和自由觀[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5 楊韜;;評“馬克思與恩格斯對立”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2年05期
6 陸劍杰;論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實踐唯物主義特質[J];毛澤東思想研究;1993年03期
7 陶晴;;馬克思恩格斯晚年研究人類學問題的目的意圖初探[J];創(chuàng)造;1993年04期
8 邢榮;馬克思關于市民社會與現(xiàn)代性的關聯(lián)[J];教學與研究;2005年10期
9 丁瑞兆;馬克思生活世界的真理觀[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10 張麗君;;馬克思的權利思想[J];政治學研究;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衛(wèi)國;;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發(fā)展道路的探索[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彭菁霜;;馬克思的需要理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現(xiàn)實意義[A];社會轉型中的和諧社會構建——上海市黨校系統(tǒng)“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黃瑾;;論全球化——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種理論比較[A];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潘斌;;馬克思的危機理論及其當代意義[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5 胡春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中國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6 馮青淑;;社會主義是一個客觀的歷史進程[A];紀念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集[C];2000年
7 田啟波;王紅;;如何看待馬克思社會批判范式的當代價值——基于對以人為本制度維度的思考[A];以人為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C];2008年
8 丁任重;孟慶紅;李剛;;資本、增長與儲蓄一投資轉化機制[A];中國經濟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點問題探討[C];2003年
9 任天飛;肖彥花;;《資本論》中的服務消費理論與中國服務業(yè)的發(fā)展[A];第十二次資本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汪濟生;;必須正視馬克思恩格斯在人與動物界定問題上的區(qū)別[A];2004生態(tài)美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磊;馬克思對人性的把握最終歸結為實踐[N];光明日報;2006年
2 世歷所 于沛;瞻仰特里爾馬克思故居[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3 鐘益文;恩格斯始終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N];光明日報;2007年
4 陳眾議;學海撈珍[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馮姍;系統(tǒng)梳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原理[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6 杜宇民;一本探索科學共產主義原理的力作[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7 本報實習記者 張薇;正本清源 與時俱進[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8 高天瓊 賀祥林;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與科學發(fā)展觀[N];光明日報;2006年
9 王國宏;馬克思民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N];學習時報;2006年
10 國防大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領導小組副組長、教授、少將 黃宏;馬恩自然生態(tài)觀與構建和諧社會[N];浙江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海波;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蘭芳;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杜秀娟;馬克思恩格斯生態(tài)觀及其影響探究[D];東北大學;2008年
4 李定清;馬克思恩格斯文藝思想與歐洲文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娟;馬克思恩格斯生態(tài)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6 程宏燕;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觀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7 司春燕;馬克思恩格斯的法正義觀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8 高鳳敏;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秦秋;馬克思恩格斯宗教觀的當代反思[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張首先;生態(tài)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華良;人本精神的法哲學解讀[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2 歐朝安;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及其當代啟示[D];廣州大學;2011年
3 韓立娟;馬克思恩格斯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D];西南大學;2012年
4 劉剛;馬克思恩格斯居住正義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5 鄒德峰;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tài)思想及其啟示[D];蘭州大學;2010年
6 賀團衛(wèi);馬克思恩格斯人權思想與當代中國人權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磊;馬克思恩格斯生態(tài)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蘇州大學;2010年
8 丁杰;馬克思恩格斯生態(tài)思想對當代中國的啟示[D];南昌大學;2011年
9 李巖;馬克思恩格斯生態(tài)思想的解讀[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李鴻凱;馬克思恩格斯社會發(fā)展動力思想與當代價值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847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68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