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難舍的道德帷幕:近代國人人權觀念考論

發(fā)布時間:2020-05-07 22:09
【摘要】: 人權是人之為人的必要保障,人權的核心意義是尊重人的尊嚴與自由。同時人權與文化相連,文化是構(gòu)成人權特殊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谥袊幕瘋鹘y(tǒng)與現(xiàn)實情境的近代國人如何接納、理解生成于西方文化脈絡中的人權概念?如何體認人權與個人尊嚴、自由之間的關系?本文主要以人權與個人尊嚴、自由的關系為線索,以近代法學刊物為主要資料來源,對以知識者為主體的近代國人人權觀念進行考察、分析。 恰如黑格爾所言,哲學史昭示的乃是我們自身的生成。同樣,法哲學思想史也從一定意義上揭示一個民族法律變遷的歷程。思想史不是發(fā)黃了的文本的堆積,而就是人類生活在時間中的展開。對近代國人人權觀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從理論角度而言,對進一步認識人權普遍與特殊關系的基礎理論,具有借鑒與啟發(fā)意義;從現(xiàn)實角度而言,探討近代國人人權觀念是理解當下中國人權觀念的基礎,有助于認識、反思中國人權觀念發(fā)展脈絡,最終推進中國人權乃至法治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全文分為六章。第一章概括描述近代人權觀念形成的思想背景。對人的認識是人權產(chǎn)生的思想前提。晚清時期中國人觀發(fā)生重要轉(zhuǎn)折,自然人性、私己觀念、政治主體性得到初步肯定,但道德人觀念與道德形而上思維方式并沒有被徹底解構(gòu),人被視為真理性道德意義的存在。如此對人存在方式與價值觀念的認識影響、制約人權觀念的生成與發(fā)展。第二章至第五章以典型人物、文本、事件為個案具體考察分析近代中國人權觀念特性。第二章以康有為《實理公法全書》為例,剖析中國人權隱現(xiàn)時期的思想特性。在人權概念清晰出現(xiàn)于國人語匯之前,“人人有自主之權”較早表達了國人人權思想。國人已經(jīng)在自然人性基礎上論證“人人有自主之權”,但對自然人性的理解有微妙之處:一方面自然人性是要求個人權利、論證人的自由平等、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自然人性與道德性相連,“自主”內(nèi)涵道德自主和人格自主!叭巳擞凶灾髦畽唷敝赶騻人但并非以保障個人為唯一目的,社會狀態(tài)是其最終價值取向。第三章通過分析梁啟超新民思想中的權利觀念,探討人權工具價值與目的價值之間的邏輯關系。梁啟超權利觀念有追求國家富強的目的,但富強并沒有使個人權利完全演變?yōu)楣ぞ邇r值,權利的個人意義也得到明確體現(xiàn)。梁啟超權利思想指向個人但并不支持一個脫離道德標準的個人,人權是新道德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第四章通過兩條進路探討新文化時期的人權觀念:一是通過考察《新青年》刊物探討激進知識者的人權觀;二是通過分析法律權利概念探討法律學人的人權思考。即使在較徹底反傳統(tǒng)的《新青年》刊物中,道德形而上思維方式影響依然存在,對個人尊嚴與自由的理解與道德標準密切相連。法律權利“界限說”目的在于約束個人行為進而保持共同生活,“界”的認定并非基于契約合意而是隱含著道德標準的正負傾向。第五章通過對法律文本的個案考察,探討法律社會化思潮中的人權觀念。在“社會利益”、“社會本位”的叫囂聲中,以個人為價值取向的權利觀遭受普遍批判,但是國人并沒有拋棄個人權利概念,而是更重視從社會學角度論證個人權利,對個人尊嚴與自由的道德限制轉(zhuǎn)化為社會限制,強調(diào)與社會利益相協(xié)調(diào)的個人尊嚴與自由才能獲得保障。第六章以羅隆基與章淵若關于“人權—民權”概念論爭為線索,探討人權運動時期不同人權觀念的交鋒。20世紀20、30年代人權運動將人權發(fā)展推向高峰。本章力求通過人權運動時期不同人權觀念的沖突以及人權觀念主流趨向的考察,探討近代中國人權觀念的發(fā)展脈絡。最后一章對近代國人權利觀念特性進行總結(jié)描述,并結(jié)合現(xiàn)實提出了自己的認識和判斷。 近代國人人權觀念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變遷過程,在不同歷史時期內(nèi)容不盡一致。但總體而言,在歷史發(fā)展中具有相對一致的某種取向:近代國人對人權與人的尊嚴、自由之間的關系有所體認,但不受限制的人的尊嚴與自由始終沒有成為近代人權觀念的核心,知識者多力求在觀念邏輯中以理論推演、說教的方式(而非如西方在行為實踐中以契約合意的方式)進行限制。新文化運動前主要表現(xiàn)為道德限制,新文化運動后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限制,無論道德限制還是社會限制,最深層原因是國人對人存在方式與價值意義的認識,其中真理性道德觀念與道德形而上思維方式起支配作用。 中國人權觀念的推進和人權保障制度的實現(xiàn),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對近代人權思想史中人權觀念的考察、分析,不僅吸取了思想碰撞的智慧,而且對推進中國人權乃至法治文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9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鵬;;我國確立沉默權原則的價值評判[J];法制與社會;2009年17期

