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契約思想與馬薩諸塞殖民地早期的政治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11:11
【摘要】:清教發(fā)端于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清教徒在改革斗爭中的失勢使得他們遷居北美。最初來到馬薩諸塞殖民地的清教徒試圖運用契約神學來建立一座“山巔之城”,實現(xiàn)自己的宗教理想。本文立足于移民之初清教徒在馬薩諸塞殖民地十余年的政治實踐歷程,意在說明契約神學對這種政治實踐到底產(chǎn)生了何種影響以及這種影響是如何實現(xiàn)的。 在導言中,主要介紹了本文的研究前提、研究目的,并整理了文獻回顧。正文的脈絡如下: 文章開篇勾畫出了17世紀英國清教徒的形象,闡明了他們的思想和主張。當時的英國,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在反對宗教改革的的運動中,清教應運而生。清教反感國教的虛偽禮儀和繁瑣教規(guī),主張徹底凈化國教,建立真正的純潔教會。他們的政治主張為英國統(tǒng)治者所不容,受到政府和教會的迫害。在嚴酷的宗教迫害和為實現(xiàn)心中“純潔夢想”的驅使下,清教徒離開英國遠走北美。這一部分交代了全文的敘述背景。 第二部分析了清教徒出走前為在新世界進行“神圣實驗”所做的兩項準備。一是極力爭取英王特許狀;二是修正傳統(tǒng)的契約神學理論使之為“神圣實驗”服務。特許狀為清教徒走進新世界開始新實驗提供了可能,是即將進行的殖民統(tǒng)治的基本法,而修正后的契約神學則成為清教殖民統(tǒng)治不斷汲取的靈感來源。 第三部分描繪了1630—1644年清教徒在馬薩諸塞殖民地上的政治實踐。清教神學家創(chuàng)造性地將契約神學滲透進殖民地生活之中,使得殖民地由最初資本氣息濃厚的商業(yè)公司便成了神圣純潔的“清教共同體”。但隨之而來的新環(huán)境,促使了這個虔敬的共同體悄然發(fā)生分化。自治的呼聲不斷高漲,,結果就是馬薩諸塞殖民地代議制和兩院制的最初形成。 文章的結語部分,作者回顧了清教徒在馬薩諸塞殖民地最初十余年的政治實踐歷程,并得出結論:官吏和民眾皆忠實地遵守了清教契約原則。官吏固守“上帝選民觀”將移民之初的商業(yè)公司成功地改造成虔敬的“清教共同體”;而民眾堅持的“教徒自治觀”則爭取到了選舉權,最終促使代議制和兩院制的形成。從契約神學的涵義分析,“恩典之約”意在說明“上帝選民”的正統(tǒng),“教會之約”和“社會之約”則強調的是“教徒自治”的精神。所以,馬薩諸塞殖民地早期的“神圣實驗”表明:官吏和民眾作為契約神學的踐行者,兩者均忠實遵守了清教契約原則,只是走上了不同的兩條道路。雙方的斗爭為我們展現(xiàn)了清教契約理論的兩個側面。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56.1
本文編號:2586743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5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畢健康;清教對殖民地初期馬薩諸塞政治的影響[J];世界歷史;1991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桂國琪;北美殖民地早期新英格蘭地區(qū)清教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867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586743.html