2 徐祥民,張棟,秦奧蕾;論客觀性之為人權價值的基礎[J];東方論壇;2001年04期

3 甘紹平;;人權如何得到確證——臺灣華梵大學“人權的哲學反省”學術研討會印象[J];哲學動態(tài);2006年06期

4 王方玉;;我國憲法對私有財產(chǎn)權保護的缺陷及其完善[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5 翟紅芬;;發(fā)展權的基本人權價值[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刊);2009年06期

6 馬俊駒;曹治國;;人權視野中的人格權[J];政治與法律;2006年05期

7 張雷;;論公民遷徙自由權的保障——由青島和深圳戶籍制度改革引發(fā)的思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宋慧獻;;財產(chǎn)權多元論與知識產(chǎn)權的非人權性[J];北方法學;2011年03期

9 張宏;曾顏璋;;論“親親相隱”制度的人權價值[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唐健飛;;人權的正當性——一種社會歷史境域式論證路徑的探究[J];湖湘論壇;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韓大元;;憲法文本中“人權條款"的規(guī)范分析——兼論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可能性[A];“‘人權入憲’與人權法制保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田永生;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的四重意義[N];檢察日報;2006年

2 胡水君;現(xiàn)代法治之美和民主政治之善[N];法制日報;2007年

3 武漢大學法學院 李炎邋曾哲;“和平崛起”的法律正義價值[N];湖北日報;2007年

4 越南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人權研究院院長 阮德邃邋(越南);國家間要開展人權對話與合作[N];人民日報;2008年

5 孫光妍;德法兼濟 搞好廉政建設[N];光明日報;2003年

6 復旦大學聯(lián)合國與國際組織研究中心(籌) 張貴洪;安南:7次訪華各有主題[N];解放日報;2006年

7 張旭;淺談非法證據(jù)的排除問題[N];衡水日報;2008年

8 林曉東;災后重建與法律人的使命[N];法制日報;2008年

9 阿計;’2003 以人為本 立法為民[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10 方令;解讀人權入憲[N];重慶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麗清;難舍的道德帷幕:近代國人人權觀念考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蘇治;行政訴訟中的法律論證方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陳果;當代中國政治安全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紀穎穎;我國現(xiàn)行憲法之人權價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2 曾曉娟;新聞侵權初論——新聞侵害名譽權的認定及抗辯事由[D];四川大學;2004年

3 劉同江;論人權的普遍性[D];山東大學;2007年

4 楊凱;人權視角下的刑法改革[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萬述永;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洪龍;正當業(yè)務行為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阮少華;弱勢群體法律保護的價值分析和法理建議[D];廈門大學;2007年

8 鐘麗;論行政救助[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9 賴鉞冬;論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陳茂華;淺析美國對華政策中的人權問題[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26536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6536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73c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